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苏峰琅
湛江市第二十四中学 524000
一、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展现出了鲜明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多个方面。从学习能力角度来看,有的学生思维敏捷,对新知识的吸收和消化速度极快,能够迅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解决各类问题;而有的学生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数学概念,在解题时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需要教师反复引导。
二、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一)契合学生学习差异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明显,学习能力有强弱之分,知识基础有厚薄之别,兴趣爱好也各有侧重。部分学生能迅速理解复杂数学概念,有些则需反复讲解;有的学生计算能力强,有的却常出错。分层作业可依据这些差异,为不同学生提供难度恰当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有所收获,符合其学习实际情况。
(二)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
作业难度若与学生能力不匹配,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过难的作业让基础薄弱学生望而却步,产生挫败感;过易的作业又无法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求知欲。分层作业设计能让各层次学生在 “跳一跳,够得着” 的状态下学习,激发学习动力,深化知识理解,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三)践行因材施教理念
因材施教要求关注学生独特性,实施针对性教学。分层作业设计正是该理念在作业层面的体现,它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定目标、安排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使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得到适宜的引导,促进全面且个性化的成长。
三、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
(一)精准学生分层
全面考量学生的课堂表现、测验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等因素,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对新知识的接受较慢,解题易出错;提高层学生具备一定基础,能掌握常规知识运用,但综合运用能力待提升;拓展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活跃,善于解决复杂、开放性问题。同时,要根据学生学习进展动态调整分层情况,确保分层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明确目标分层
为不同层次学生制定相应目标。基础层着重巩固基础知识,像熟练掌握基本运算、简单图形特征等,确保能正确解答基础题目;提高层目标是在巩固基础上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学会解决稍有难度的实际问题,如结合生活情境运用数学知识;拓展层聚焦思维拓展与创新,鼓励探究复杂、开放性问题,尝试多角度思考与解题,培养数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三)合理内容分层
1. 基础层作业内容
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中,基础层作业内容起着关键的奠基作用。其核心在于紧扣教材基本知识点,通过多样化的题型助力学生打牢根基。简单的计算题,像学完 “100 以内加减法” 后的 “ 34+25=? ”,能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规则,提升计算的准确性与速度。概念填空题如 “比 45 小 12 的数是( )”,强化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与记忆。而基础应用题 “小明有20 颗糖,给了小红8 颗,还剩几颗?” 则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基础层作业难度适中、贴合教材,学生在完成过程中能够轻松上手,逐步积累学习的成就感,进而增强学习信心,为后续进一步提升数学能力做好充足准备。
2. 提高层作业内容
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里,提高层作业内容侧重于提升学生知识整合运用的能力。以 “长方形周长” 知识学习为例,布置 “一个长方形操场,长60米,宽40米,沿着操场跑两圈,一共跑了多少米?如果在操场中间铺草坪,每平方米草坪 10元,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 这样的题目。第一道问题考查学生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掌握及运用,要求他们准确计算出操场两圈的长度,涉及周长知识的灵活运用。而后续关于铺草坪花费的问题,则需要学生先算出操场面积,再结合单价算出总价,巧妙地将周长与面积知识融合,同时置于实际生活情境中。通过完成这类综合性题目,学生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学会知识迁移,切实提升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3. 拓展层作业内容
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拓展层,旨在通过极具挑战性与开放性的题目,助力学生突破思维局限,实现能力的深度拓展。就拿学完 “三角形内角和” 后的作业来说,像 “一个三角形,最大内角是最小内角的 3 倍,另一个内角是最小内角的 2 倍,求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你能找出几种不同情况并说明理由” 这一题目,它并非简单考查内角和的基础运用,而是要求学生依据倍数关系,设未知数,通过列方程等多种方式去探寻不同的可能性。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度思考、灵活运用知识,不断尝试新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激发创新思维。同时,说明理由的要求也促使他们严谨论证,有效培养探索能力,为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筑牢根基。
四、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实践中的思考
(一)应对教师工作量增加
分层作业设计需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精心设计不同层次作业,批改反馈也更复杂,工作量大增。可利用在线教育资源平台,搜集丰富的分层作业素材,结合教学实际修改使用;还可组织教师团队合作备课,分工设计不同类型、层次的作业,共享资源,减轻个体负担,保障作业质量。
(二)关注学生心理感受
分层可能使部分学生产生不良心理,如基础层学生觉得自己能力差,拓展层学生有骄傲情绪。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层,强调目的是助力学习,而非评价好坏;营造积极班级氛围,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进步,消除分层带来的心理压力,让学生积极面对作业。
(三)确保分层评价公正
分层作业评价难以用统一标准,若不合理,易打击学生积极性或无法准确反映进步情况。需构建分层评价体系,对基础层重点看基础知识掌握与进步;提高层兼顾知识运用和综合能力提升;拓展层侧重思维创新与方法多样性。多元评价方式激励各层次学生持续进步,保障分层作业的积极效果。
结论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对满足学生差异、提升教学质量作用显著。把握其必要性,落实实践策略,思考实践问题,能让分层作业更好服务教学。教师需不断探索完善,让不同层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收获成长,推动小学数学教学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振荣 .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J]. 今天 , 2022(22):0097-0098.
[2] 蒋治明 . 分层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J]. 互动软件 ,2023(3):436-438.DOI:10.12277/j.issn.1672-7924.2022.0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