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科学思维’素养在高中思政课的培养路径

作者

许园屏

云南省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 650032

一、引言

随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的颁布实施,“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成为高中思政课的育人目标。其中,“科学思维”作为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方法认识世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信息化与全球化时代,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不仅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更是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

二、高中思政课培养“分析与综合”逻辑方法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现状

当前,部分高中思政教师在教学中已意识到科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分析与综合” 逻辑方法的训练上仍存在不足。多数课堂以知识讲解为主,缺乏对学生思维方法的系统指导;案例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教师的分析结论,自主思考与综合归纳能力未得到充分锻炼。

(二)存在问题

教学目标模糊:部分教师对“分析与综合”逻辑方法的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未将其与科学思维素养培养紧密结合。

教学内容碎片化:教材知识点分散,教师未能有效整合内容,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思维训练。

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法为主,缺乏互动性与探究性,学生参与度低,思维能力提升有限。

教学评价缺失: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评价缺乏量化标准,难以准确反馈教学效果。

三、“科学思维”素养的培养路径——以“分析与综合”逻辑方法训练为

(一)明确教学目标,融入素养导向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水平,将“分析与综合”逻辑方法训练目标分为基础、提升、拓展三个层次。基础目标要求学生能初步分解问题要素(如在《经济与社会》“消费”教学中,分析影响消费的收入、物价、消费心理等因素);提升目标强调学生能够运用多种分析视角(如经济、政治、文化视角)解读复杂现象;拓展目标则鼓励学生在综合分析后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例如针对 “消费主义盛行” 问题,综合政策、市场、文化引导等多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二)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思维训练体系

挖掘教材思维训练点,系统梳理高中思政教材,建立“分析与综合”逻辑方法训练内容清单。在《哲学与文化》“实践与认识”章节,引导学生分析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综合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中,针对“经济全球化”议题,分析其表现(贸易、生产、资本全球化)与影响(机遇与挑战),再综合评价我国应对策略。然后结合热点事件,设计专题教学。如围绕 “ChatGPT 引发的科技伦理争议”,组织学生从技术发展规律、社会伦理规范、法律监管空白等角度分析问题,综合形成“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平衡”的认识;或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分析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的具体举措,综合探讨实现路径,增强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思维训练实效

在思政课教学中,XMind 等动态思维导图工具可成为学生逻辑思维可视化的重要载体。以《哲学与文化》中“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为例,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三个核心概念的内涵与表现,学生通过 XMind 创建一级节点,在每个节点下添加具体案例(如“蝴蝶效应体现联系普遍性”)作为二级节点。随后,教师提出问题 “如何综合理解联系观对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意义”,学生通过添加 “方法论启示”“实践应用”等节点,将零散知识点整合为系统框架。在绘制过程中,学生可随时调整节点层级关系,如将“联系多样性”下的 “因果联系”节点拖拽至“辩证关系”分支,直观呈现知识间的逻辑重构。教师通过课堂投屏展示优秀案例,组织学生互评,分析思维导图的结构合理性与要素完整性,帮助学生强化分析与综合能力。此外,利用 XMind 的 “演示模式”,学生可按逻辑顺序分步展示思维过程,如同向听众拆解并重组复杂问题,进一步锻炼其思维表达能力。

(四)优化教学评价,反馈思维发展水平

采用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方法,建立课堂观察量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采用“定点观察 + 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课前将班级学生划分为 6 - 8 人小组,每节课重点观察1 - 2 个小组,记录每位学生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同时利用课堂间隙随机抽查其他学生的思维过程,如提问“你是如何从材料中提炼出核心矛盾的”。教师可使用手机端课堂评价 APP,实时勾选量表选项并备注典型表现,例如“学生 A 在分析数字经济对就业影响’时,仅从技术替代角度出发,未考虑新职业创造,需加强多维度分析引导”。课后,教师将观察数据整理成可视化图表,直观呈现学生思维能力分布,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四、结论

通过对“科学思维”素养在高中思政课培养路径的探索,证明以“分析与综合”逻辑方法训练为抓手,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推动思政课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落实。未来可进一步拓展科学思维素养培养的实践领域,探索其他逻辑方法(如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在思政课中的应用;同时,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发智能化的思维训练工具,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刘丽丽 . 科学思维方法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J]. 华夏教师 , 2023,(14): 3-5. DOI:10.16704/j.cnki.hxjs.2023.14.023.

[2] 周俞 . 高中思政课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的对策研究 [D]. 黄冈师范学院 ,2023.000045.

[3] 王冬霞. 高中思政课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及教学策略研究[D]. 太原师范学院 , 2024. 0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