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春》为钥:解锁初中语文散文审美鉴赏教学迷局

作者

胡辰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拳铺镇初级中学 272600

一、引言

在当今教育不断发展与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愈发受到重视,其中鉴赏能力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散文作为文学领域的重要体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形式自由、题材广泛,无论是描绘自然风光、记录生活琐事,还是抒发内心情感、阐述深刻哲理,散文都能以其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展现独特魅力。这些散文作品不仅文质兼美,而且涵盖了丰富的主题和多样的风格,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和学习资源。

二、《春》的文本解读

《春》作为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从语言特色到情感表达,都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值得深入剖析。

朱自清的语言独具特色,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却又富有感染力。在词汇运用上,他精心挑选,使每一个词都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春天的特质。“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偷偷地”以拟人化笔法赋予小草孩童般的俏皮感,仿佛它正蹑手蹑脚地窥探世界,细腻勾勒出春草在晨光微露时悄然抽芽的动态,让读者在不经意间捕捉到生命萌发的惊喜;“钻”字则以极具张力的动词,精准摹写草芽顶破土层的韧劲—那是一种积蓄了整个寒冬的力量,带着破土而出的果敢与倔强,将春日万物挣脱束缚、蓬勃生长的气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情感维度上,《春》宛如一首献给季节的抒情长诗,字里行间涌动着作者对春天炽热的眷恋与深情礼赞。这种情感并非直白宣泄,而是如春雨般浸润于每一处景物的描摹之中 —— 当作者以细腻笔触勾勒“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的春日图景时,看似在铺陈自然物候的更迭,实则将对生命复苏的惊叹、对盎然春意的沉醉,悄然编织进山水苏醒的动态画面里。那些被赋予人格化的山峦、河流与暖阳,既是对春天蓬勃生命力的具象化呈现,更是作者借景抒情的载体,让读者在沉浸式感受春之活力的同时,亦能触摸到文字背后那份对季节由衷的挚爱与倾慕。

三、突破误区,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犹如教学活动的指南针,精准而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在以《春》为范例的教学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任务,需将审美目标与知识、能力目标紧密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方位提升语文素养。

在知识目标设定上,学生应扎实掌握《春》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如“朗润”等,体会这些词语对描绘春天景象的独特作用。学生需要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包括作者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春草、春花等,以及这些景物的特点。学生还应掌握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能准确分析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从能力目标来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反复朗读《春》,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提升朗读能力。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语言的美感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散文的结构和写作手法,培养文本分析能力。分析《春》采用“总 - 分 - 总”的结构,开头“盼春”奠定情感基调,中间“绘春”从不同角度描绘春天,结尾“赞春”深化主题,使学生明白这种结构如何使文章层次分明、逻辑严谨。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写作练习,如模仿《春》的写作手法,描绘自己眼中的春天,提升写作能力。

四、突出学生主体,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关键所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在《春》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可构建探究式阅读情境,引导学生以“文本解读者”身份自主研读文章,聚焦“春日景物的独特美学表达”与“语言艺术的精妙运用”两大核心问题展开深度思考。当学生在阅读中敏锐捕捉到“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闹”字的独特韵味时,教师可顺势搭建思维脚手架,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学鉴赏资料、开展小组思辨讨论、对比替换近义词等多元路径,深度解码文字背后的匠心。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能领悟到“闹”字以通感手法勾勒出蜂群喧腾的听觉画面,更能透过文字肌理,感知到作者如何以一个动词激活整个春日图景——它既是对蜜蜂数量繁多、鸣声鼎沸的具象描摹,更是以拟人的笔调赋予春天鲜活的生命力,将百花争艳、万物竞发的蓬勃气象凝于一字之中。

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言。在学习《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幅春景图,以及喜欢的原因。有的学生可能喜欢春花图,因为其色彩绚丽,展现出春天的活力;有的学生可能喜欢春雨图,因为其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要加以赞赏,激发学生表

达的积极性。

五、结论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对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它不仅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散文教学,学生能够提升文学素养,培养思维能力,塑造健全人格。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持续发展,初中语文散文审美鉴赏教学的研究前景广阔,呈现出多维度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未来初中语文散文审美鉴赏教学的研究将在教学方法创新、学生主体地位深化和跨学科融合等方面不断拓展和深化,为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石萍 .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要培育学生的审美素养 [J]. 语文世界 , 2024,(24): 8-9.

[2] 高新慧 . 初中现代散文审美鉴赏教学研究 [D]. 曲阜师范大学 ,2024.00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