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探索
张文满 余辉
370722197710301513 411522198908285114
引言
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耕地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粮食安全、维持生态平衡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面临严峻挑战。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大量占用耕地,导致其面积持续减少。不合理农业活动如过度开垦、滥用化肥农药等,严重损害耕地质量,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引发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改变土地自然条件,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土地生产力;海平面上升亦威胁沿海耕地,可能导致盐碱化与土地淹没。在此背景下,构建科学有效的耕地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已迫在眉睫。需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等多重因素,从政策、技术、管理等多层面协同推进,建立系统完整的可持续利用体系。
一、耕地保护的关键要素与策略
(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与政策执行
耕地保护制度是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的核心。在我国,耕地保护红线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政府通过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并对耕地的用途进行严格管制。例如,严禁在基本农田上进行非农业建设活动。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要求占用耕地的单位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然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部分地区存在着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由于耕地开垦的成本较高,一些地方在补充耕地时可能存在质量不达标或者数量虚报的现象。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地方政府可能会对耕地保护政策执行不力,为了招商引资或者城市扩张而放松对耕地的保护。因此,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督和考核机制至关重要。例如,可以建立全国性的耕地保护监测网络,利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将耕地保护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对违反耕地保护政策的官员进行严肃问责。
(二)提升耕地质量的技术与管理措施
除了保护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也是耕地保护的重要内容。现代科技为提升耕地质量提供了多种手段。例如,土壤改良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通过施用有机肥料、生物肥料以及采用土壤调理剂等,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农作物的需求,精确地确定施肥量和施肥种类,避免化肥的过度使用,减少土壤污染和板结。
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完善的灌溉和排水系统对于保障耕地质量至关重要。合理的灌溉可以保证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同时避免土壤的盐碱化和渍害。例如,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在耕地质量管理方面,建立耕地质量评价体系是重要的措施。通过对耕地的土壤肥力、污染状况、地形地貌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将耕地划分为不同的质量等级,并根据等级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改良措施。加强对耕地质量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为耕地质量的保护和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式与创新
(一)土地资源的多功能利用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功能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或者建设用途,而是呈现出多功能利用的趋势。例如,在城市周边地区,可以发展都市农业。都市农业将农业生产与城市生态、休闲旅游等功能相结合。都市农业可以利用城市的废弃物进行堆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减少城市的垃圾处理压力;都市农业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农业生产的场所,如农家乐、采摘园等,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在农村地区,也可以发展复合型土地利用模式。例如,在一些山区,可以将林业、畜牧业和农业进行有机结合。在山坡上种植树木,发展林业,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在林下放养牲畜,利用林下草地资源,发展畜牧业;在山谷和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经济系统。这种复合型土地利用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土地资源还可以用于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功能。例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保护古村落、历史遗迹等文化遗产所占用的土地,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二)基于市场机制和科技创新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例如,通过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土地经营权流转给有能力、有技术的农业企业或者种植大户,从而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规模化经营有利于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动城市化进程。
科技创新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现代信息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技术可以准确地获取土地资源的信息,如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量、植被覆盖等,为土地资源的规划、监测和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生物技术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培育抗逆性强的农作物品种,可以提高农作物对干旱、盐碱等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扩大耕地的利用范围。
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应注重绿色金融的支持。绿色金融可以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如生态农业项目、土地复垦项目等。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项目的投资,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结论
耕地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策、技术、市场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督考核,运用现代科技提升耕地质量,可以有效地保护耕地资源。探索土地资源的多功能利用模式,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并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应对全球土地资源面临的挑战,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丽丽 , 傅勇 . 土地资源管理与耕地保护策略探讨 [J]. 价值工程 ,2025,44(02):59-62.
[2] 唐玄武 . 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 [J]. 河北农机 ,2025,(03):118-120.
[3] 罗 敏 . 新 形 势 下 土 地 利 用 与 耕 地 保 护 的 优 化 策 略 [J]. 河 北 农机 ,2025,(06):117-119.
[4] 田树龙 , 孙淑华 .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挑战与对策[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01):182-184.
[5] 张兰 . 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与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研究 [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1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