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发展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影响研究
陈汶
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
引言
智慧旅游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推动旅游资源整合、服务优化与体验提升的一种新型旅游发展模式。随着国家“互联网 + 旅游”战略的深入实施,智慧旅游在景区管理、酒店运营、顾客服务等领域逐步普及和完善,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在这一发展背景下,酒店业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环节,正经历着深度转型与结构重塑。智慧旅游要求酒店管理从传统的人工服务转向人机协同、从经验管理转向数据驱动、从单一服务转向复合体验,从而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作为酒店行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高职院校必须审视智慧旅游发展的趋势,重新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既具备专业服务技能,又懂得信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复合型人才。本文将从智慧旅游与酒店管理的互动关系出发,分析智慧旅游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具体影响,并提出课程改革的可行路径与实践建议。
一、智慧旅游的发展趋势与酒店管理行业的转型要求
智慧旅游的发展使旅游产业的运行逻辑发生了转变。首先,智慧旅游强调“以游客为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个性化推荐、全程跟踪服务和即时反馈,极大提升了游客体验。其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使旅游企业能够精准分析市场需求和顾客行为,推动服务的定制化与管理的科学化。第三,智慧旅游推动了产业链整合,酒店不再是单一的住宿服务提供者,而是融入到“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之中,成为智慧旅游综合服务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背景下,酒店管理行业正在发生深度转型:一方面,酒店的服务模式由人工经验逐步转向数据驱动和智能化操作,要求管理人员掌握更多信息技术知识;另一方面,顾客的需求从基础住宿转向多元体验,要求酒店提供个性化、创新性和增值型服务。这些转型要求直接决定了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与课程体系的优化方向。
二、智慧旅游对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
在智慧旅游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正逐步由单一的“技能型”转向更加全面的“复合型”。传统的接待、礼仪和服务技能依然是基础,但已不能完全满足行业需求。未来的人才需要在掌握服务技巧的同时,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熟练运用智慧化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分析与服务的精准优化。智慧旅游更加注重顾客体验与个性化服务,因此,培养目标必须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跨学科综合素养,使其能够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不断开拓新模式。随着旅游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酒店管理人才还需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与全球视野,能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与协调,提升服务的国际竞争力。通过这种复合型的培养模式,学生不仅能适应智慧旅游环境下的岗位需求,更能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具备持续成长与创新的潜力。
三、课程结构设置与内容更新的优化路径
课程体系的科学优化是实现复合型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在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在结构和内容上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以适应行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在课程内容方面,应增加智慧酒店管理系统、大数据与顾客行为分析、人工智能在酒店服务中的应用等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智慧化管理技能,适应数字化转型趋势。在课程结构上,应加强跨学科融合,将旅游管理、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等内容有机结合,推动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综合发展。传统的前厅、客房、餐饮等服务技能课程仍然是基础,但应融入智慧化应用案例与信息技术操作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现代化工具和流程。与此同时,还应引入国际化课程模块,涵盖跨文化交流、国际酒店运营管理与服务规范,拓展学生的全球视野与跨境服务能力。
四、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在智慧旅游的背景下,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不仅依赖于课堂理论的系统学习,更需要实践教学的有力支撑,以确保学生能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与能力。校企深度合作应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高校可以与智慧酒店、旅游集团及信息技术企业联合建立实践基地,构建“产教融合”的育人平台,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行业环境中接受训练,熟悉智慧化管理流程与技术。实践教学方式也需要不断创新,虚拟仿真技术的引入能够在课堂中搭建智慧酒店虚拟实验室,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下开展实操训练,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学习效果。项目化学习模式同样具有价值,通过以真实问题为导向的任务设计,学生能够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国际化的实践交流亦是关键环节,通过建立海外实习与交流基地,学生不仅能够积累跨文化服务经验,还能拓展国际化视野,全面增强专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五、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体系优化的协同推进
课程体系的优化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智慧旅游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具备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还应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与智慧管理的应用。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推动教师在信息技术、智慧管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学习与提升。其次,应引进行业专家和企业实践导师,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升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与前瞻性。再次,应鼓励教师参与智慧旅游相关的科研与课题研究,推动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最后,应完善师资考核与激励机制,引导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实现课程体系优化与师资队伍建设的良性互动。
结论
智慧旅游的发展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课程体系优化应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课程结构设置的调整、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推动酒店管理教育与智慧旅游深度融合。通过课程内容的更新与实践模式的创新,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符合智慧旅游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酒店管理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未来,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与行业的互动,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协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优化与教育改革机制,以实现教育质量和行业发展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明. 智慧旅游背景下酒店管理教育改革探析[J]. 旅游研究,2020(5): 112-118.
[2] 王丽 .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J]. 职业教育论坛 , 2021(8): 65-71.
[3] 张华. 智慧旅游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 2022(3): 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