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下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完颜彭娟

412725198809168263

引言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其利用效率的提升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往往存在诸多弊端,例如土地用途管制缺乏弹性,导致一些地区土地资源无法得到最优配置;城市土地扩张过快,而土地的实际利用效能未能同步提升,造成了大量土地的低效利用甚至闲置。不同区域之间土地利用缺乏统筹协调,使得土地资源在区域整体层面难以发挥最大效益。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考量不足,也影响了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因此,深入研究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下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利用效率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问题

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大框架下,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呈现出一些不合理之处。从宏观层面看,区域之间的土地利用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例如,一些城市周边的乡村地区,在缺乏统一规划引导下,土地利用较为分散,未能与城市的功能需求进行有机衔接。城市的产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布局不合理,导致通勤成本增加,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的产生。工业用地往往集中在城市边缘,而大量劳动力居住在城市中心或其他区域,形成职住分离的现象。从微观层面看,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存在混杂现象。在部分老城区,商业、居住和工业用地相互交错,不仅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制约了各类土地功能的高效发挥。例如,一些小型工厂夹杂在居民区中,产生的噪音、污染等问题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工厂自身的规模扩张和技术升级。

(二)土地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现象

当前,土地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已成为制约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的关键问题。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土地闲置情况普遍存在,尤其是一些重点城市和新兴区域,部分开发商出于囤地待涨、资本运作或规避风险等目的,在获取土地使用权后长期未启动实质性开发,造成土地资源的低效锁定和财政收入的流失。一些城市的新区开发中,由于前期规划缺乏科学论证,土地供应规模超出实际需求,加之产业导入缓慢、基础设施滞后等因素影响,导致大片土地长期处于“空城”“半荒废”状态,形成明显的空间资源错配。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粗放型用地模式依然突出,特别是在工业领域,部分企业仍采取“摊大饼”式扩张策略,容积率偏低,单位土地产出效益不高,大量土地被用于低效厂房建设、宽马路大广场及非生产性绿化等用途,未能充分发挥土地的空间承载潜力和经济产出效能。农业用地方面,受制于农村土地承包分散化、细碎化以及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等因素,耕地碎片化问题依然突出,难以满足现代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求,导致土地投入产出比持续下降。此外,部分地区对土地资源的统筹管理能力不足,缺乏动态监测与有效监管,进一步加剧了土地闲置与浪费的程度,影响了土地利用整体效益的提升。

二、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策略

(一)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首要环节和基础支撑。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以全域统筹和系统思维为引领,强化“多规合一”的制度实践,有效整合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核心内容,打破传统部门间条块分割的壁垒,构建统一、协调、权威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通过建立集成化的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各类规划数据的深度融合与动态更新,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协同性和可实施性。同时,应注重提升规划的前瞻性和适应性,充分预判区域发展趋势与不确定性因素,在用地结构、功能布局等方面预留弹性调控空间。例如,在城市重点功能区和产业园区中,可设置一定比例的“战略留白”用地或混合用途弹性区域,以灵活应对未来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扩展及公共服务升级的需求。此外,规划编制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基于国土空间的自然本底特征,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明确各类土地的功能定位与管控要求,强化对生态敏感区、资源富集区和生物多样性关键区的严格保护,推动实现土地资源配置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二)完善土地资源市场机制

完善土地资源市场机制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土地资源配置正由粗放型向精细化、市场化转变,亟需构建更加高效、公平、透明的土地市场体系。首先,应健全土地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依托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综合考虑土地的区位价值、功能用途、开发强度、基础设施配套等因素,准确反映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市场供需关系,引导土地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方向流动。在城市土地出让过程中,可探索引入弹性出让年限、分阶段供地、差别化定价等机制,增强土地供应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其次,要加强土地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完善土地交易规则与合同管理,强化对土地流转全过程的动态监管,防范土地投机、囤积居奇和违规转让等行为。同时,推进土地市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土地信息发布与查询平台,提高市场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此外,应积极探索土地资源的有偿退出与再利用机制,针对低效用地、闲置土地及存量工业用地,通过税收调节、租金激励、置换安排等方式,推动土地使用权人主动退出或参与二次开发,实现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与空间重构。在此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完善土地金融制度,推动土地抵押融资、土地证券化等多元化金融工具的发展,增强土地资产流动性,提升土地市场的运行效率与服务能级。

结论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下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通过对土地利用效率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可知,当前土地利用在空间布局和资源闲置浪费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需要从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完善土地资源市场机制等多方面入手。优化规划编制能够从源头上确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完善市场机制则可以为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有效的市场激励和监管保障。只有综合运用多种策略,才能够实现土地利用效率的有效提升,从而推动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需求。

参考文献:

[1] 马智宇 . 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土地利用规划实验金课建设 [J]. 安徽农学通报 ,2024,30(06):108-111.

[2] 韩斌 , 史生旺 .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优化研究 [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5 工程技术应用与管理交流会论文集. 中国重庆市重庆市 ,2025:1-2.

[3] 丁巍 .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D]. 山东省 : 中国石油大学 ( 华东 ),2020.

[4] 纪倩倩 . 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土地利用效率提升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J]. 城市地理 ,2023,(16):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