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初探
郭菁华 何兴华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郴州 423000
引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不断提升。加之,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挑战。高职院校,是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行培养的重要阵地。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该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明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科学有效手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时代新人,促进高职院校长期稳定发展。
1.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诸多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创新教育模式,提升育人效果。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信息技术,开发数字教材、智慧教学平台,覆盖课程讲解、个性辅导等全环节。并且,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共建学习平台,可以有效扩大思政教育资源覆盖,保证教育效果 [1]。第二,能够深化文化育人,塑造校园精神内核。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主题宣传、专题报道等,对文化传播矩阵进行构建,可以有效强化校园思想阵地。并且,通过制定“一站式”学生社区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考核评估制度,可以保证文化育人常态化。第三,能够服务国家现代化战略,支撑产业升级需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深度融合,可以提供给现代化建设人才保障、思想保障 [2]。例如,通过价值观引领,优化劳动力市场结构,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兼具技术能力、政治素养的人才,可以更好的支撑现代产业体系转型。第四,能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政治根基。高职院校,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要阵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组建党委领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课程建设、考核评估等环节进行统筹,可以保证思想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2.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措施
2.1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新时代背景下,想要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优化。在该过程中,需要注重强化意识形态安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把党史、新中国史等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程中,结合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进行主题实践,提升学生对国家认同感和政治定力 [3]。并且,可以创建理论 + 实践的双轨机制,在课堂教学中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课堂外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组织社会调研,指引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进行辨析。高职院校还需要设立校园舆情监测中心(图 1),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网络行为进行分析,以便于及时干预学生不当言论,且开发清朗网络校本课程。除了强化意识形态安全外,高职院校还需要注重融合时代特点和技术发展、深化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在融合时代特点和技术发展中,应动态化更新教学案例库,把人工智能伦理、碳中和政策、芯片技术攻关等热点转变成为思政案例;开发思政 + 专业融合课程,如电子商务专业结合乡村振兴直播带货中的社会责任、智能制造专业融入工业4.0 中的中国标准制定案例,以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社会脱节[4]。在心理健康中,可以构建全链条心理支持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从问题干预转变成为积极发展,开设情绪管理工坊、抗挫力训练等实践课,结合学生常见的实习焦虑、就业压力等设计情境模拟;创建宿舍、班级、学院三级预警机制,联合心理咨询机构,对学生进行职业人格测评,促使学生可以了解自身的优势。在人格教育中,应强化价值引领和人格养成,突出道德践行导向,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技术服务、非遗保护等志愿活动,在劳动中深化学生对诚信为本、工匠精神等价值观的理解。此外,可以设计职业人格发展档案,对学生在创新竞赛、团队项目中的责任担当行为进行记录,把其作为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实践学分评价的依据。
图1 校园舆情监测中心

2.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中,需要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优化创新,进而保证教育效果。在该过程中,应打破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精准化和互动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设计,实施一生一策的精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升教育针对性。教师还可以引入角色扮演、案例讨论、主题辩论等互动形式,把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可感可知的生活场景,提升学生参与感 [5]。与此同时,教师需要结合专业课程,嵌入思政元素,如职业道德、工匠精神,进而促使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之间深度融合。除了打破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外,还可以构建互联网 + 思政生态,依靠信息技术,提升资源覆盖和传播效率。高职院校可以构建智慧教学平台,对数字教材、虚拟方针课程进行开发,对在线互动、实时反馈功能进行整合;建设共享资源库,和高校、企业、红色基地资源进行联动,构建云思政生态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融媒体,保证传播效果,利用短视频、H5 等新媒体形式,对主流价值观进行传播;打造两微一端的思政矩阵,设置榜样访谈、时事解读等栏目;还可以通过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对其学情进行分析,动态化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此外,高职院校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生产一线,开展车间思政实践教学,深化产教融合育人。在企业车间、实训中心,对思政模块进行嵌入,如设立工匠精神实践课、职业伦理工作坊等,或者是邀请劳模、技术能手担任思政导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在实践教学中,还可以把技术攻关、公益服务等真实项目作为核心,指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强化责任担当。此外,高职院校可以构建四堂联动机制,整合教室课堂、车间课堂、社会课堂、网络课堂,进而形成全场景育人闭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6]。
2.3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中,评价体系完善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在该过程中,应构建一体化评价体系,从纵向来看可以创建学段联通的评价数据库,对学生在高职院校期间思想政治素养的连续性发展进行跟踪。从横向来看可以把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纳入到评价范围中,以防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学出现两张皮的情况;还需要量化校园文化建设成效,如学生活动参与度、主题宣传覆盖率等,强化主流价值引领;还需要把社会实践、实习实训中的思想表现纳入到考核中,如企业导师对学生职业态度的评分[7]。除了构建一体化评价体系外,还需要注重引入多元协同的评价机制和强化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在引入多元协同的评价机制中,可以从教师、企业导师、学生互评、家长 / 社区、第三方机构这几个方面入手,构建五位一体的评价网络。教师结合数字平台记录的学生学习行为,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理论掌握度;企业导师根据实习报告和企业反馈双轨制,评价学生职业素养、实践应用能力;学生根据小组项目互评机制,评价团队协作、价值观践行;家长 / 社区根据家校社联动评价表,评价学生社会责任感、日常行为表现;第三方机构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评价教育成效的社会认可度。或者是高职院校可以设立思政教育评价委员会,成员有校领导、企业代表、社区负责人等,统筹评价标准和数据整合;开发协同评价数字化平台,实时采集和分析多主体评价数据,以防信息孤岛。在强化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中,针对过程性评价可以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对学生的互动频次、案例讨论深度等数据进行采集,生成课堂参与热力图;每学期进行两次成长诊断,通过思想政治素养雷达图,对薄弱环节进行呈现,如创新思维、法治意识等。针对发展性评价,可以创建学生个人思政档案,记录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关键事件,对其素养提升曲线进行分析。此外,需要注重对评价结果的应用,教师可以结合过程数据,优化教学设计;学生可以生成个性化发展建议书,和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和评优评先进行关联。
2.4 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图2 VR 技术构建红色历史虚拟展馆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是核心路径。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红色文化品牌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根基进行筑牢。在该过程中,可以创新载体形式,提升感染力,利用VR/AR 技术,构建红色历史虚拟展馆(图2),如革命纪念馆、长征路线等,且结合地方红色资源,进行研学实践;或者是可以创编微电影、红色舞台剧等,利用艺术感染力,深化学生的价值认同。高职院校还可以从课堂、讲堂、礼堂、堂馆这几个层面入手,构建联动机制,对覆盖维度进行拓展。在课堂方面,可以开发红色校本教材,在专业课程案例中引入红色故事;在讲堂方面,可以邀请劳模、老党员走进校园,进行红色讲堂,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在礼堂方面,可以定期进行红色主题展览、合唱比赛等,营造仪式感;在堂馆方面,可以和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合作,对实践基地进行共建,形成校内活动、校外实景的双轨育人格局。除了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活动外,高职院校还需要注重对网络文化环境的净化,构建清朗思政教育生态 [8]。在该过程中,可以设立校级网络信息审核小组,实时对校园公众号、贴吧等平台进行监控,对低俗、虚假信息进行清理;还可以创作优质的网络文化产品,制作党史青年说、技能强国等系列短视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对主流价值观进行传递。此外,高职院校可以构建校本思政资源库,对红色影视、数字教材等资源进行整合,以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
2.5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支撑。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在该过程中,需要把队伍数量缺口补齐,组建党委领导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对人事、教务等部门进行统筹,制定师资补充计划,对编制标准、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创建引育并举机制,利用专项招聘,对专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进行招聘,且从行业企业、党政机关中聘任兼职教师,进而有效优化师生比结构。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需要构建全员育人机制,要求专业教师承担课程思政职责,形成思政教师 + 专业教师 + 辅导员的协同体系。例如,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师联合对课程思政案例进行设计,辅导员协同进行主题实践活动。此外,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需要注重提升教师数字素养,通过分层培训,解决教师能力短板。针对教师数字技能薄弱点,如资源开发能力不足,进行理论 + 实操专项培训,重点对教师数字资源制作、智慧平台应用能力进行提升;还可以创建理工科 - 思政课教师结对机制,促进技术迁移和跨学科协作。并且,高职院校需要强化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指引教师对舆情风险进行识别,筑牢学生的信息屏障。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注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为其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还能够推动高职院校全面发展。现阶段,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教育价值、社会责任发挥。想要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手段,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和“一站式”学生社区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进而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尚道德品质、扎实专业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童彤 . 新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与路径探析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3,(06):5-8.
[2] 张楠 , 李玉秀 , 沈晓洁 .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依循、问题表征与应然之策 [J]. 职业教育 ,2025,24(07):68-72.
[3] 孙雪莹 , 魏雪璐 .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时代意蕴、挑战与优化路径 [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5,40(02):92-100.
[4] 李理 , 刘方 . 新时代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重维度 [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24(04):108-112.
[5] 苑国旭 , 吴佳琪 . 新时代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建设探究 [J]. 大学 ,2024,(20):20-23.
[6] 本刊编辑部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 推动新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 2023 年会观点摘编 [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24,14(01):1-9.
[7] 李晓东 , 宋淼 , 董育博 . 新时代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建设探究 [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23(03):6-9.
[8] 康雕 .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与实践 [J]. 中国军转民 ,2024,(20):200-202.
作者简介:郭菁华(1991.12-),女,硕士研究生,湖南临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基金资助:2024 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24C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