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语文第一学段作业评价中过程性评价指标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作者

李娟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文化路小学 山东枣庄 277100

一、引言

在当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领域,作业评价环节普遍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突出问题,这一现象严重制约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评价内容来看,其范围极为狭窄,大多局限于字词默写、课文背诵等机械性作业。教师往往将这些基础性知识的掌握视为语文学习的核心,认为学生只要能够准确无误地默写生字词、熟练背诵课文,就达到了学习目标。这种单一的评价内容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

其次,在评价方式上,以终结性评判为主导。教师通常在作业完成后,直接给出一个分数或等级,作为对学生作业的最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遇到的困难以及取得的进步。

最后,评价主体呈现出单一化的特点,缺乏学生的参与。在传统的作业评价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评价结果。这种评价方式剥夺了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权利,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实施,其中明确强调了“重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为小学语文作业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构建一套适合第一学段学生特点的作业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评价指标构建

2.1 构建依据

本研究构建的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根本出发点,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语文核心素养涵盖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多个方面,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而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养成、思维初步发展和情感态度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具有直观形象、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

同时,参考崔允漷等教育专家关于过程性评价的研究成果,确定了三个一级指标:(1)学习习惯:这一指标包含作业整洁度、书写姿势、按时完成等多个观测点。(2)思维发展:重点关注学生的想象力、表达逻辑性等要素。(3)情感态度: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等表现。

2.2 实施工具

为了使过程性评价指标能够更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本研究设计了“三色印章”评价工具:

红星章:主要用于奖励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学生的作业整洁美观、书写姿势正确、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时,教师会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加盖红星章,以此鼓励学生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蓝星章:用于肯定学生在思维创新方面的表现。如果学生在作业中展现出独特的想象力、新颖的解题思路或具有逻辑性的表达,教师会给予蓝星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新精神。

绿星章:旨在鼓励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时,教师会颁发绿星章,强化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应用案例分析

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揠苗助长》《亡羊补牢》)的作业评价为例,详细展示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应用:在 " 寓言新编 " 创作作业中,教师采用过程性评价贯穿始终。作业布置后, x 同学最初构思的《揠苗助长》新编故事较为平淡,仅简单复述原文情节,但在教师引导下,他在思维导图中不断补充新元素——给农夫增加了 " 急于参加丰收比赛 " 的动机,还设计了 " 禾苗集体抗议 " 的拟人化情节。教师通过查看他的思维过程记录,不仅给予蓝星章肯定其想象力与创新思维,更授予绿星章鼓励他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

在 " 寓言道理演讲 " 实践作业中,教师运用 " 成长能量条 " 记录学生的进步轨迹。学生每次练习演讲后,可自主选择邀请家长或同学担任观察员,在能量条上标注具体进步点:如第一次演讲声音更洪亮、第二次手势更自然等。小语同学起初演讲时声音怯懦、眼神躲闪,经过三次练习后,不仅能脱稿讲述,还能配合生动的表情与肢体动作。教师结合观察员记录与课堂表现,在能量条上累计添加三次 " 能量值 ",并授予绿星章鼓励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通过全班展示机会肯定其思维表达的逻辑性,赋予蓝星章认可其思维发展成果。

在 " 生字书写与拓展 " 基础性作业中,教师设计 " 汉字小工匠 " 评价机制。除了关注生字书写的正确率,更重视书写过程中的规范性与专注度。学生小林在书写 " 寓 " 字时,因结构把握不准反复擦改,但始终保持作业本整洁。教师通过观察其书写过程中端正的坐姿、耐心调整笔画间距的行为,不仅用红星章肯定作业整洁度与书写习惯,还特别表扬其精益求精的态度,额外奖励绿星章。同时,对于能自主拓展同音字、形近字组词的同学,颁发蓝星章以鼓励知识迁移能力与思维发散性。

4. 实践反思

在实际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后,取得了多方面显著成效:其一,学生作业订正率显著提高。由于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和鼓励,学生不再将作业订正视为一种负担,而是把它看作是提升自己的机会。其二,家长对孩子学习过程的关注度明显提升。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往往只向家长展示一个简单的分数或等级,家长很难了解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而过程性评价通过“三色印章”等方式,将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发展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情况直观地呈现给家长,从而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其三,教师的评价视角变得更加多元。在实施过程性评价之前,教师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学生的作业结果上。而在采用新的评价体系后,教师需要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价。这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而能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5.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为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作业评价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的框架。它改变了传统作业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纳入评价范畴,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的研究与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探索“数字徽章”等信息化评价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深入研究该指标体系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适应性,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崔允漷 . 有效教学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3] 王蔷 . 小学英语过程性评价实践研究 [J]. 课程教材教法,2018(5).

[4] 李冲锋 . 语文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 [J]. 语文建设 ,2020(12).

[5] Black P. Assessment for learning[J]. Open University Press,2003.

[6] 董奇 . 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