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文化人,以德育才: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高职第二课堂中的实践创新

作者

周玲妃

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 芜湖 241000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为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育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1]。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如何将习近平文化思想有机融入高职第二课堂,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才的目标,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出发,探讨其在高职第二课堂中的实践路径和创新模式,为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实效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及其在高职教育中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高职教育中,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它为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育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其次,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通过文化浸润、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高职教育服务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高职院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应当自觉担当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历史使命。

二、第二课堂作为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

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第一课堂教学计划之外,自愿参与的各类教育活动和实践锻炼。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具有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参与自主性强等特点 [4]。在高职院校中,第二课堂已经成为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第二课堂能够拓展文化育人的时空维度。它不受固定课时和教室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和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其次,第二课堂能够丰富文化育人的内容和形式。通过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艺演出等多种方式,使文化育人更加生动活泼、贴近学生实际。再次,第二课堂能够增强文化育人的实效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和情感共鸣,实现文化认知的内化和道德品质的升华。当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在文化育人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活动系统性不强,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评价机制不完善,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资源整合不够,育人合力尚未形成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第二课堂文化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高职第二课堂中的实践路径

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职第二课堂,需要构建系统化的实践路径[5]。首先,要完善课程体系构建。可以开设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红色文化传承 "" 工匠精神培育 " 等系列选修课程,将文化育人内容模块化、系统化。同时,开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例如学生分组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铁画锻制技艺的“锻、钻、焊、锉、凿”五大技法,并使用手机拍摄制作短视频,通过学校公众号或短视频平台传播,既宣传传统文化,又锻炼学生新媒体技能。其次,创新活动形式。可以组织开展 " 传统文化进校园 "系列活动,开展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 " 活动,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文化品牌,如 " 技能文化节 "" 工匠精神论坛 " 等。例如结合各专业特点,组织 " 工匠精神 " 微案例分享会,如机电专业可以邀请本地汽车维修厂技术骨干,现场演示故障排查的 " 精准操作 ",护理专业可以安排邀请医院护士长讲解临床操作中的 " 细节规范 " 等。通过这些活动,使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地生根、入脑入心。再次,完善评价机制。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实际获得和成长变化。例如学生参与红色研学、党史宣讲等活动可累积积分,积分可兑换 " 优先参与名企研学 "" 创新创业导师指导 " 等权益,形成 " 参与 - 积累 - 兑换 " 的正向循环。最后,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引入行业企业资源参与第二课堂文化建设。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展校地共建活动。例如学校可以与刺绣企业合作开设苏绣工坊,企业技师教技艺、教师讲文化内涵,学生作品通过企业渠道销售,利润反哺非遗传承基金。通过多方协同,形成文化育人的强大合力。

四、实践创新的成效

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职第二课堂的实践创新,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明显提升。通过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学生增强了文化自信,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以文化人、以德育才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此外,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育人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五、结论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育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第二课堂作为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创新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完善科学化的评价机制、整合多元化的育人资源,将习近平文化思想有机融入高职第二课堂,能够有效提升文化育人实效,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何政通 . 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探究 [J]. 才智 ,2025,(17):25-28.

[2] 吴翠微 . 以第二、第三课堂赋能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以福州大学法学院为例 [J]. 林区教学 ,2025,(05):34-37.

[3] 谭天 .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 [N]. 北京科技报 ,2025-06-02(006).

[4] 陈敬贤 , 杨惠 .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协同育人模式探究 [J]. 中国储运 ,2025,(05):108-109.

[5] 任秋燕 .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对学生综合发展影响的量化分析[J]. 黑龙江科学 ,2025,16(09):119-121.

课题项目:2023 年度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安徽红色文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二课堂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 :2023jyxm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