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信息系统入侵检测中的应用与优化
陈畅 刘野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长春市分公司 中通国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系统已成为各行业运转的核心支撑,从金融交易到医疗数据管理,从能源供应到交通调度,都高度依赖信息系统的稳定与安全。但是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演进,信息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入侵检测作为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关键环节,旨在及时发现并阻止非法入侵行为。传统入侵检测方法主要基于规则匹配和统计分析,难以应对日益复杂、隐蔽的攻击手段。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为入侵检测领域带来了新的变革契机,其能够自动学习数据特征、发现潜在攻击模式,为提高入侵检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提供了可能。
一、人工智能在信息系统入侵检测中的应用
支持向量机(SVM)通过探寻最优超平面分隔不同类别数据,在识别已知入侵模式上成效显著。某大型企业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运用SVM 算法,研究人员收集海量正常与已知入侵网络流量数据训练模型。训练后的模型能对新网络流量精准分类,准确识别常见网络攻击,如 DDoS 攻击、端口扫描等,检测准确率超 90% ,大幅提升了入侵检测效率。
决策树算法直观易懂、可解释性强,在入侵模式识别领域应用广泛。它借助对数据特征的逐步划分构建决策树模型,能清晰呈现入侵模式的判断过程,便于安全人员剖析,有助于理解模型决策依据,方便后续优化与改进。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延伸,具备强大的特征提取与学习能力,可处理复杂非线性关系。在入侵检测中,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等深度学习模型表现卓越。CNN 借助卷积层、池化层等结构自动提取数据空间特征,适用于处理网络流量数据中的空间相关性。在一项零日攻击检测研究中,CNN 通过对大量正常与异常流量数据学习,捕捉到攻击流量的细微特征,成功检测出多种零日攻击,检测准确率较传统方法提升超 20% 。RNN 擅长处理序列数据,能捕捉数据中的时间依赖关系,在检测基于时间序列的攻击,如慢速扫描攻击时优势独特。
强化学习通过智能体与环境交互,根据环境反馈的奖励信号调整策略以实现长期目标。在信息系统入侵检测中,强化学习可用于制定动态防御策略。例如在模拟网络环境中,智能体作为防御系统监测网络状态,检测到潜在攻击时,根据网络状况和攻击特征选择合适防御措施,如阻断攻击源、调整防火墙规则等,通过不断优化防御策略提高系统整体安全性。
二、人工智能在信息系统入侵检测中面临的问题
在入侵检测领域,数据质量、模型泛化能力以及计算资源需求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人工智能模型的应用效果。
数据质量方面,正常数据与攻击数据分布不均衡是突出难题。攻击数据相对稀缺,使得模型在训练时易偏向正常数据,难以精准识别攻击。而且,数据中噪声和错误标注问题频发,像正常流量被误标为攻击流量,或攻击流量标注不准确,都会干扰模型训练,降低其准确性。
模型泛化能力不足也是一大挑战。入侵检测场景复杂且多变,新攻击手段层出不穷。人工智能模型多基于已有数据集训练,面对未见过的攻击类型或环境变化时,泛化能力往往捉襟见肘。比如,某些模型在特定网络环境下表现优异,但网络拓扑结构或流量特征稍有改变,就可能无法准确识别新攻击模式,导致检测性能下滑。
计算资源需求同样不可忽视。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和推理需大量计算资源。入侵检测系统对实时性要求极高,要在短时间内处理海量网络流量。但复杂的深度学习模型计算量巨大,对硬件设备要求苛刻,这极易导致检测延迟,影响系统的实时响应能力,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入侵威胁,给信息系统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三、人工智能在信息系统入侵检测中的优化策略
在人工智能应用于入侵检测时,数据质量、模型泛化能力及计算资源需求等问题亟待解决,以下为针对性策略。
数据质量直接影响模型性能。入侵检测中攻击数据稀缺,数据增强技术可有效缓解数据不均衡问题。通过合成攻击数据,模拟出多种不同类型的攻击样本,或者添加合理噪声,增加攻击数据的多样性,让模型能够学习到更全面的攻击特征。建立严格的数据标注规范与质量审核机制,明确标注规则,对标注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保证数据标注准确一致,避免因标注错误误导模型训练。利用无监督学习方法预处理未标注数据,借助算法挖掘潜在特征、发现数据规律模式,为模型训练提供丰富信息,提升模型对数据的理解与利用能力。
提高模型泛化能力是应对复杂攻击的关键。集成学习方法能综合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等多个不同模型的优势,弥补单一模型的局限,提高整体检测性能。采用投票或加权方式得出最终结果,增强模型对未知攻击的识别能力。引入迁移学习技术,将在其他相关领域训练好的模型迁移到入侵检测任务,利用已有知识加速模型学习,使其快速适应场景,提升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与泛化性能。
计算资源需求方面,模型压缩技术是有效途径。采用剪枝技术去除不重要参数和连接,量化技术降低参数精度,减少模型参数数量与计算量,提高运行效率。利用分布式计算和云计算平台并行处理计算任务,充分利用资源,缩短检测时间,满足实时性要求。优化算法实现,选用高效编程语言和框架,提高代码执行效率,减少计算开销。
结束语:人工智能在信息系统入侵检测中的应用为解决传统入侵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等技术的应用,入侵检测系统在准确性和实时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提升。然而人工智能在入侵检测中仍面临数据质量、模型泛化能力和计算资源需求等问题。通过数据优化、模型优化和计算资源优化等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在入侵检测中的性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及与入侵检测领域的深度融合,相信能够为信息系统安全提供更加可靠、高效的保障,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威胁。
参考文献:
[1] 张鹏然 . 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策略 [J]. 计算机应用文摘 , 2023, 39(10):62-64.
[2] 刘玉标 . 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J]. 科技风 ,2019(32):2.
[3] 仝彦荣 . 人工智能技术在大数据网络安全防御中的应用 [J].ElectronicCommunication & Computer Science, 2024, 6(9).
作者简介:
陈畅 (1986.8—) 女,吉林省长春市人,本科,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信息系统维护专业。
刘野( 1982.10—)男,吉林省榆村市人, 本科 ,研究方向:机电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