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导向下基层文博资源供给模式创新与效能提升研究
王建文
甘肃省武威市博物馆 73300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文化惠民政策逐渐走向深入。文化惠民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在基层地区,如何更好地推动文化资源的普及,提升文化服务的效能,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层文博资源供给模式的创新不仅关乎文化惠民政策的落实,还直接影响着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当前,基层文化资源供给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资源分布不均、供给形式单一、群众需求多样性未能充分考虑等问题。因此,创新基层文博资源供给模式,提高其效能,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文化惠民的内在要求。
一、基层文博资源供给模式的现状与挑战
当前,基层文博资源的供给模式仍主要依赖传统的政府主导和单一的文化产品提供形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基层文博资源供给在地域上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在边远地区,文化资源匮乏,相对集中在城市的文博资源,无法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乡村,使得基层群众难以享受到应有的文化服务。另一方面,文博资源的衍生开发有限,文化产品的形式较为单一,文化传播路径短窄,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此外,群众的文化素养、对文化因子的偏好差异,给供给机制的形成增加了难度,使文化供给机制与民众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脱节,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无法全面及时地反映到政策和资源供给中,这也导致了部分文化资源的浪费与低效使用。最为重要的是,缺乏资金支持,数字化文博产业发展滞后,使现有的文化资源未能触及基层,“互联网 + 文化服务”的模式建立还很遥远,导致了基层文化资源供给的现代化水平无从谈起。以上种种问题使得基层文博资源供给效能的提升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文化惠民导向下的基层文博资源供给模式创新策略
近些年,文化系统也积极响应政府“我为群众做好事”惠民活动,由于难以找到找准发力点,收效甚微,所以在文化惠民的导向下提升基层文博资源供给效能,必须创新供给模式。首先,分条缕析,整理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供给模式。当前基层文化资源匮乏、分散,资源利用缺乏系统性。为了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首先要加强资源整合,依托政府主导下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文博资源,形成统一的供给体系。通过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各级文化单位可以在不同行政层级之间、不同部门之间共享文化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提高文化资源供给的效率和公平性。其次,要推动文化服务供给方式的多元化,既要强化传统的文化设施建设,如,在建设好就近城市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场馆的同时,结合博物馆四进活动、文化馆送文化下乡、文联送春联等,更为重要的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数字化文化资源。通过 AI技术 , 互联网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基层群众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实现文化服务的精准化与普及化,用数字化文化资源拓展文化服务的覆盖面,以适应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实现文化资源价值,提高文化活动的社会效益。第三要加强各地区间的联动,互补有无,扩大文化采集域场。
除了技术手段的应用,文化惠民导向下的基层文博资源供给还应注重社会力量的参与。政府在文化资源供给中的作用虽然至关重要,但也不能忽视社会力量的参与。民间组织、社会企业、文化志愿者、跨行业协同等社会力量的参与,提升应用更宽阔的利用空间,可以有效弥补政府文化服务供给的不足。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基层文博资源的建设和供给中,能够大大提高文化服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社会力量的参与不仅能促进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还能为基层文化供给注入更多的本土自身独特的文化优势和创意活
力。
三、提升基层文博资源供给效能的路径
在创新供给模式的基础上,提高基层文博资源供给的效能还需要实施一系列具体路径。首先,要加强基层文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提升其管理和服务能力。基层文化工作者是文化资源供给的重要执行者,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供给效果。通过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升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衔接、组织作用,推动其在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等方面的专业化发展。其次,要建立健全文化资源供给的评价体系,通过社会调查、民意反馈等,及时了解群众对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变化,科学评估,不断调整供给策略,使文化服务更加贴近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确保资源供给的高效性与合理性。
四、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在实践中,多个基层地区已经通过创新的文博资源供给模式实现了文化惠民目标。例如,在文化惠民活动中,各类场馆通过整合地方文博资源与互联网技术,创建了线上文化服务公众平台,使得广大农村地区的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 访问本地文化资源,如地方历史资料、博物馆展览、专家讲文物、非遗文化展示等。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不仅提高了文化服务的覆盖面,也增强了基层居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此外,该地区还通过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建立了由地方文化协会、企业和志愿者组成的合作网络平台,形成了共建共享的文化服务新格局。这些成功案例为其他地区的文博资源供给模式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五、结论
在文化惠民的导向下,基层文博资源供给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整合资源、推动数字化建设、利用Ai 技术促进社会力量的参与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文化资源的供给效能,增强文化服务的普及性、参与性和公平性。虽然基层文博资源供给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面临着资金不足、服务不均等问题。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完善资金管理,提升文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确保文化惠民政策的落实,并推动基层文博资源供给模式的持续创新。随着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基层文博资源供给的模式必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现创新与提升,为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江伟 , 宋飞燕 . 空间生产视域下基层思想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与内在机理——基于寻乌县文明实践的案例分析 [J]. 行政与法 ,2024,(12):111-122.
[2] 刘思敏 . 信息技术赋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研究——以 J 市“百姓文化超市”为例 [J]. 海峡科学 ,2023,(12):141-144.
[3] 杨风云 , 马中红 .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研究 [J].图书与情报 ,2023,(05):11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