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狮舞游戏中传承非遗文化的实践研究
徐君花
兴宁市齐昌幼儿园
狮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与教育意义。我们将客家狮舞引入幼儿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狮舞游戏,让幼儿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了解本土生长的文化,浸润家乡情怀,从小把非遗文化植根于幼儿的心里,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守护者。
一、“非遗”传承视角下幼儿园狮舞游戏的优势
高尔基曾说过 :“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在“非遗”传承视角下,我们很好地利用了游戏的优势,如兴趣化优势、场景化优势、互动性优势、综合性优势等,有效地引发幼儿与狮舞对话,使得幼儿的狮舞学习成为了愉快的、有兴趣的过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非遗”传承视角下幼儿园狮舞游戏的实践策略
1. 在游戏环境创设中传承
环境的艺术设计往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窗口,我们突出幼儿主体地位,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游戏环境创设。首先是收集材料制作舞狮道具,如利用废旧被单缝上亮片装饰制作狮被、狮裤,利用硬纸板、纸箱制作纸板狮、纸箱狮,用废旧衣服加上装饰物制成绣球等,将草席缝上眼睛制成席狮……其次在“狮子来做客”场景区摆放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和黏土制作的客家美食,在活动室内、外、门窗、墙面、走廊等空间位置巧妙地摆放狮舞民俗文化图片、道具和各种手工作品……同时活动室经常播放兴宁客家传统的锣鼓镲等打击乐或《男儿当自强》、《醒狮》等典型龙狮音乐……这些贴近生活、凸显家乡民俗文化教育环境,成功地将幼儿带入一个美好的传统文化世界,再现了客家狮舞的意境,以增强幼儿进行活动的愿望,让幼儿在视觉和听觉上都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
2. 在游戏组织引导中传承
(1)这里的“组织”是指教师开发、安排幼儿进行安全的、愉悦的、自主自愿的狮舞游戏活动。我们根据狮舞活动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既安排了简单的动作和技能的学习,也利用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狮舞文化资源,如客家的方言、习俗礼仪、传统节日、风土人情、狮舞表演艺术等开发了狮舞主题式园本课程,如小班主题《狮子,我和你一起玩吧》、中班主题《我学狮子来运动》、大班主题《我爱狮子》,还有围绕节日庆典的主题《欢欢喜喜“过大年”》等,通过教师与幼儿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展开持续的、探究性的游戏活动,引发幼儿开展深度学习,在收获快乐的同时也感受非遗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建立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
(2)这里的“指导”是指教师为幼儿更好地进行游戏活动提供必要的教导、引导,使儿童在游戏中有所玩、有所学。如体育游戏《席狮快跑》、《狮子过河》、《狮子出山》、《狮子健美操》等,教师把乏味的狮舞动作、技巧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有趣的体育游戏活动,利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幼儿轻松、愉快地参与狮舞活动。再如表演游戏《睡狮》、《小狮子玩绣球》等,前期老师把一些具有专业性的动作进行简化,抽取绕场跑、原地跳、蹲起、舔毛、打滚、抓痒、打瞌睡等基本动作,使其更加适合幼儿练习。后期引导幼儿用动作、表情、语调和服饰把自己所熟悉和理解的狮舞中的角色,创造性地进行表演。
游戏即教育,其中组织和引导是教育实践中的核心环节,我们开发的狮舞园本课程,围绕狮舞,回归儿童的生活,满足了不同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同时将狮舞活动游戏化,尤其是把一些教学难点巧妙地编入游戏情景及游戏规则中 , 通过直接感受、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让幼儿获得生动的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很好地实现幼儿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目标。
3. 在游戏互动交流中传承
我们调动家园的积极因素来拓展与深化狮舞游戏,如幼儿之间的“大带小”狮舞游戏,通过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大班孩子自主丰富了更多的狮舞知识,也树立起从小进行狮舞传承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再如“我知道的舞狮”家庭亲子游戏,围绕“为什么要舞狮”、“什么时候舞狮”、“舞狮的动作”“舞狮所需的道具”“不一样的狮舞”等系列问题展开的亲子互动交流,共同完成了“我的小调查”,此外,家园配合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作品、照片及幼儿自创的书写符号等材料,制作成幼儿小档案,以便教师持续关注和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发现、他们的感受及获得的发展 ,在思考中又进一步推进相关活动……在这些特色游戏的互动交流中,孩子们视野拓宽了,狮舞文化的底蕴增强了,他们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被很好地点燃,逐渐成为狮舞文化的传播者与守护者并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4. 在游戏的拓展延伸中传承
孩子年龄虽小,但活力十足,其中一些体力和耐力较好的孩子对舞狮表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让他们能更好地“施展开拳脚”,我们成立了一支由幼儿组成的“齐幼狮舞队”,将传统舞狮动作与现代舞蹈编排融合,加入创新队形变换和音乐元素,让幼儿在表演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通过兴宁本土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师幼互相的学习 ,“齐幼狮舞队”从青涩慢慢走向成熟,不仅在幼儿园内表演,还走上舞台,走进社区,很好地发挥了以点带面的作用,促进了舞狮文化在我园的全面开展,也让人们在欢乐的氛围中领略到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三、结束语
实践表明,我们将狮舞艺术融入幼儿园教学 , 利用游戏的优势来传承非遗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通过在游戏中引入富有狮舞文化内涵的设计,从游戏环境创设、融合性主题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特色游戏等模块进行实践探索,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而且在一系列欣赏、实践、探索、创造的过程中 , 促进了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社会诸方面整体发展 , 实现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把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植根于孩子们心田。当然,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不仅仅在于我们教师,也应由孩子和家长共同承担,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实现狮舞文化遗产在校园的活态化传承,并为未来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赖薇.回归幼儿生活世界提升幼儿生活品质[J].幼儿教育研究.2017(03)26-30.
[2] 陶智晴 . 谈如何传承民俗文化、提升幼儿园传统特色 [J]. 才智,2019(35):200.
[3]王虹月.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7):248-248.
[4]王涛.浅谈舞龙舞狮运动文化的传承与价值[J].广东蚕业,2022(05).
[5] 邱丽玲,程露,王锦 . 幼儿舞龙舞狮特色活动及其效果研究[J]. 武术研究,2022(09).
[6] 袁晗 , 张莉 . 幼儿园特色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 [J].. 基础教育研究 ,2014(01):58-59
[7] 唐佳卉,张慧敏. 非遗融入幼儿园现状研究-- 以苏州、泰州、盐城三地为例 [J]. 教育观察,2020,9: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