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班绘本故事开展情景表演的案例研究
曾燕美
深圳市光明区新湖雅培幼儿园 518107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学前教育改革与《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引下,绘本与情景表演融合极具教育价值。当前幼儿园绘本教学存在重解读轻体验问题,而情景表演能活化绘本,助力幼儿理解。4 - 5 岁中班幼儿处于语言与社会性发展关键期,为开展绘本情景表演创造条件。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儿童发展理论
该理论关注儿童在生理、认知、语言、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如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提出儿童认知经历前运算阶段等,强调幼儿通过感知运动探索世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儿童在成人引导下可超越现有水平。
(二)情景教学理论
该理论主张将教学置于真实或模拟情景中,让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建构知识。其核心是通过创设丰富情境,激发学习者兴趣与主动性,促进知识迁移。在幼儿教育中,情景教学契合幼儿具象思维特点,助力其在体验中理解与运用知识。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幼儿园中班班级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为 4 岁 3 个月至 5 岁 2 个月。
(二)研究方法
1. 观察记录法
2. 案例分析法
四、实践案例分析
(一)趣味故事类绘本《咕咚来了》情景表演
《咕咚来了》以充满悬念的情节和鲜明的动物角色,成为激发幼儿探索欲的优质素材。故事中,小动物们因未知的“咕咚”声惊慌奔逃,最终揭开“咕咚”是木瓜落水声的真相,其重复的对话与夸张的动作极具表演张力。
在情景设计环节,教师将教室布置成茂密的森林,用绿色卡纸制作高低错落的树木,悬挂彩色气球模拟果实。为幼儿准备兔子、猴子、狐狸、大象等动物头饰,头饰上添加毛绒耳朵、尾巴等装饰,增强角色代入感。同时,用塑料桶和泡沫球模拟池塘与木瓜,还原故事核心场景。
表演过程中,扮演兔子的幼儿用颤抖的声音喊道“咕咚来了!咕咚来了!”,边喊边挥舞双臂做出逃跑状,迅速点燃现场气氛。其他小动物纷纷跟上,有的双手抱头、跌跌撞撞,有的大声呼喊“我也害怕,等等我!”。当“真相大白”时,幼儿们围聚在一起,兴奋地讨论“原来咕咚不可怕”。教师适时引导:“如果是你们,会怎么做呢?”幼儿们积极回应,有的说“我会先看看咕咚是什么”,有的说“不能随便逃跑”。通过表演,幼儿不仅提升了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与感染力,还学会在面对未知时保持冷静,社会交往能力也在互动中得到锻炼。
(二)生活教育类绘本《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情景表演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通过狐狸用糖果让老虎牙齿坏掉的故事,将护牙知识融入趣味情节。故事中,狐狸的狡猾、老虎的贪吃与牙医的专业形成鲜明对比,对话生动,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情景设计上,教师用纸板搭建老虎的豪华宫殿、狐狸的神秘洞穴,用彩色卡纸制作金灿灿的糖果。为老虎设计带蛀牙的夸张牙齿道具,为狐狸准备尖尖的尾巴和狡黠的眼罩。在角色分配前,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牙齿结构图片,讨论角色特点,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角色。
表演时,扮演狐狸的幼儿眯着眼睛,摇晃着尾巴,甜言蜜语道:“大王,这糖可甜啦,吃了还想吃!”扮演老虎的幼儿张大嘴巴,一把抓过糖果:“哈哈,好吃!再多来点!”随着剧情推进,老虎捂着嘴巴打滚喊疼,牙医拿着玩具工具仔细检查,严肃地说:“你的牙齿都蛀坏啦,要少吃糖,勤刷牙!”表演结束后,教师组织“护牙小课堂”,幼儿们踊跃分享自己的刷牙习惯,还创编出“刷牙歌”。此次表演,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深刻理解护牙重要性,语言表达更加丰富生动,合作完成表演任务的过程也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三)寓言哲理类绘本《亡羊补牢》情景表演
《亡羊补牢》以简洁的情节蕴含“犯错及时改正”的深刻道理,故事中养羊人的懊悔、邻居的热心劝告,为情景表演提供丰富情感层次。
教师用积木搭建简易羊圈,用毛绒玩具充当小羊,准备养羊人、邻居、大灰狼的特色服饰和头饰。在情景设计中,特意制作可开合的“破洞”羊圈,增强视觉冲击。角色分配时,引导幼儿体会角色情感,如养羊人发现丢羊后的焦急、修补羊圈时的认真。
表演时,扮演大灰狼的幼儿蹑手蹑脚地靠近羊圈,用力撞开“破洞”,叼走小羊。养羊人捶胸顿足:“哎呀,我的羊怎么少了!”邻居赶忙上前:“快把羊圈补好,不然羊还会丢!”养羊人听从建议,拿起“木板”和“钉子”仔细修补。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我们犯错了该怎么办?”幼儿们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有的说“不小心打碎花瓶要主动承认”,有的说“作业写错了要及时订正”。通过表演,幼儿不仅理解寓言哲理,还学会将其迁移到生活中,语言表达逻辑性增强,在讨论环节积极倾听、表达观点,社会交往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讨论与反思
本研究表明,绘本情景表演对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社会交往与创造力培养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幼儿通过角色模仿丰富词汇、提升语言表现力;在角色分配与协作中增强沟通能力;通过个性化诠释角色和自主创作道具激发创新思维。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科学筛选绘本,设计童趣化、安全易操作的情景,并在互动中发挥引导作用,尊重幼儿个性化表达,关注全体幼儿发展。
六、结论
本研究表明,绘本情景表演与经典绘本结合,是促进中班幼儿发展、创新学前教育的有效途径。实践与案例分析显示,该模式显著提升幼儿语言表达、社会交往及创造力,幼儿在角色扮演与协作中实现故事理解和经验迁移。同时,研究为教师提供了涵盖绘本筛选、情景设计及指导策略的教育方案。
参考文献:
[1] 曾玉云. 中班幼儿绘本表演中的想象力培养[J].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5, (05): 63-64.
[2] 孟婷婷 . 绘本表演促进中班幼儿社交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D]. 大理大学 , 2024.
[3] 赵雪 . 基于绘本阅读的幼儿绘本戏剧表演游戏组织策略 [J]. 作家天地 ,2024, (10): 67-69.
[4] 刘凡. 借助绘本开展幼儿戏剧表演的意义及策略[J]. 教育观察, 2024, 13(06): 102-10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