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挥中层管理者关键作用的视角论国有企业执行力建设
肖见枫
湖南省新化县供水服务中心 湖南新化 417600
摘 要 本文聚焦国有企业执行力建设,从执行力的四个要素和中层管理者在企业所起的重要作用展开分析,得出执行力是企业健康管理的基础、提高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是提升国有企业组织效能的关键。并从提升政治能力、业务和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优良作风、团队精神、时间观念和契约精神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提升中层管理者执行能力的有效途径。
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在战略传导、制度落实、决策执行、团队建设、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作为部门负责人的中层管理者,其执行力高低不仅关系到所在部门的工作目标完成度,更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目标实现。因此,提高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是提升国有企业组织效能的关键。
一、执行力是能力、沟通、行动、结果的统一
执行力是把任务目标变成预期结果的行动和能力。中层管理者执行力是指中层管理者领会和贯彻执行决策层的战略思路、决策部署并达成预期结果的操作能力和行动能力。
(一)执行力的第一个要素是有效沟通。
执行力要通过有效沟通来实现。组织内部的有效沟通是指上级决策者将信息通过可靠的途径传递给下级执行者,下级所理解、接受的信息与上级所传递的全部信息形成一致的过程。有效沟通要求上级传递的信息是清晰的,下级理解接受的信息是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沟通渠道是双向顺畅的。有效沟通是下级执行者开展正确行动的前提。同时,在执行过程中上下级之间需要进行畅通有效的双向沟通,直至实现预期结果。
(二)执行力的第二个要素是行动。
在军事行动中,部队首长下达作战命令后,下级坚决完成任务的回答和围绕任务目标迅速开展行动并如期圆满完成任务目标,就是行动力。在组织内部,同样需要这种高效率的行动力。下级执行者在接受上级传递来的全部信息后需迅速行动,围绕任务目标制定计划、组织人员、获得资源,贯彻实施,以高效率的行动力达成预期结果。
(三)执行力的第三个要素是结果。
执行力必须以需要实现的预期结果为导向。不以结果为导向,执行的目标指向就无法聚焦结果,实现预期结果就存在不确定性。结果导向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涵。结果导向要结合问题导向,需要明确要做什么事、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这么做、由什么人做、在什么时间做、要怎么做,才能完成目标达成预期结果。执行力就是要达成有价值的预期结果,结果是评估执行力优劣的主要依据。同时,结果为导向要结合过程管理,使执行过程中不偏离目标,直至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结果。
(四)执行力的第四个要素是能力。
中层管理者的综合能力是完成任务目标实现预期结果的重要基础。这种综合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业务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习实践、沉淀积累、总结提高方可实现。综合能力强的中层管理者队伍是执行有力的基本保障。
二、执行力是企业健康管理的基础
执行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健康管理。企业的健康管理,需要有治企有方、兴企有为的决策层;需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需要有上传下达和上下沟通畅通的信息传递和有效沟通渠道;需要有部门之间协同配合机制;需要有综合能力强的中层管理队伍通过有速度、有力度、有措施、有方法、有目标、有结果的执行力达到决策目标;需要对执行情况开展过程管理、检查反馈、纠正偏差,形成完整的闭环管理。如果中层管理者执行能力弱,就会导致决策的目标任务无法完成,预期结果无法实现。因此,中层管理者综合能力强弱和执行能力高低决定着任务目标的成败,是企业健康管理的基础。
三、提升国有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途径
(一)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业务深度融合,提升中层管理者的政治能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必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党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组成部分。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和生产经营业务深度融合,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内容,是国有企业保持正确发展方向的关键,是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组织保障。因此,国有企业党建和生产经营业务是“一盘棋”,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党建成效转化为企业生产经营效能和发展动能。
中层管理者是贯彻落实企业各项决策部署的主要力量,是组织完成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中坚力量。要推进党建和生产经营业务深度融合,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政治能力,并成为提升执行力的制度保障。在国有企业中层梯队建设上,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培养选拔政治合格、作风过硬的人才成为中层管理者;
要加强企业党员队伍建设,建立中层管理者“政治能力加专业能力”双提升的培养体系,培养中层管理者的政治素养,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开展党支部组织生活,开展党建与生产经营相融合的“主题党日活动”,在重点工作推进中成立“党员突击队”“党员示范岗”攻坚克难,让中层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成长。
(二)加强学习精通业务通晓管理。
中层管理者既是本部门的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决定了部门工作进度和工作结果,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目标实现,因此,需要学习和掌握行业最新知识和行业动态,不断提高业务技术能力,实现业务精通,能力出众。同时,中层管理者要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在实践中积累管理经验,掌握管理规律,提升管理能力,成为业务和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管理者,才能胜任中层领导岗位带好团队,才能率领团队将企业决策部署执行到位,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目标。
(三)提升创新能力。
中层管理者要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成。善于发现问题是创新的起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要用新的方法更快捷、经济、高效地解决问题。中层管理者要防止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不断学习拓展认知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并以创新能力提升执行力。面对复杂问题需要通过逆向思维、横向思维、换位思考等方式,从正面、侧面、反面等多方面找到最优解决办法,并制定行动计划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
(四)培养优良的工作作风。
中层管理者是部门领头人,需要培养优良的工作作风。企业的决策部署和任务目标下达后,中层管理者需要勇挑重担,主动作为,迅速行动。响鼓不用重锤,快马不用鞭催。中层管理者带团队必须有正气,不能发牢骚,以免让团队受负面情绪影响而失去激情和战斗力。中层管理者需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敬业奉献,时刻站在团队最前面,冲在困难第一线,干事有魄力,遇事能担当,以德服人以能力服人,才能将执行力贯彻下去,才能带领团队完成工作目标。
(五)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中层管理者需要有大局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用气量、胸怀、包容之心带好团队。工作干得好,成绩是大家的,不争抢功劳;工作干砸了,不推卸责任,总结教训改进提高。工作上用人之长,包容其短,关心下属,有奖有罚,分配合理,才能激发团队活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同时要积极培养下属,作风上做好表率,业务上当好老师。团队兵强马壮,在协同作战时才不会掉链子,整个团队才有执行力和战斗力。
(六)培养时间观念和契约精神。
时间是一种资源,有时间观念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契约精神是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时间观念和契约精神是一种企业文化,体现了一个企业良好的精神面貌,有利于提升工作效能和执行力。
四、结语
管理的关键在执行,执行的关键在中层。中层管理者是企业决策落地的“转换器”和“放大器”,是肩负企业发展使命的行动者。中层管理者执行力强,企业的决策部署就可以顺利贯彻执行,重点工作就可以顺利推进,企业的任务目标就可顺利完成并实现预期结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6-10-12.
[2] 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新华社,2020-1-5.
[3] 陈春花. 管理的常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肖见枫(1971.4-),男,大专,政工师汉族,从事工作:党务工作及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