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在关联

作者

席珊

西安邮电大学 西安市 71006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 21 世纪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所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其思想体系的构成和发展有着清晰的理论逻辑,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顺应和揭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继承,同时也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

1. 继承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整体性原则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整体性原则从整体性视角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将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内在矛盾、世界历史与人类解放等要素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由于资本主义开启世界市场,世界的各个国家打破之间的藩篱,相互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整体的世界历史。资本主义开拓国际市场,带动了整个世界的发展。每个国家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其他国家进行分工合作,争取利益最大化。在整个世界看来,每个国家都是它的组成因素,每个国家的发展进步也会促进整个世界的繁荣发展。总体而言,马克思以整个世界的发展为视角,在正确看待整个世界与每个国家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形成世界历史理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整体性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如何应对全球性问题,如何维护人类的总体利益等重大命题提供了理论指导。以整个世界的发展进步为目标,着力解决超越单个人,单个民族的整个人类问题,回答的是如何创造性地重构整个人类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之间互动模式的问题。当今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 人类社会己然成为一个整体,每个国家在面对全球问题时都无法独善其身,而是需要全世界共同团结起来面对。整体性思维贯穿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始终。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气候问题、资源短缺、国际冲突等问题成为了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在这高度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愈发成为一个整体,命运相依。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脱离世界这个整体而孤立的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变化也会辐射到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遵循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逻辑,是回应了人类社会发展对构建世界新秩序的诉求,推动创造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的科学理论。无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还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都以现实的社会关系为支撑,以将世界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方式来思考人类解放问题,据有一定的一致性。

2. 继承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即以现实的生产实践研宄世界历史,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之所以是科学的,与其他唯心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有根本性区别的原因正是因为它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整个唯物史观的形成结合在一起的。世界历史的发展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是资本的扩张、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货币流通的结果,是一切实践性的现实发展的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世界历史发展、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三个维度对唯物史观进行了理论创新与拓展,展现出深刻的科学内涵。

当前,世界历史已从传统的民族国家历史向全球化时代迈进,呈现出人类社会一体化的显著特征。这一历史进程表明,传统的民族国家权力政治逻辑、利益至上原则以及无政府状态已难以适应时代需求。以对抗思维和冲突思维为核心的旧有理论框架,在全球化背景下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资源分配不均、生态危机与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的频发,进一步凸显了超越传统权力政治范式的必要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对全球化时代“如何构建世界”这一根本问题的理论回应 [2]。该理念主张超越狭隘的民族国家利益,站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视角,立足于世界历史发展的宏观趋势,谋求人类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倡导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与合作。该理念为重塑国际秩序、构建共同繁荣的世界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在此意义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回应了全球化时代的现实需求,也为唯物史观在当代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理论活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向马克思自由人的联合的理想生活迈出的必要一步,是向真正的共同体过渡的桥梁。

3. 继承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即共同发展的原则,马克思的发展性原则体现在对人类走向共同发展的过程的研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从研宄范围贯穿线索和最终指向体现了共同发展的原则。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范围是指马克思对世界历史、世界时间和世界历史事件等方面进行研宄论证的过程。世界历史理的研究基础是生产力及其关系,研究了人类社会走向开放的发展轨迹,展现出了人类走向一体化的历史图景,人类的历史从地域史、民族史向世界史转变。马克思致力于研宄人类社会的

发展规律,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人在马克思的研宄中并非作为一个虚幻抽象的概念,而是真正的具体的人,但是这个具体并非特指某一个单独的人,而是指人类本身,只有在生产方式变革中,人类才能够抛弃动物性进入人类世界,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表达了人类共同发展的观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国家之间以平行的伙伴关系代替中心边缘结构的资本剥削关系。中国强调同命相连共同发展的结伴而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其视野高度远超于民族国家的利益争夺理论,强调共同发展,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终归宿是共产主义。就其概念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4]。它立足于人类总体视角,致力于实现人类利益,以人的存在作为关注焦点,追求建立一个共生共享共赢的世界。命运共同体是资本主义大工业背景下的必然结果,在全球化的现实背景中,人类交往的范围逐步扩大和深化,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交互,国家与民族和个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复杂国际背景下,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同时对现有世界发起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建立人类和谐发展的共同体,把各国共同发展作为现实追求,是谋求人类新发展的有益尝试,符合当今世界的预期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是人类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会以实际行动破除中国威胁论、中国担忧论和中国责任论,书写大国态度新篇章。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充实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内涵,而且还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大环境下的具体实践深度融合,拓宽了马克思这一理论的实践路径,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力量。

1.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巨大创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化进程中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对现代社会批判性反思的理论创新。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强调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动力。在这一理论框架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现了从“解释世界”向“改造世界”的转向,成为一种具有建构性的世界观。这种建构性世界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践基础,站在“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这一哲学立场上,对资本主义的“市民社会”逻辑进行批判性反思 [5]。通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普遍交往的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提升人类共同性水平,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从而将人类从全球资本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在国际分工的视角下,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民族内部分工向国际分工的扩展,形成了全球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然而,国际分工的利益分配不均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根源,阻碍了世界整体的进步。面对这一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核心,提出了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分工秩序,调整全球利益分配的理论框架,为全球化时代的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2. 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推动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根本价值旨归在于实现人类的解放。因此,人类获得解放的过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保持一致的。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过渡的过程中,人们对知识的无限追求与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技的革新和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的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满足,与此同时,也为全人类创造出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这些改变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时也使得人类活动的发展逐渐趋向于自由自觉,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得到了证实和凸显。可以说,世界历史的形成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创造了条件,而这一前提也将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有着相通之处,二者都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期望,前者是着眼于二十一世纪的宏伟愿景,后者则是人们的终极理想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新时代条件下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必然过程和当代选择,也是世界历史理论在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了实现人的解放,倡导国家主权平等,主张尊重世界各国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此外,这一思想也倡导文明的交流和互鉴,强调各国文明和而不同,以创造人类的精神财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改善、调整国家和国家之间交往协作的关系贡献了可行性的方案,他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阶段的桥梁,也是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理论阶梯,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性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必将使世界历史在二十一世纪进入一个新阶段,也必将为自由人联合体的最终实现奠定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 陈曙光 . 人类命运与超国家政治共同体 [J]. 政治学研究 ,2016(06):49-59+126.

[2] 王欣 , 高庆涛 . 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探微 [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09):107-110.

[3] 邵发军 .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J]. 社会主义研究 ,2017(04):1-8.

[4] 徐艳玲 , 李聪 .“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价值意蕴的三重维度 [J]. 科学社会主义 ,2016(03):108-113.

[5] 丁晔 .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J]. 科学社会义 ,2019,190(04):27-34.

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基金项目成果(23MKS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