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跨学科融合视角下初中英语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创新探索

作者

付潇潇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青湖中学 222321

引言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工具,其教学也不应仅仅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应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能够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跨学科融合的内涵与意义

跨学科融合简单来说就是把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比如在英语课上,老师不只是教单词和语法,还会加入一些地理、历史或者科学方面的内容。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课堂内容会变得更丰富。学生们不再只是机械地背单词,而是能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接触到其他有趣的知识。比如在学关于家乡的单元时,可以顺便了解一些地理知识。二是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贴近现实生活。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遇到问题时往往需要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三是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当学生习惯从不同学科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时,他们的思维方式会变得更灵活。这种教学方式对英语课特别有意义。因为语言本身就是用来交流各种知识的工具,把其他学科内容融入英语教学,正好体现了语言的这个特点。

二、跨学科融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以教材为依托,挖掘跨学科教学资源

开展跨学科英语教学的首要步骤是深度研读教材。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的编排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跨学科线索,这些内容往往隐藏在课文话题、课后练习或文化角等板块中。教师需要带着学科融合的视角重新审视教材,才能发现这些潜在的教学资源。以 My hometown 单元为例,这个主题天然就与地理、历史学科产生关联。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在预习阶段布置学生收集家乡的行政区划图;在课堂讨论环节引入本地志中的历史沿革资料;在写作任务中要求学生比较不同区域的经济特点。整个过程既完成了英语语言教学目标,又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了地理制图、史料分析等技能。需要注意的是,跨学科资源的挖掘要把握好度。教师应当优先选择那些与英语学习目标密切相关的跨学科内容,避免为了融合而融合。同时,家乡的传统美食可以作为文化拓展内容,但不必深入讲解烹饪技法这类与语言学习关联度较低的专业知识。这种以教材为基础的资源开发方式,既能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又能让跨学科内容自然融入教学过程,不会显得生硬或做作。

(二)创设情境,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

在英语课堂中创设真实的跨学科情境,关键在于找到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的自然连接点。教师需要先明确本单元的语言教学目标,再思考这些语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可能运用的场景,最后选择合适的学科内容进行融合。以Animalfriends 单元为例,这个主题本身就与生物学有着天然联系。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分步骤推进:第一,让学生用英语描述常见动物的外貌特征,这是纯粹的语言训练;第二,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征与生存环境的关系,这就自然过渡到生物学知识;第三,组织学生讨论人类活动对动物栖息地的影响,既练习了英语表达,又培养了环保意识。实际操作中,可以设计一个持续一周的小型项目。周一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记录校园里或家附近的动物;周三组织小组讨论,用英语分享观察结果并分析原因;周五举办成果展示,要求学生用英语海报呈现保护建议。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语言练习量,又融入了科学探究方法。

(三)开展跨学科项目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跨学科项目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任务中把不同学科的知识串起来用。这种教学方法特别适合英语课,因为语言本来就是用来交流各种信息的工具。举个例子,在 Travelling 这个单元就很适合做跨学科项目。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旅行计划,具体要求包括:用英语写行程安排、计算旅行预算、介绍目的地特色。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做这几件事:选择旅行地点时要查阅地理资料,了解当地的气候和地形特点。比如选择去云南,就要知道高原地区的注意事项;制定预算时需要运用数学计算能力。学生要查询交通、住宿、门票等费用,并用英语制作费用清单;介绍景点时涉及历史文化知识。比如介绍长城,除了描述外观,还要了解其修建背景和历史意义。这样的项目通常需要 2-3 周完成。第一周收集资料,第二周整理制作,第三周展示汇报。老师可以在每个阶段设置检查点,确保学生既练习了英语,又学到了其他学科知识。

三、跨学科融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我们以译林版初中英语的 Chinese folk art 为例,这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很好地体现了跨学科融合的特点。教师在教中国民间艺术这个主题时,可以分几个步骤自然融入其他学科内容。

第一步是语言学习。教师准备剪纸、年画、泥塑等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用英语描述它们的颜色、形状和用途。这个环节主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第二步引入美术知识。教师讲解这些艺术品使用的材料、制作方法和艺术特色。比如剪纸的对称美,年画的色彩运用等。学生可以学习到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第三步结合历史背景。教师用简单的英语介绍这些艺术形式的起源和发展。比如春节贴年画的习俗由来,不同地区剪纸风格的差异等。最后是实践环节。学生分组选择一种艺术形式,用英语做介绍,并尝试简单制作。比如用红纸剪一个福字,同时用英语说明其象征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有三个好处:一是让英语学习更生动有趣;二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传统文化;三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整个过程循序渐进,既完成了语言教学目标,又实现了跨学科的知识拓展。

结语

跨学科融合为英语课堂打开了立体化的育人空间。当 Travelling 单元遇见地理坐标,Animal friends 连接生态视野,语言学习便升华为综合素养的培育过程。这种教学转型启示我们:唯有打破学科壁垒,让知识在真实情境中自然流动,方能培养出兼具语言能力与多元思维的复合型人才——这正是核心素养落地最生动的注脚。

参考文献:

[1] 江慧娟 .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5(4):74-76.

[2] 陈蕾 . 核心素养视角下跨学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J]. 英语教师 ,2024,24(18):129-131.

[3] 刘思琪 .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跨学科教学实践初探 [J]. 空中美语 ,2023(10):2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