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
房艳红
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 050000
摘要
在“双新”改革的浪潮中,高中英语教学面临着深刻变革。本论文深入探讨了“双新”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相结合的重要意义、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提出挖掘教材文化内涵、创设真实语境、开展拓展活动等具体实践路径。并结合教学案例验证策略的有效性,旨在为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
双新;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跨文化意识
一、引言
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当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素养。“双新”改革明确将文化意识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通过语言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词汇作为语言的基石,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将词汇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相结合,既是落实“双新”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路径。
二、“双新”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2.1 “双新”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增加了反映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的素材。这要求教师在词汇教学中,不仅要关注词汇的音、形、义,更要挖掘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词汇的过程中,增强跨文化意识,提升文化鉴赏能力。
2.2 词汇教学在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作用
词汇与文化紧密相连,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语言中的词汇在语义、联想意义和文化内涵上存在差异。例如,英语中的“blue”,除了表示颜色“蓝色”,在“blue Monday”“feel blue”等表达中,还蕴含着“忧郁、沮丧”的情感意义,这与汉语中“蓝色”的文化联想截然不同。通过词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这些文化差异,能够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同时,学习具有文化特色的词汇,如“Thanksgiving”“Halloween”等,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节日文化、风俗习惯,拓宽文化视野。
2.3 跨文化意识培养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具备跨文化意识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英语语言。在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或观看英语影视作品时,了解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在语言输出方面,跨文化意识能指导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选择恰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语言表达更符合英语国家的文化习惯,从而提高语言运用的得体性和准确性。
三、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分析
3.1 教学现状调查
通过对本校的英语教学调研发现,当前词汇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 教学方法传统:大部分教师仍以讲解词汇表、背诵例句为主,缺乏对词汇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
- 跨文化教学碎片化:教师在教学中虽偶尔涉及文化知识,但大多是随机插入,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例如,在讲解西方节日词汇时,仅简单介绍节日日期和习俗,未深入探讨节日背后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 学生参与度不足: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文化差异的机会。
3.2 存在问题分析
- 教师因素:部分教师对“双新”改革的理念理解不透彻,教学观念尚未完全转变,过于注重词汇的应试功能,忽视文化意识培养。
- 评价体系不完善:现行评价体系以词汇知识测试为主,对学生跨文化意识、文化理解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缺乏科学的标准和方法,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跨文化学习的积极性。
四、“双新”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相结合的策略
4.1 基于教材挖掘词汇文化内涵
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词汇的文化元素。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涉及饮食文化的词汇“steak”“hamburger”,可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探讨不同饮食文化形成的原因;学习与社交礼仪相关的词汇“hug”“kiss on the cheek”时,介绍英语国家的社交习俗,帮助学生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
4.2 创设真实语境,融入跨文化元素
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创设丰富的真实语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词汇,感受文化差异。例如,在学习与旅游相关的词汇时,播放英语国家著名景点的视频,介绍景点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通过英语电影片段,呈现不同场景下的语言表达和文化习俗。此外,开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跨文化交际场景中运用词汇。
4.3 开展词汇拓展活动,增强跨文化体验
组织多样化的词汇拓展活动,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 英语文化社团活动:成立英语文化社团,定期举办英语文化讲座、英文诗歌朗诵会、英语戏剧表演等活动。在戏剧表演中,学生通过排练和表演英语经典剧目,深入理解剧中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色。
- 跨文化对比研究:引导学生对中英词汇进行跨文化对比研究,如对比中英动物词汇的文化寓意差异,撰写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比较能力。
4.4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跨文化思维
教师可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词汇背后的文化意义。例如,在学习“freedom”一词时,提问“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自由的理解有何不同?”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探究。同时,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英文报刊杂志等开展自主学习,收集与词汇相关的文化素材,制作文化小报或PPT,分享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思维。
4.5 多元评价,关注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跨文化意识发展情况。
- 自我评价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反思自己在跨文化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促进共同进步。
五、结论与展望
将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相结合,是“双新”背景下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挖掘教材文化内涵、创设真实语境、开展拓展活动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构建系统的跨文化教学资源库;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跨文化能力评价标准。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教学手段在跨文化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为高中英语教学创新发展提供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第3版)[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
[3] 束定芳. 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