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市小型水务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

作者

杜宇博

皖江工学院 安徽 马鞍山 243031

摘要:现代城市水系统建设正朝着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小型水务工程的管理模式面临转型升级需求。这类工程涉及供水、排水、节水等多个专业领域,需要协调规划、建设、运营等多个环节。当前工程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信息化管理工具广泛应用,为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创新监管手段,可有效解决工程建设中的质量管控、进度协调等关键问题,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为城市水环境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城市小型水务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城市小型水务工程作为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小型供水管网改造、雨水收集系统建设等工程数量显著增加。这类工程具有分布广、规模小、技术标准统一的特点,在改善局部区域供水质量、缓解城市内涝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科学规范的建设管理对保障工程质量、控制投资成本、优化运维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是提升城市水系统韧性的基础性工作。

1城市小型水务工程建设管理的原则

1.1科学规划与系统协调原则

城市小型水务工程建设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划的基本要求,确保工程布局与城市发展需求相匹配。在规划阶段需要综合考虑区域水资源条件、人口分布特征和未来发展预期,建立多专业协同的工作机制。系统协调原则要求统筹考虑供水、排水、节水等不同功能模块的衔接关系,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工程选址应兼顾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注重与现有市政设施的配套整合。管理过程中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优化规划方案,保证工程建设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1.2质量优先与安全为本原则

工程建设管理必须将质量管控作为核心工作内容,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从材料采购到施工工艺的各个环节都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工程实体质量达标。安全为本原则要求将安全生产贯穿于建设全过程,制定详细的施工安全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特别关注地下管网施工、高空作业等高风险环节的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定期开展质量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形成闭环管理机制,为工程长期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2城市小型水务工程建设管理现存问题

2.1规划设计不合理

小型水务工程规划设计存在与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部分项目缺乏充分的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规划方案未能充分考虑区域地形地貌特征,导致管网走向不合理,增加施工难度。设计标准选择不当,或过度保守造成资源浪费,或过于激进影响工程可靠性。专业协同不足导致给排水系统与其他市政设施存在冲突,后期整改成本高昂。设计变更频繁打乱施工计划,延长工期并增加建设成本。规划前瞻性不足难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建成后很快面临改造压力。

2.2资金投入不足

小型水务工程建设面临资金短缺的普遍困境,财政拨款往往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资金分配不均衡导致部分区域工程标准降低,影响整体系统效能。建设资金到位不及时延误工程进度,增加管理成本和财务费用。运维资金预算不足导致建成设施维护不及时,缩短使用寿命。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赖政府投入,缺乏市场化运作机制。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

2.3施工质量把控难

小型水务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质量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施工队伍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对技术规范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偏差。材料进场检验流于形式,部分劣质产品混入工程实体。隐蔽工程验收不严格,管网接口、防腐处理等关键部位质量隐患较多。施工过程记录不完整,质量追溯体系不健全。监理单位履职不到位,未能有效发挥第三方监督作用。

2.4管理体制不完善

小型水务工程建设管理缺乏统一协调机制,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晰。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部分环节存在监管空白。审批流程繁琐低效,影响工程实施进度。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难以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存在障碍。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社会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

3城市小型水务工程建设管理改进对策

3.1优化规划设计方案

提升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前瞻性,需要建立多专业协同的工作机制。开展深入细致的现场调研,全面掌握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市政设施现状。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优化工程布局,确保管网系统拓扑结构合理。引入水力模型仿真验证设计方案,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建立设计方案专家评审制度,汇集各领域专业意见进行优化完善。推行标准化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一致性。实施动态规划管理机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调整优化方案。通过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设计成果达到预期目标,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3.2拓展资金筹集途径

构建多元化的水务工程建设资金保障体系,需要创新投融资模式。完善政府投入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探索水务设施收费权质押等新型融资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透明度。推行工程保险制度,降低投资风险。培育专业化的水务市场运营主体,增强项目可持续运营能力。通过多渠道资金保障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为水务基础设施均衡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3.3强化施工质量监管

健全施工质量管控体系,需要建立全过程的质量责任追溯机制。严格施工企业资质审查,确保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完善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制度,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加强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实行监理旁站制度。推广应用智能监测技术,实时掌握施工质量状况。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强化各方主体责任意识。定期开展质量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质量问题。通过严格的质量监管确保工程实体质量达标,为设施长期安全运行奠定基础。

3.4提升人员管理能力

加强水务工程建设管理队伍建设,需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系统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优化队伍结构。推行项目负责人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和权限。加强行业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通过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为水务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结束语

城市小型水务工程建设管理的优化,需要持续完善制度体系和技术手段。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创新管理模式,将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和运营效率。未来应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促进新技术与工程管理的深度融合,为城市水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江慧艳.水务工程检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5,(02):86-88.

[2]吴洁莲,徐江宇.水务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四川建材,2024,50(12):202-203+212.

[3]李安丽.水务工程建管结合管理方式研究[C]//《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社有限公司.2024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智慧建筑与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二).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水务工程事务中心;,2024:22-23.

[4]范樑.城市小型水务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江技术经济,2022,6(S1):71-73.

[5]王剑刚.城市水务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