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海外义工项目
刘雨萌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00
基金项目:本文受“西安外国语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S2014107240110)
摘要:本文聚焦跨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海外义工项目,旨在评估其社会效益并探讨相应的优化策略。通过对项目在文化交流、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等方面效益的分析,发现大学生海外义工项目在促进不同文化间理解、推动当地社区发展以及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但也存在项目可持续性欠佳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加强跨文化培训、建立多元合作机制、完善项目评估体系等优化策略,进一步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跨文化;社会效益;个人成长;优化策略;可持续性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海外义工作为一种新兴的跨文化交流方式,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速发展。大学生走出国门,参与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志愿服务中,不仅为当地社区带来了帮助和支持,也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会。然而,在此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因此,需对跨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海外义工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二、大学生海外义工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估(基于跨文化"3D"理论框架)
(一)文化交流(Dialogue维度)
在全球化背景下,信息传播不均衡与文化差异易导致误解。海外义工项目通过构建双向对话平台(Dialogue),使志愿者得以深度融入当地社区。以教育援助项目为例,志愿者通过与学生同吃同住、参与教研活动,既传递本国教育经验,又学习当地特色教学方式(如在马里、肯尼亚等地的乡村学校,教师广泛采用Storytelling Circle教学法),实现了教育理念的双向调适。这种持续性的文化对话不仅打破了刻板印象,还通过志愿者的回国分享形成了跨文化理解的"涟漪效应"。
(二)社会发展(Diversity维度)
项目通过激活文化多样性(Diversity)资源推动社区发展。志愿者们作为多元文化的传播者,凭借自身的文化背景,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分享我国文化、艺术、习俗,同时深入学习当地文化,丰富了当地文化生活。在此过程中,他们与当地居民密切协作,共同参与社区活动,这不仅拉近了彼此距离,提升了社区的凝聚力,还激发了当地居民的社会责任感。文化的交融让居民更愿意参与社区事务,而社区活动又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融合。这种良性循环有利于解决当地社会问题,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推动当地社会在文化繁荣与社会和谐方面持续发展。
(三)个人成长(Dynamics维度)
海外经历通过动态文化适应过程(Dynamics)促进志愿者成长。参与海外义工活动,大学生要远离熟悉的环境,独自应对生活与工作中的各类事务,在陌生且复杂的海外环境中,各种潜在风险无处不在,促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敏锐的风险意识,拥有独立自主意识,学会预判和应对风险。同时,义工工作中的会面临重重困难与挑战,如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艰苦的工作条件等,都需要大学生凭借拼搏精神去克服。这种动态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在未来工作时更好地面对各种困难,通过不断尝试和努力,实现自我突破。
三、大学生海外义工项目存在的问题(分析现有平台得出以下问题)
(一)项目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第一,海外义工项目缺乏长期规划和资金支持,一些大学生海外义工项目缺乏长期规划,往往只注重短期的项目实施,而忽视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项目资金来源单一,不稳定,主要依赖于政府资助或社会捐赠,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导致项目难以持续开展。
第二,志愿者流动频繁,难以形成稳定的服务团队,大学生海外义工项目的志愿者主要是在校大学生,由于学业等原因,志愿者的流动频繁。这使得项目难以形成稳定的服务团队,影响了项目的连续性和效果。例如,一些教育义工项目中,志愿者的频繁更换导致教学进度和质量受到影响。
(二)项目管理和监督问题
第一,项目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志愿者筛选不严等问题。志愿者、项目负责人、当地合作相关部门三方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导致工作协调困难。志愿者可能不清楚项目的具体要求和工作安排,项目负责人也无法及时了解志愿者的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
第二,监督与评估体系不完善,缺乏对项目实施过程的有效监督。有些项目没有定期对志愿者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评估指标单一,往往只注重项目的产出和成果,而忽略了项目的过程管理、志愿者的体验和当地社区的反馈。
第三,资金的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缺乏专业的审计和监督机构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审查,导致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难以被及时发现和纠正。监管的缺失使得项目资金面临被滥用或挪用的风险,影响了项目的正常运行和社会形象。
四、优化策略
(一)健全沟通机制
志愿者培训期间设有模拟海外服务,并对志愿者进行成绩评定,成绩合格的人才可前往海外做志愿服务。此外平台应设有24小时的客服人员,确保能及时解答志愿者的疑问,项目负责人可以及时了解志愿者的情况。定期组织三方沟通例会,总结进度、明确任务、交流意见。
(二)完善监督评估体系
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实地或远程监控项目,及时纠错。丰富评估指标,除关注产出成果,还考量过程管理、志愿者体验及社区反馈。引入志愿者、居民、合作机构等多方评估,确保结果客观公正,为项目改进提供依据。
(三)强化资金监管机制:成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资金监管机构,审查资金各环节。定期委托专业审计,公开报告并整改问题、追究责任。建立资金使用公示制度,向公众公开来源、用途等信息,提升透明度与公信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跨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海外义工项目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和显著的社会效益。在文化交流方面,有效打破了因信息传播不均衡和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与偏见。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文化的交融让居民更愿意参与社区事务,而社区活动又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融合。这种良性循环有利于解决当地社会问题,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推动当地社会在文化繁荣与社会和谐方面持续发展。对于大学生个人成长而言,海外义工平台是培养其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他们有机会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贡献力量。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大学生海外义工项目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缺乏长期规划以及资金来源单一不稳定,加之志愿者流动频繁,影响了项目的持续开展和效果。在项目管理和监督上,沟通机制的缺乏、监督与评估体系的不完善以及资金监管机制的不健全,都对项目的正常运行和社会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健全沟通机制、完善监督评估体系、强化资金监管机制等具体措施,将有助于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仓忍.公益项目技术评价与社会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5.
[1]徐康叶,罗杨.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与对策研究[J].国际公关,2024,(17):141-144.DOI:10.16645/j.cnki.cn11-5281/c.2024.17.040.
[1]张文君.海外义工经历不可缺[J].出国与就业,2005,(03):39-40.
[1] Mkhize Z. 南非大学STEM学科中第一代非洲学生的现状研究[J]. 第一代学生成功杂志, 2024: 1-21.
[1] Mkhize Z V. "黑人教学":南非大学中黑人千禧一代女性教师的教学体验[J]. 高等教育中的女性与性别杂志, 2024: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