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科学素养提升行动”视域下小学科学教育实践现状研究调查报告

作者

汪雨濛 任庭萱 陈一涵 李瑜桦 俞石豪

嘉兴大学 浙江 嘉兴 314100

基金项目:2024年嘉兴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SRT)计划项目(项目编号:8517241489)

摘要:本报告以嘉兴地区小学为例,围绕“科学素养提升行动”视域,深入调研小学科学教育实践现状。通过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课程内容、科学规划教学提升学习效果、开发多元资源激发学习动力等多维度分析,揭示当前小学科学教育在落实科学素养培养目标过程中的经验、问题与挑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为进一步推动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科学素养提升行动;小学科学教育;嘉兴地区小学

一、引言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素养已成为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小学阶段作为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能力具有深远意义。“科学素养提升行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而了解小学科学教育实践现状则是有效推进该行动的关键前提。嘉兴地区作为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其小学科学教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研究选取嘉兴地区小学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科学教育实践情况。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设计针对小学科学教师、学生及家长的问卷,分别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资源利用、学生学习体验与收获等方面进行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 1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92 份,有效率 92%;学生问卷 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468 份,有效率 93.6%;家长问卷 2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85 份,有效率 92.5%。

访谈法:选取部分学校领导、科学教师、学生代表进行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学校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政策支持、教师教学理念与困惑、学生学习兴趣与需求等情况,共访谈学校领导 10 人、科学教师 20 人、学生代表 30 人。

课堂观察法:深入嘉兴地区不同学校的科学课堂,观察教学过程,记录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度等情况,共观察科学课堂 50 节。

三、嘉兴地区小学科学教育实践现状分析

(一)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课程内容方面

1)立足生活实践,培育科学素养

融入日常生活现象:多所小学倡导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例如,在讲解植物生长知识时,带领学生到校园周边农田观察农作物生长过程,记录昆虫与农作物关系,让学生直观感受植物生长与生态系统的联系。

以解决生活问题为导向:教师围绕生活实际问题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如响应“节水进校园”号召,组织学生调查学校用水设备使用情况,讨论并实施节水措施,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增添趣味元素,强化探究能力

以兴趣引领,引入趣味主题课程:引入趣味主题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嘉兴市海盐县向阳小学的“超市购物中的数学奥秘”课程,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结合;

让探究活动贯穿学习始终:多数学校注重在科学课上开展探究活动。如开展“探究土壤的奥秘”活动,学生从采集土壤样本到分析成分,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充满探究性与趣味性。

(二)科学规划教学,提升学习效果方面

1)改进实验教学,增强实践体验

丰富实验类型与内容:部分学校在实验教学中增加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验。如在学习力学知识时,开展“制作纸桥”实验,探究结构与力学性能关系;开展“探究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验,让学生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借助信息化手段辅助实验教学: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如利用动画演示软件辅助“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生理过程。

2)推动小组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科学分组并明确分工:多数学校在科学课程中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进行科学分组。如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建设中心小学在“探究动物的行为习性”活动中,成员分工明确,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以任务驱动小组探究活动:通过任务驱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如布置“探究家乡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任务,学生分工协作完成探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与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3)创新作业形式,拓展学习时空

部分学校布置科学开放性作业,拓展学生学习时空。如布置“观察星空并记录星象变化”作业,培养学生天文学兴趣与探索精神。

(三)开发多元资源,激发学习动力方面

1)挖掘生活化资源,拓展学习素材

部分学校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开展科学教学。如利用当地产业资源,带领学生参观加工厂,了解相关制作工艺与环保问题。

2)拓展校本课程资源,彰显地方特色

结合地方特色资源开发课程:嘉兴地区部分学校结合地方特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如嘉兴市桐乡市乌镇植材小学结合当地古镇旅游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学生学习古镇历史文化、建筑风格、民俗风情等知识,参与旅游服务实践活动,研究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出建议,彰显地方特色。

整合学校现有资源服务教学:部分学校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教学。如利用学校的海洋文化展厅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展厅,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对海洋文化的了解。

四、嘉兴地区小学科学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师资力量不均衡:部分学校科学教师数量不足,且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一些教师缺乏系统的科学教育培训,对科学前沿知识了解不够深入,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小学科学教育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缺乏对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多元的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科学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家校合作不够紧密:部分家长对小学科学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与学校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家长在家庭中未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学学习环境和支持,未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五、改进策略与建议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科学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术交流活动,更新教师科学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同时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实验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小学科学教育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能力、探究报告、项目作品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入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同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以便调整教学和学习策略。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对科学教育的认识。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科学教育活动。家长在家庭中应为孩子提供科学学习材料,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和实践能力。

六、结论

通过对嘉兴地区小学科学教育实践现状的调查分析可知,嘉兴地区小学在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课程内容、科学规划教学提升学习效果、开发多元资源激发学习动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师资力量不均衡、评价体系不完善、家校合作不够紧密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小学科学教育质量,落实“科学素养提升行动”目标,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家校合作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为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陈水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教育探索[J]. 湖南教育,2024

[2]沙艳红.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创新[J].宁夏教育,2024(7):71-73

[3]曾德雄.自然科教学整体改革实验[J].课程.教材.教法,1990,10(9):16-18)

[4]赵玉梅.培养科学兴趣是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J].课程.教材.教法,1993,13(7):48-50)

[5]苏一明. 大概念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以小学科学教育为例[C]. //教育发展实践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