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融合路径
高晓燕
湖北师范大学 湖北 黄石 435002
【摘要】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的科学,包含众多的语言理论知识。而中学语文教学则是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将语言学相关理论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本文将着重从语言学角度出发,阐述语言学和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当下语言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相关情况,以及提供相应的措施使得语言学能够真正实现和教学的融会贯通。
【关键词】语言学;中学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一、语言学和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现象,在具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的语感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语言运用的规律,丰富语言经验和语言表达。[1]
由此可见,新课标中对于学生语言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而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与语言学紧密相连。一方面,语言学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理论指导,通过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功能和演变,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语言现象,有效指导学生语言学习。同时,中学语文教学也成为语言学理论应用的关键领域。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语言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语言学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也有意识将语言学相关知识贯穿其中,但部分教师由于对语言学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将语言学理论融入教学实践的意识和能力,无法将语言学知识正确传达给学生,不仅没有增长教师的专业素养,反而误导学生。如,在翻阅查看相关中学语文教师所写的文章,发现其漏洞百出。由此可见,加强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点。
三、促进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借助语言学相关知识,助推师生进步
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的科学,包含众多的语言理论知识。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将其运用其中,帮助学生更好解读文本信息。
1、运用语义学理论指导阅读教学
文本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语义学理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情感。比如,我们在教学《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选取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如“蹒跚”、“肥胖的背影”、“再三嘱咐”等,通过词义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词汇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和情感色彩。例如,“蹒跚”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父亲走路时的艰难,表现了父亲年迈体衰的形象;“肥胖的背影”则通过对比父亲年轻时的形象,突出了岁月的流逝和父亲为家庭的付出。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短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层含义和修辞效果。如文章中的“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句话,虽然简单,但蕴含了深深的父爱。还有曹禺的《雷雨》,通过洞察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称谓的变化,可以深入洞察周朴园人物内心的变化。具体内容如下表:
由上表可知,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沉湖,由一开始的“你——你贵姓”语气犹疑,透露出慌乱和试探;再到后面,语气中带有旧情的波动;并且在确认身份后,周朴园迅速用"你"或"老太太"(如"好,你先下去吧")拉开距离,体现其虚伪和自私,害怕丑闻暴露影响家族声誉。
由此可见,通过语义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文字学知识指导文本解读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积极参与了汉语词汇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运用汉字的字理,帮助学生对汉语词汇意义进行梳理和探究,而这一过程应该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稍加点拨。[2]
通过对某个字的深入研究,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词的理解。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端”字通过字形考察解释为“萌芽,发端”,它代表了人的本性。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这里的“善”包含了“仁义礼智”的萌芽。通过反复咀嚼“端”的词义,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孟子的性善论及其基础上的仁义思想。
3、运用音韵学感受文字的魅力
音韵的使用可以帮助感受文言语言传达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相应的叠词,通过深入分析,感受这些叠词背后的魅力。如《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为双声词,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增强了诗歌的音韵效果,形象地描绘出大弦声音的沉重繁密;“切切”是叠韵词,两个字的韵母相同,细腻地表现出小弦声音的轻细急促。双声叠韵的运用使诗句在音韵上更加和谐动听,生动地传达出琵琶声的美妙。
4、运用语用学理论指导语文教学
语用学涉及着语言环境,具体的语境会使词的词义单一化、具体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文本语言环境准确把握言语语义,丰富自己运用和积累词汇的经验,而非死记硬背字典中的条文。[3]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语境中的非语言因素,如表情、动作、语气等。例如,在执教《孔乙己》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入体会人物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语境之中的非语言因素,“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笼”一字,能够感受到孔乙己尴尬情绪之多。通过语用学的运用,学生就能更好地感知到一个简单的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意。
三、小结
语言学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基础,不管是分析人物形象还是分析文章所传达出来的情感,都与语言学密不可分。它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文章列举的相应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05.
[2]黎霞.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文本语言解读探究[J].名师在线,2024.
[3]吴琳.文本语境分析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