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冶金自动化系统的多网络协同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作者

王林意

山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在冶金行业向自动化、智能化大步迈进的当下,多网络协同控制技术宛如一把 “金钥匙”,开启了全新发展篇章。本文独辟蹊径,深入探究该技术在冶金自动化系统中的精妙应用。从拆解技术基础架构、明确网络功能定位,到挖掘应用于生产监控、设备优化、质量检测的要点,再到攻克技术集成、网络安全、人才短缺难题,全方位为冶金企业提升自动化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冶金自动化系统;多网络协同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引言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冶金行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对自动化程度的追求愈发强烈。传统单网络控制模式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冶金生产工艺时,渐显捉襟见肘。而多网络协同控制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整合能力与精准的控制效能,犹如一道曙光,为冶金自动化系统的迭代升级带来了无限可能。深入挖掘这一技术在冶金领域的应用潜力,对提升生产效率、保障产品品质、降低能耗以及推动冶金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也将围绕此展开深度剖析。

一、冶金自动化系统多网络协同控制技术基础剖析

1.1 多网络协同控制技术架构解析

多网络协同控制技术架构是一个复杂且精密的体系。它通常涵盖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等多种网络类型。工业以太网以其高速率、大传输量的特点,承担着整个系统的核心数据传输任务,连接着中央控制系统与各个关键子系统,保障生产数据、控制指令的快速交互。现场总线则深入生产现场,将各类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紧密相连,实现对生产一线的实时监测与精准控制。不同网络通过特定的网关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与协议转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1.2 不同网络在冶金系统中的功能定位

在冶金自动化系统中,每种网络都有其独特功能定位。工业以太网侧重于构建系统的骨干通信网络,实现大规模数据的快速传输与共享。它不仅能将生产过程中的实时数据传输至管理层,辅助决策,还能远程下达控制指令,实现对生产设备的远程操控。例如,企业管理人员可通过工业以太网实时查看各生产线的产量、能耗等数据,及时调整生产策略。现场总线专注于设备层的连接与控制,具有高可靠性与实时性。它能精准采集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如电机转速、阀门开度等,并根据控制指令迅速执行相应动作,保障设备稳定运行。

1.3 网络协同控制的通信协议与接口技术

通信协议与接口技术是多网络协同控制的关键纽带。不同网络采用各自的通信协议,如工业以太网常用的 TCP/IP 协议,现场总线中的 PROFIBUS、MODBUS 等协议。为实现网络间协同,需要通过协议转换技术,将不同协议的数据进行解析与重新封装,确保数据准确传输。例如,通过网关设备将 PROFIBUS 协议的数据转换为 TCP/IP 协议,以便在工业以太网中传输。接口技术则负责网络与设备、网络与网络之间的物理连接与数据交互。

二、多网络协同控制技术在冶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要点

2.1 生产过程实时监控中的协同应用

在冶金生产过程实时监控中,多网络协同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现场总线连接的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设备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并迅速将数据传输至工业以太网。工业以太网将这些数据汇总至中央监控系统,在监控界面上以直观的图表、曲线形式呈现,让操作人员能实时掌握生产状况。例如,在有色金属冶炼中,通过实时监控熔炉内温度,一旦温度超出设定范围,系统立即通过工业以太网向现场总线发送指令,调整加热设备功率,确保生产过程稳定。

2.2 设备运行优化控制中的协同实现

多网络协同助力冶金设备运行优化控制。现场总线实时采集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如设备振动、电流等,通过工业以太网传输至数据分析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预测设备故障发生可能性。例如,通过分析电机运行电流波动数据,提前发现电机潜在故障隐患。一旦检测到异常,系统通过工业以太网向现场总线发送指令,调整设备运行参数或启动备用设备,避免设备故障导致生产中断。

2.3 质量控制与检测环节的协同作用

在冶金质量控制与检测环节,多网络协同不可或缺。通过现场总线连接的质量检测传感器,如光谱分析仪、硬度测试仪等,实时采集产品质量数据,并通过工业以太网传输至质量控制系统。系统根据预设质量标准,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立即通过网络追溯至生产环节,查找原因。例如,在钢材生产中,若检测到钢材硬度不达标,系统通过工业以太网查询生产过程中轧制力、温度等数据,确定问题所在,并通过现场总线调整相应设备参数,确保后续产品质量。多网络协同还能实现质量数据的实时共享,方便各部门协同工作,共同提升产品质量。

三、冶金自动化系统应用多网络协同控制技术的挑战与应对

3.1 技术集成与兼容性难题及对策

技术集成与兼容性是应用多网络协同控制技术面临的首要难题。不同网络设备、系统来自不同厂家,其通信协议、接口标准各异,集成难度大。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在项目规划阶段,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要求设备供应商遵循。同时,加强对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在采购前对不同设备进行互联互通测试,确保设备能顺利集成。引入专业的系统集成商,利用其丰富经验与技术能力,优化系统架构,解决网络通信协议转换、接口匹配等问题,实现多网络无缝协同。

3.2 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挑战及解决办法

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在多网络协同控制中至关重要。冶金自动化系统涉及大量生产数据与企业机密,一旦遭受网络攻击,后果不堪设想。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阻挡外部非法网络访问。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与存储,采用先进加密算法,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同时,建立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控制机制,根据员工职责划分不同的数据访问级别,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相应数据。

3.3 专业人才短缺困境及突破路径

专业人才短缺制约着多网络协同控制技术在冶金行业的应用。多网络协同控制涉及自动化、通信、计算机等多领域知识,对人才要求高。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定向培养具备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例如,与高校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实际项目,积累实践经验。同时,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定期组织技术培训与交流活动,邀请行业专家授课,提升员工技术水平。

四、结论

多网络协同控制技术在冶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是推动冶金行业迈向高效、智能发展的关键一步。通过深入剖析技术基础,把握生产监控、设备优化、质量控制等应用要点,积极应对技术集成、网络安全、人才短缺等挑战,冶金企业能够充分发挥多网络协同控制技术优势。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降低能耗,还将为冶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高云鹏,樊佳良.多网络协同控制技术在冶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冶金管理,2020,(01):64+66.

[2]韩妍妍.冶金自动化系统中多网络协同控制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19,(02):75-76.

[3]贺佳音.多网络协同控制技术在冶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8,(07):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