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人才培训体系构建与优化研究

作者

李怀莲

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9

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而培训是提升人才竞争力的关键手段。本文以胜任力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企业人才培训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策略。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人才培训的现状与挑战,然后阐述了胜任力模型在培训需求分析、课程设计、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人才培训体系构建与优化路径,并以A公司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以期为提升企业人才培训效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才培训;胜任力模型;培训体系;培训效果

一、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人才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培训作为提升人才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然而,传统的企业培训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不完善等,导致培训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胜任力模型作为一种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为构建科学、高效的企业人才培训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它能够清晰地描述出优秀员工与普通员工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将胜任力模型应用于企业人才培训,可以帮助企业精准识别培训需求,科学设计培训内容,有效评估培训效果,从而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 企业人才培训现状与挑战

(一)企业人才培训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企业对人才培训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培训投入持续增加,培训形式也日益多样化。然而,从整体上看,企业人才培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培训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一些企业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培训,但培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员工的工作绩效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

2.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一些企业的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与员工的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不相匹配,导致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难以落地。

3.培训方式单一,缺乏创新。一些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式培训方式,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难以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4.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不完善。一些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难以对培训效果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导致培训工作缺乏改进方向和依据。

(二)企业人才培训面临的挑战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企业人才培训还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1.人才需求多样化。随着企业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和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企业需要培养更多具备跨学科知识、跨领域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2.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企业需要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培训机制,帮助员工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3.员工学习方式转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员工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更加倾向于碎片化、自主化的学习方式,企业需要探索更加灵活、便捷的培训模式,以满足员工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才培训中的应用

(一)胜任力模型概述

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它能够清晰地描述出优秀员工与普通员工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差异。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主要包括行为事件访谈法、专家小组法、问卷调查法等。

(二)胜任力模型在培训需求分析中的应用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工作的起点,也是确保培训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传统的培训需求分析往往依赖于管理者的主观判断,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而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需求分析,可以通过对岗位胜任力模型和员工现有能力的对比分析,精准识别员工的培训需求,为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三)胜任力模型在培训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培训课程设计是培训工作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效果。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课程设计,可以根据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要求,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法,确保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高度匹配,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胜任力模型在培训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改进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效果评估,可以根据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对培训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为改进培训工作提供依据。

四、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人才培训体系构建与优化

(一)构建以胜任力模型为核心的人才培训体系

1.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需求分析机制。企业应根据发展战略和岗位要求,建立完善的胜任力模型体系,并定期对员工的胜任力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员工的培训需求。

2.开发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课程体系。企业应根据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要求,开发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培训课程体系,并不断更新和完善培训内容,确保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同步。

3.完善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企业应根据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对培训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二)优化企业人才培训体系运行机制

1.加强培训资源整合与共享。企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线上学习平台,整合内外部培训资源,实现培训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

2.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企业应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行动学习等新型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企业应积极倡导学习型组织文化,鼓励员工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五、案例分析

(一)案例选择:A公司人才培训体系

A公司是一家航天高科技企业,自成立以来连续60年盈利,其成功离不开对人才培训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A公司构建了包含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的人员胜任力模型,涵盖10项胜任力要素,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并积极探索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案例分析:A公司胜任力模型在人才培训体系构建和优化中的应用

1.建立完善的胜任力模型体系。A公司根据不同的岗位序列和职级,建立了完善的胜任力模型体系,为人才选拔、培养、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案例以研发岗位序列为例进行分析。

2.人员能力评估。在制定培训前,先明确员工所在的岗位层级需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基于该框架实施岗位能力差距诊断。通过系统化评估员工现有能力素质与岗位标准间的差异值,精准识别关键能力缺口。能力评估可采用多维度诊断工具组合,包括专业技术笔试、项目实践答辩、360度测评及工作情境模拟等复合型评估手段。360度测评法相较其他几种方式成本较低,成为A公司研发序列的主要诊断工具。通过整合研发人员自主评估、直属主管能力鉴定的数据,通过算法加权处理形成各维度的量化能力指标,最终与岗位胜任力模型中的标准参数进行动态比对,为差异化培养方案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3.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主要源自战略解码、任职资格标准、职业发展通道及绩效改进需求四大维度。除了知识和技能,还要分析员工工作行为和工作绩效的影响,识别与岗位胜任力要求之间的差距,确定培训项目的价值排序。A公司通过将将员工实测胜任力数据与岗位胜任力模型基准进行可视化叠加分析雷达图,为培训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计及资源配比决策提供依据。图1为A公司主管设计师X的培训需求雷达图。

由图看出,员工X大部分满足岗位要求,然而其目前呈现的沟通能力、高效执行两项胜任力未达到该职级应具备的专业水准,需针对这些不足设计专项培训计划。进一步对该群体的能力评估数据进行聚类研究,可清晰识别出同层级的人员共性能力缺口,此类普适性短板应纳入全员通识培训体系;而对于个别员工呈现的差异化能力弱项,则适宜采取点对点的个性化培养方案进行精准提升。

4.培训计划制定与实施。通过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明确了胜任力差距后,需要进一步分析差距存在的原因,以准确制定对应的培训课程。在这个环节需要重点关注那些重要性强、可塑性强的胜任力差距,作为优先培训的项目。方案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培训开展的形式,应避免单项输出的说教式培训,多采取案例研究、桌面推演、小组研讨、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5.培训效果评估。柯氏四级评估模型(Kirkpatrick Model)是国际公认的培训效果评估工具,由唐纳德·L·柯克帕特里克(Donald L. Kirkpatrick)于1959年提出,旨在通过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四个递进层级全面衡量培训对个人和组织的价值,每个层级有不同的评估重点和方法。柯氏四级评估的核心在于从短期体验到长期价值的闭环验证。A公司根据培训目标灵活选择评估层级,结合数据化工具与组织支持机制,将培训效果转化为可量化的业务成果。对于研发团队,重点关注行为层与结果层,将培训与研发效能指标(如需求交付周期、代码质量)深度绑定。

六、 结论与展望

在知识经济时代,构建科学、高效的人才培训体系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人才培训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未来,企业应积极探索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培训模式,不断提升培训的智能化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McClelland D 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3, 28(1):1.

[2] Spencer L M, Spencer S M. 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M].John Wiley & Sons,1993.

[3] 彭剑锋.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4] 王重鸣. 管理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5]严正.《胜任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172-174.

[6]李淑敏,时勘.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需求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9,(3):49-51.

[7]麻中伟. 柯氏四级评估的正向与反向运用实践[J]. 科技资讯, 2020,18(11): 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