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德炀和
舒钰淇
潍坊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61
摘要:校园欺凌现象一直是阻碍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传播媒介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事件进入大众视野,引起热议。目前,社会焦点虽然开始聚焦于校园欺凌事件,呼吁治理此类乱象,但是却鲜少有人深入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成因,从而造成治标不治本的现象频发。校园欺凌现象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按照往常的做法仅整改某一层面是决然不够的。为此,我们在深入分析研究了校园欺凌现象后,为取得长效性的成果,遵循国务院及省市教育厅的各项文件指导,制定出一套中小学防欺凌联动机制建设方案,旨在从前期预防,中期管理,后期维护三个层面,全方位、多角度的治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生欺凌;校园安全
一、关于校园欺凌现象的研究
(一)研究目的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如邯郸初中生故意杀人案、长沙市西雅中学殴打案、广西南宁群殴案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不难看出,中小学阶段是校园欺凌案件的高发期。此阶段青少年心智不成熟、法律意识淡薄,三观尚在形成中。故此,深入研究其心理状况与校园欺凌现状刻不容缓。
研究校园欺凌,旨在清晰了解欺凌行为本质、频率、形式及影响,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同时,揭示欺凌成因,如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以便从源头解决问题。探索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手段,对比不同方法效果,为学校和相关部门提供实用指导。通过研究宣传,提高社会对校园欺凌的关注度,营造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此外,为政府和教育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校园欺凌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校园欺凌事件的特点和实施方式
从行为上看,具有明显欺凌行为与隐蔽欺凌行为共同存在的特点;由于价值观处于形成阶段,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且个体之间心理发育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存在知道校园欺凌行为是不正确的但仍然故意为之,有的学生则并不能认识到校园欺凌是错误行为,而是出于好奇、模仿或从众心理。所以从校园欺凌的心理上看,具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出于故意心理的校园欺凌行为和不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非故意心理的校园欺凌行为同时存在的特点。
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方式多种多样,通常可以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两大类。直接欺凌主要包括身体欺凌和语言欺凌,而间接欺凌则主要涉及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身体欺凌是比较明显、容易分辨的一类,包括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语言欺凌则是指通过语言攻击伤害他人,如恐吓威胁、侮辱嘲笑、谣言中伤、绰号羞辱等方式,给被欺凌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则更为隐蔽。关系欺凌主要是恶意排斥、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而网络欺凌则是通过网络或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三)校园欺凌事件所涉及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从道德角度来看,校园欺凌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原则。它侵犯了他人的尊严和权利,违背了公平、尊重、友善等基本的道德要求。欺凌行为显示出欺凌者缺乏同情心、责任感和道德判断力,这不仅对被欺凌者造成伤害,也影响了欺凌者自身的道德成长和人格发展。
校园欺凌也涉及到诸多法律问题。首先,欺凌行为可能构成对他人人身权利的侵犯,如身体伤害、名誉损害等,这触犯了《民法典》中关于人格权保护的相关规定。其次,情节严重的欺凌行为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等刑事犯罪,依法应受到《刑法》的制裁。此外,欺凌行为还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多部有关法律。
二、关于校园欺凌现象的防治
(一)创品进校园
依据有关上级领导单位不断更新下发的各类通知和实施方案,制定新型防欺凌系统,推动防欺凌系统进校园。系统具体应包括:
①两种精准摄像头采集教室内相关信息:第一摄像头通过人脸识别获取学生身份,第二摄像头用于采集教室内场景图像,两者结合采集人面部的三维空间,通过面部扭曲程度来推算痛苦程度从而进行对身体伤害的判定。
②血液浓度检测仪:采用血液浓度传感器来检测空间中血液含量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集成MEMS传感器以增强对事故的等级识别,最后通过仪器 GPS获取位置信息将医疗警报发送到相关负责人的手机上。
③系统不仅可对前端音频报警信息与现场音源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同时可以对采集信息进行录保存和录音回放。同时支持关键字甄别以及情绪语音频谱分析报警查询。
④3d型的VR防校园欺凌重现系统:参与者可以戴上VR头盔进入一个特定的校园生活场景体验故事和情景。VR系统可采用精致的3D动画设计制作、流畅的动画转换、VR眼镜和手柄控制器进行剧情解读。通过震撼场景再现,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家校社三方联动防治体系
在预防中小学校园欺凌中前期预防,中期管理,后期维护都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堂课,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来说具有基础性,奠定性的作用;学校教育教授学生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校也应当制定完善的校园欺凌防治政策,明确欺凌的定义、处理方式和责任追究机制。社会方面,政府应该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媒体也应该积极宣传反欺凌的理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此外,社区、公益组织等也可以开展相关活动,为受到欺凌的孩子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1.前期预防
3d型的VR防校园欺凌重现系统还原当前校园欺凌现象,让每个人身临其境感受校园欺凌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通过震撼场景再现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学校可根据实际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防范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的常态化工作机制,落实“四个一”措施,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对重点学生和重大隐患苗头,要组织学校教师、校外专家特别是公安等相关人员,及时做好教育引导和矛盾化解工作,防止矛盾激化而发生欺凌事件。
2.后期维护
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校长培训内容,强化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径,帮助家长了解防范学生欺凌和暴力知识。加强家校协调,及时沟通交流孩子的日常表现和思想状况,注重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当未成年学生对他人的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的,根据《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
对欺凌情节轻微的,学校和家长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和警示谈话;情节较重的,学校可给予纪律处分,并邀请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或予以训诫;对实施暴力、情节严重、屡教不改的,必要时依法转入专门学校进行教育,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视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等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依规依法处置。对遭受欺凌的学生,学校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帮扶关爱。对校外成年人教唆、胁迫、诱骗、利用在校中小学生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各地要纳入扫黑除恶专项整治范畴予以从重惩处。
三、结语
三方联动助力身心成长,环环相扣撑起法治蓝天。习近平主席强调,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故此,防治中小学校园欺凌,呵护未成年健康成长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传统的校园欺凌预防机制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校园欺凌防治机制,以更好地保护学生。这注定是一条漫长且需要不断完善的道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推进。
作者简介:舒钰淇,2005.7.1,女,湖北省襄阳市,汉族,研究方向:法律在校园欺凌中的应用,本科,潍坊学院,山东省潍坊市,26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