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变革探究
丁瑞
广州工商学院 广州市 510850
摘要:将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术有机应用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活动中,可有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着眼于传统教学“理论实践脱节”的实际问题,以切实提高学生职业适应性为目的,围绕AI赋能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变革的现实意义和基本原则,从五个方面探究并总结AI赋能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变革的有效路径。旨在为培育新时代翻译人才培养提供教学范式。
关键词:AI;商务英语;翻译教学
前言:新时代,商务英语翻译教学面临教学供给偏离于产业需求的现实问题,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在学习后也不能很好地应对动态语言服务需求,“哑巴英语”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机应用AI技术,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下面,本文将对“AI技术如赋能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变革”展开相关探讨。
一、AI赋能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变革的现实意义
(一)破解传统教学困境
传统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主要以静态化知识传授为主,因此,教学方法缺乏对真实商务场景的动态化还原,既不能在真实场景中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也难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翻译技巧和语言规则等,不利于学生商务英语翻译能力的提升。教师积极应用AI技术,可为学生打造跨国会议模拟、实时合同翻译沙盘等虚拟商务环境,从而能够支持学生在高交互场景中进行英语翻译。在AI技术的支持下,教师既可以有效打破传统课堂的结构性瓶颈,又可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1]。
(二)重塑人才能力结构
新经济时代对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俨然从“语言准确性”转向了“商务决策力”和“技术整合力”,传统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这一需求。教师立足新需求,加强对AI技术的应用,可为学生提供译文质量智能评估、机器翻译对比分析等训练,从而可以在循序渐进中提高学生对商务英语翻译能力和市场洞察决策能力等,这能确保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始终具有良好的核心竞争力。
(三)打通产教融合壁垒
传统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实践资源缺乏和教学内容滞后的情况,既不利于学生翻译素养的培养,也难以推进教学资源和产业数据有机结合。而在AI技术的驱动下,则教学资源和产业数据便可以得到有效融合:以AI技术为抓手,打造产教协同模式,可将真实商务场景转化为教学资源,从而可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保证所培育出来的人才符合前沿需求,能够真正契合商务行业发展需要。
二、AI赋能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变革的基本原则
(一)精准教学原则
精准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利用AI技术开展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活动时,首先要能利用AI技术从行业术语掌握程度、句式杂糅频次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多维的精准画像,并以此针对性设计教学内容,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为学生推送定制化训练资源。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学生的语义偏离度进行分析和生成错误图谱,进而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指导[2]。
(二)协同创新原则
协同创新原则要求教师能深入应用AI技术,而不是只将AI技术简单地与教学活动进行融合。如,教师可以打造“AI预译+人工校审”混合模式,以实现对学生译文的直接批注和指导。此外,教师还应主动与外贸企业等合作,积极利用AI技术打造动态语料库,以能对行业术语进行有效更新,确保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三)动态适配原则
动态适配原则要求教师能利用AI技术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科学调整教学内容、合理调整训练难度,确保商务英语翻译内容具有弹性化特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AI技术打造模块化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智能匹配对应领域术语库和翻译的支持,促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翻译领域。
(四)多维交互原则
多维交互原则要求教师在利用AI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要主动构建“师—机—生”三元协同交互框架,进而以翻译任务为核心,形成“协作+反馈”的闭环,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要主动利用人际交互系统,对文化价值传递和语言符号转换进行平衡,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对专业术语和商业语境的有效把握。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以AI技术为抓手构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积极遵循“数据驱动—场景适配—能力迭代”的循环机制,以充分保证AI技术能始终服务于教学活动,能促使教学目标高效达成。
三、AI赋能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变革的有效路径
(一)智能诊断:以AI技术为依托,精准识别语义偏离
AI赋能背景下,教师要利用NLP技术打造语义偏离度检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BiLSTM算法对语义差异进行科学识别,基于差异结果,教师可对学生的翻译能力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依存句法分析法对学生的术语误用情况进行分析,进而能够对术语误用情况进行集合,充分了解学生在翻译方面的重难点和薄弱之处。在动态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要围绕学生翻译发展需要,积极打造可视化的学习者能力雷达图,以此根据雷达图为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3]。
如,在“商务广告语的文体特点及其翻译”中,教师可明确商务广告语的文体特点,包括简洁性、创意性、情感诉求,具体来说指的是商务广告语要能是口号式表达和缩略语表达,如“Just Do It”。同时,还应能用双关、隐喻等修辞手法对品牌价值进行有效传递,且所使用的句式节奏和语气词等应当能在一定程度上激起消费者的情绪反应。基于以上认知,教师则可以利用AI技术,从语义偏离度量化检测、术语误用图谱构建和能力发展可视化系统等方面入手,构建商务广告语翻译智能诊断实施框架。其中,语义偏离度量化检测主要是利用NLP技术打造商务广告语平行语料库,并利用该语料库,对高频修辞特征进行提取,建立基线模型。同时,还要利用BiLSTM算法对学生译文情况和基准模型语义向量进行对比,以此对学生翻译的偏离情况进行掌握。术语误用图谱构建主要是利用AI识别逻辑,对广告语典型错误进行分析和锁定。如,通过AI技术,教师可对比企业官方多语种品牌指南数据库,从而了解学生品牌口号过度直译的情况;通过匹配目标国广告法禁用词库,教师可掌握学生法律术语不准确的情况。这有助于教师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学习资源。能力发展可视化系统主要是指教师从修辞转换力、情感传递力、文化调适力和法律合规力等方面出发,对学生的广告翻译能力进行全面且科学的评价,进而以学生能力为导向,针对性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资源:以AI技术为抓手,构建动态教学资源库
动态教学资源库是确保学生所学内容始终具有前沿性的重要保障[4]。新时期,教师要积极利用AI技术全球商务文本数据库和实时语料等进行有机整合和更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构建商务术语语义网络图谱,保证翻译案例资源可以精准匹配。
如,以跨境电商广告文案翻译资源动态匹配系统构建为例。首先,可在AI技术的支持下,利用API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对SHEIN跨境电商平台、亚马逊跨境电商平台等平台的商品描述进行抓取。如,利用AWS Marketplace API对Top 100热销服饰类商品描述进行抓取、利用OpenAPI对热门主播话术文本进行抓取,以实现对数据源的有效采集。其次,要构建语义网络图谱,实现术语关联分析。如,针对“viral marketing”这一核心术语,可从“social media engagement、 UGC creation”等方面进行关联;针对“dropshipping”这一核心术语,可从“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inventory-free”等方面进行关联。最后,教师要为学生布置相关翻译任务——“夏日促销广告文案”,并在语义网络图谱中匹配关联资源。针对该任务,教师可向学生推送相关同品类促销文案双语对照库,并对需要规避的词语进行关联规避。如,对“flash sale”等低价描述进行规避,避免广告文案敏感。针对学的广告文案设计情况,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阶梯式训练方案,降低学生术语误用率,并切实提升学生适配性翻译能力。
(三)教学素材:以AI技术为支撑,生成多元翻译素材
多元翻译素材是为学生开展高效商务英语翻译行为的有效保证。因此,教师要主动利用AI技术对教学素材进行重构[5]。如,可利用VR(Virtual Reality)技术和AR(Augmented Reality)技术打造跨境谈判和合同签署等虚拟商务场景,促使学生能在真实场景中开展翻译活动,并保证学生的翻译能力能实现螺旋式提升。
如,教师可构建“纺织品出口议价谈判”虚拟商务场景,在该场景中,一旦学生使用“lowest price”等低价描述性语言,则会自动触发警告,并建议学生改为“value-added package”,这既可以让学生的语言愈发规范,也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翻译能力。同时,为支持学生翻译行为有序开展,教师还可以利用AI技术打造多模态素材库,以此帮助学生实现翻译能力的逐步进阶。如,针对“夏季促销广告方案”,基于AI技术,可自动从基础层、进阶层和高阶层三个方面生成多维度文本。其中:基础层为直译,主要是对照文本;进阶层则会适当添加相关本土元素。如,可添加WhatsApp促销模板等;高阶层则自动关联欧盟、广告法合规要求,为学生商务英语翻译的合理性和合规性提供支持。
(四)教学方法:以AI技术为支持,打造丰富教学场景
传统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活动开展时,受困于静态教材,学生不能在真实场景中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提升产生负面影响。基于此种情况,教师要主动立足新形势,加强对AI技术的应用,以能为学生建立真实商务场景,并有效缩短课堂与职场的距离,切实提高翻译的实用性。AI技术支持下,教师可为学生构建虚拟仿真教学场景、设计项目式实战训练活动。
1.构建虚拟仿真教学场景
为能进一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教师要利用AI技术为学生构建虚拟商务对话系统,为学生构建真实的职场交互场景,帮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增长商务英语翻译能力。
如,教师可为学生构建“跨国并购”场景,在该场景中,学生需要与跨国公司CEO(AI塑造)就法律条款和股权分配问题等进行讨论。在该场景中,教师可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对学生用语的专业性进行监测和判断,并实时生成学生专业能力的评分报告,包括行业术语使用专业性、文化敏感度等,这能为教师对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提供有力支持。如,通过语音识别技术,教师发现有学生总是将“earn-out”误翻译为“利润分配”。针对此种情况,教师要进一步强调“earn-out”——盈利能力支付计划的意思,并为学生推送相关案例,帮助学生强化对“earn-out”的记忆。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犯错,并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可让学生对相关商务英语翻译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2.设计项目式实战训练活动
项目式实战训练活动是强化学生多任务处理能力的有效活动。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AI技术打造行业真实案例和语料库,并以此为依托,根据学生实际商务英语翻译能力增长需求,为学生科学设计“跨境电商谈判”等任务,以在真实任务中,发展学生商务英语翻译能力。
如,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国际会展口译实战演练”任务,要求学生能扮演“AI辅助口译员”角色,同步完成中英交传。该任务对学生来说有一定挑战难度,但也是学生增长自身商务英语翻译水平的好机会。在中英交传过程中,AI系统可以通过声纹对发言人(学生)进行自动区分,并根据中英交传内容对专业术语进行相关提取,若学生在交传的过程中,超过5秒没有进行传译,则AI系统就会进行相关提示。如,solid-state battery、force majeure等,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任务。与此同时,基于AI技术,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能力生成能力矩阵图,凸显学生能力短板。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设计针对性教育活动。
(五)教学评价:以AI技术为媒介,打造多维评估体系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主动利用AI技术构建“过程—结果—伦理”三维评价模型,以此有效突破单一评价模式,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在AI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应当积极捕捉学生认知负荷曲线,并基于该曲线,对评价标准权重进行动态化调整,既保证教学内容和行业标准相契合,又保证后续所开展的教学活动,符合学生实际发展需要。
如,教师要打造过程评估(40%) +结果评估(50%)+伦理评估(10%)的三维评价模型,其中,过程评估主要是指翻译策略动态跟踪,结果评估主要是指认知负荷监测,伦理评估主要是指数据隐私、文化伦理内容的评估。在过程评估中,教师要积极利用AI技术对学生的翻译策略进行数字画像,主要记录学生的翻译修改次数等,以此利用AI技术语联想功能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实现针对性提升。在结果评估中,教师要从词汇层、句法层和语用层三个角度进行评估,包括术语准确率、长难句逻辑连贯度和文化适配指数等。在伦理评估中,教师则可以利用AI技术对翻译伦理进行预警。如,当学生将“interest penalty”直译为“利息惩罚”,可触发预警,建议学生将该词组翻译为“逾期付款补偿金”。这能在循序渐进中发展学生的商务英语翻译能力。
结束语:AI技术可以为教育者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语言知识和教学资源,还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制”更加合适的学习计划和教学内容,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生动的语言学习体验,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商务英语翻译能力。未来,教师要持续加强对AI技术的探索和应用,进而不断推进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变革,切实提升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黎健敏. AI赋能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翻译跨学科CBE数字化模块建设的路径与对策[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3(12):42-46,75.
[2]蒋菁华,汤浩. AI+BOPPPS模型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参与式学习模式设计[J].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37(5):81-84.
[3]徐娟娟. AI时代高职商务英语听说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 语言与文化研究,2024,32(6):115-118.
[4]胡文锐.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内容设计的研究[J].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2(3):7-14.
[5]黄志婷. AI+VR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为例[J]. 电脑采购,2024(24):21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