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AI技术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

拜有存 张恒 马汝广

苏州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215009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聚焦于苏州科技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教学改革,探讨如何将AI技术融入专业教学中,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分析当前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教学现状,本文提出了基于AI技术的教学改革策略,包括构建AI教学模式、虚拟仿真复杂实验、强化实践教学等。旨在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人才。

关键词: 人工智能;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9677(2022)20-0

1.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苏州科技大学作为一所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高校,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面对新时代的需求和挑战,如何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AI技术的兴起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1]。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AI技术融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教学中,以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

2. AI教学模式概述

AI教学模式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手段,优化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AI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① 个性化教学:AI技术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② 智能化评估:AI技术能够实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智能化评估,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反馈,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③ 交互式教学:AI技术能够模拟真实场景,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④ 自主学习:AI技术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课程特点与学习需求分析

苏州科技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作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拥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功能材料等本科专业。学科先后入选江苏省第一、二、三期优势学科建设项目,2022年入选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同年9月进入全球ESI前1%。这个专业的课程不仅涵盖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等核心理论课程,还设置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科技创新实践等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该专业紧跟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市场需求,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设置,如增设锂电池、燃料电池、氢能源材料等特色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竞争力。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体现在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操作能力、跨学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这些需求共同构成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旨在培养适应新能源领域快速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AI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

4. AI技术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为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提出以下基于AI技术的教学改革策略,旨在培养适应新能源领域快速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4.1 构建AI辅助教学体系,实现精准化知识传递

通过AI技术构建多维度智能教学系统,可显著提升知识传递效率与针对性。如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知识精准画像技术、GPT-4架构的智能内容生成系统、以及多模态交互通道构建了一个全面的AI辅助教学体系[3]。在新能源材料专业的教学中,如晶体结构教学和电池材料设计实验中,AI可显著提高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正确率、平均掌握时间和课堂参与度,并助力学生在全国竞赛中获奖。此外,还可建立质量保障体系,通过知识传递效率指数(KTEI)等精准度评估指标和持续优化机制,确保系统的不断进步。

4.2 开发AI驱动的虚拟实验平台,突破实验教学瓶颈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高度依赖实验操作,但传统实验面临成本高、风险大、时空受限等挑战。AI驱动的虚拟实验平台可以通过高度仿真的实验环境、交互操作与智能反馈,为实验教学提供革命性解决方案。该平台可显著降低实验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如可以利用AI模型模拟材料分子结构,使研发周期缩短,成本降低;同时,虚拟实验规避了高温、高压等危险操作,提供安全可控的实验环境,并突破时空限制,支持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此外,结合VR/AR技术,虚拟实验平台增强了实验沉浸感,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微观过程,深化理论理解,并集成多学科知识,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4]。

4.3 实施AI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激发自主学习潜能

基于AI的学生画像技术可动态规划学习路径,解决传统“一刀切”教学弊端。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课堂、实验室及在线学习行为,为新能源专业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计划(如强化电池结构模拟计算或电池组装、拆解等相关的课程),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动态测评锁定学生知识漏洞,定向推送3D可视化教程,突破学习瓶颈,提升知识掌握度。

4.4建立基于AI的教学评估与反馈机制,驱动持续改进

AI技术构建新能源专业多维度可量化评价体系,赋能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该体系在实验报告智能优化中表现突出,AI生成式反馈模型精准识别报告关键问题(如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测试数据分析不完整、光伏材料能带结构计算错误)并给出改进建议;在项目设计评估中(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案),AI从材料创新性、工艺可行性、成本效益等维度精准评分,针对薄弱环节(如界面稳定性不足)生成优化建议(如增加界面修饰层),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此外,AI聚合班级共性错误(如误解固态电解质锂离子传输机制),为教师生成教学策略调整建议(如增加动态可视化教学模块),并通过实时分析实验视频和仿真数据减少人工评估偏差,提升评估效率,推动教学质量螺旋式提升。

5 结语

AI技术的蓬勃发展正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教学改革开辟新路径,注入新活力。通过精心构建AI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学习资源的精准推送与智能化评估反馈,将会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未来,随着AI技术的持续演进与广泛应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教学改革将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不断迈向深化与完善,为新时代所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育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No. BK20240999); 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基金(No.52172058).

参考文献

[1] 刘佳男.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教学质量提升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5,9:81-83.

[2] 陈晶晶,张晓.实现AI互操作性:人工智能国际标准化的战略意义与实践进展[J].中国标准化,2025,676:35-40.

[3] 侯辉,潘雪峰,王超. 信息素养教育领域中GPT-4生成论文引言与学者撰写引言对比研究[J].情报探索,2024,11:67-74.

[4] 李建晶. 基于VR/AR技术的教学方法改进研究—以设计类课程为例[J]. 四川建筑, 2024, 5: 3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