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缪左蓉
无锡市中医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CT与MRI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CT检查,实验组采用MRI检查。结果:在椎间盘突出部位的精准判断上,MRI略胜一筹,两组判断准确率差异接近显著水平(P<0.05)。对于神经根受压情况,MRI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神经根是否受压、移位及受压程度,其显示准确率为92.5%,显著高于CT的70%(P<0.05)。结论: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的突出程度及神经根受压情况的诊断上准确性更高,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具有更显著的优势,但CT在部分情况下也有其应用价值,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检查方法。
关键词:CT;MRI;腰椎间盘突出;诊断对比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常见于青壮年,因腰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引发系列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准确诊断对治疗方案制定至关重要,传统X线难显示椎间盘和软组织病变[1]。CT扫描快、密度分辨率高,能清晰呈现腰椎骨性结构和椎间盘钙化;MRI多参数、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力高,可清晰显示椎间盘、脊髓和神经根[2]。目前二者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价值研究存在争议,本研究对80例疑似患者分别行CT和MRI检查,对比分析其诊断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24年1月到2025年1月收治的80例可能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把这80个患者分成了两组,每组40个人。对照组里有25个男的,15个女的,年龄在25岁到60岁之间,平均年龄大概是(42.5±8.5)岁;实验组有23个男的,17个女的,年龄在23岁到58岁之间,平均年龄大概是(41.8±9.2)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发现没什么明显差别(P>0.05),所以这两组是可以用来比较的。
(二)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L1椎体上缘至S1椎体下缘,层厚3mm,层间距3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扫描完成后,将图像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实验组采用1.5T超导型MRI扫描仪进行检查。患者同样取仰卧位,采用脊柱相控阵线圈,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T1WI、T2WI,横轴位T2WI。扫描参数:T1WI:TR 500ms,TE 15ms;T2WI:TR 4000ms,TE 100ms。层厚4mm,层间距0.5mm。
(三)观察指标
1.椎间盘突出部位:明确椎间盘突出发生在L1-L2、L2-L3、L3-L4、L4-L5、L5-S1中的具体节段,通过影像观察判断两组检查方法对突出部位判断的准确性[4]。
2.神经根受压情况:仔细观察神经根是否存在受压、移位现象,以及受压的程度,如轻度受压表现为神经根轻度变形,中度受压神经根明显变形,重度受压神经根被严重挤压甚至移位明显。比较两组在显示神经根受压情况方面的差异[5]。
(四)研究计数统计
用SPSS 22.0这个专门统计数据的软件来分析数据。要是数据是那种有具体数值,能算平均值的数据,就用平均数再加上或者减去标准差的方式,写成(x±s)这样的形式。要是想看看两组这种数据有没有差别,就用t检验这个办法。要是数据是像人数、个数这种能数清楚的,就用χ²检验来分析。最后看结果的时候,要是P这个数值小于0.05,那就说明这两组数据的差别是有意义的。
二、结果
(一)椎间盘突出部位判断结果
在椎间盘突出部位的判断上,对照组准确判断出34例患者的突出部位,准确率为85%;实验组准确判断出36例,准确率为90%。虽然两组差异接近显著水平,但从数据趋势来看,MRI在突出部位的精准判断上略具优势。
(二)神经根受压情况
在神经根受压情况显示上,对照组能够准确显示28例患者的神经根受压情况,准确率为70%;实验组准确显示37例,准确率高达92.5%。MRI在显示神经根是否受压、移位及受压程度方面明显优于CT。
三、讨论
在本研究中,CT对于腰椎骨性结构的显示优势得以体现,为临床判断骨骼相关病变提供了可靠依据。然而,CT在软组织成像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其对椎间盘、脊髓及神经根等软组织的分辨能力相对较弱,这使得在判断椎间盘退变程度、脊髓受压情况以及神经根是否受累等方面,CT的表现不及MRI。例如在椎间盘突出部位的判断上,虽然CT也能取得一定的准确率,但MRI在细节呈现上更具优势,能够更精准地定位突出部位,这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精准制定具有重要意义。MRI的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特性以及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是其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突出优势。通过不同的扫描序列,MRI能够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的形态、信号变化,进而准确判断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在本研究中,MRI对神经根受压情况的显示准确率显著高于CT。这是因为MRI能够清晰地展现神经根的形态、位置以及受压后的移位和变形情况,为临床医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策略提供了详细且准确的信息。对于脊髓受压情况,MRI同样能够精准判断受压的程度和范围,这对于判断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以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尽管MRI在软组织成像方面优势显著,但也并非十全十美。其检查时间相对较长,这对于一些病情较重、难以长时间保持固定体位的患者可能存在一定困难。此外,MRI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而CT检查则具有检查时间短、费用相对较低的优点,并且对于金属植入物的兼容性较好。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如患者突发严重腰痛需要快速明确是否存在腰椎相关病变时,CT能够迅速提供关键信息。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80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进行CT和MRI检查,对比分析了两者在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中,对突出部位以及神经根受压等情况的显示更具优势,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龙敏.CT联合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4,30(24):109-111.
[2]侯艺勇,梁礼平,黄莹,周一帆,朱露林,郑一玲,刘昌建.3.0T磁共振成像及CT在老年低位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价值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4,30(21):76-78.
[3]刘高峰,代志清,王晴晴,陈青峰.MRI联合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3,33(07):1316-1318.
[4]李炯,赵恒明.CT与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7(1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