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地质矿产安全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方法与策略探讨

作者

高言哲

新疆火烧云铅锌矿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和田市848000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安全与环境问题。如何在保障矿产资源高效开发的同时,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探讨地质矿产安全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方法与策略,分析两者之间的矛盾与联系,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希望为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地质矿产安全;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引言: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其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安全事故频发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安全生产不仅关乎矿工的生命安全,也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环境保护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研究地质矿产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创新,可以有效减少资源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为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奠定基础。

一、绿色矿山建设与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在矿山开发过程中,通过引入绿色技术和生态修复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绿色矿山建设的核心在于将环境保护理念贯穿于矿山规划、开发、运营和闭坑的全生命周期。在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矿区的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开采区域,避开生态敏感区,减少对植被和土壤的破坏。同时,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如无废开采或低废开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石和尾矿的产生,降低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在矿山运营阶段,绿色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1]。例如,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或风能,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于矿山废水,可以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减少对周边水资源的污染。在矿山闭坑后的生态修复中,可以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和地形重塑等技术手段,逐步恢复矿区的生态功能。植被恢复可以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种类,加快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过程。土壤改良则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质或微生物制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其肥力和保水能力。地形重塑则是通过人工干预,恢复矿区的地貌特征,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通过这些措施,矿区的生态环境可以得到有效修复,甚至实现生态功能的提升。

二、矿产资源开发与水资源保护协同管理

矿产资源开发往往会对水资源系统产生深远影响,包括地下水位的下降、水质的污染以及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将水资源保护纳入整体管理框架,确保开发活动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协调。在矿产资源开发的规划阶段,应进行详细的水资源评估,明确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资源分布情况。通过建立水资源模型,预测开采活动对地下水系统和地表水系统的影响,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例如,在开采过程中,可以采用帷幕注浆技术,阻断地下水与开采区域的联系,防止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同时,合理设计矿坑排水系统,确保排水不会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通过建设矿井水处理设施,将矿井水经过净化处理后用于生产或生态补水,减少对新鲜水资源的依赖。对于含有有害物质的矿井水,可以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方法,去除其中的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确保排放水质符合环保标准。水资源保护还需要与矿区周边的生态系统保护相结合。例如,在矿区周边建设生态缓冲带,种植耐旱、耐污染的植物,减少矿山活动对周边水体的直接影响。同时,定期监测矿区周边水体的水质和水量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水资源问题。通过建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矿区水资源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矿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污染防控技术

矿山废弃物主要包括尾矿、废石、废水和废渣等,这些废弃物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如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以及重金属污染等。在资源化利用方面,矿山废弃物的处理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尾矿和废石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再加工,提取其中有价值的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例如,尾矿中的稀有金属可以通过浮选、磁选等技术进行回收,废石则可以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如制作混凝土骨料或路基材料。废水经过处理后可以循环利用,减少对新鲜水资源的依赖。废渣则可以通过高温煅烧或化学处理,转化为工业原料或能源。在污染防控方面,矿山废弃物的处理需要从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和末端治理三个层面入手。源头控制主要通过优化采矿工艺,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2]。例如,采用充填采矿法将废石回填至采空区,既能减少地表堆积,又能提高矿山稳定性。过程管理则强调在废弃物产生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废弃物处理符合环保标准。末端治理则是对已经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如通过固化、稳定化技术将重金属固定在尾矿中,防止其迁移和扩散。

四、智能化矿山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地质灾害、瓦斯爆炸、透水事故等安全隐患时有发生,传统的监测手段往往存在滞后性和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矿山的安全管理需求。因此,建设智能化矿山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能够有效提升矿山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护生态环境。智能化矿山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核心在于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矿山环境的实时监测和动态预警。通过在矿山关键区域布设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时采集地质、水文、气体浓度等多维度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上传至云端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深度挖掘和处理,从而实现对矿山安全状况的全面感知和精准预测。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智能化系统可以通过监测地表位移、岩体应力、地下水位等参数,及时发现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征兆,并通过预警模型提前发出警报。在瓦斯监测方面,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矿井内的瓦斯浓度、温度和压力等参数,结合历史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预测瓦斯涌出规律,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在水文监测方面,系统可以监测地下水位变化和水质参数,及时发现透水隐患,保障矿井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3]。

结语:地质矿产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是一项复杂而紧迫的任务。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技术创新,完善监管机制,促进多方合作。通过优化资源开发模式、推广绿色矿山建设、强化环境修复等措施,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只有在安全与环保并重的前提下,才能确保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财富。

参考文献:

[1]李莹莹.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5,(01):181-183.

[2]赵斌.基于环境保护的地质矿产勘查策略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4,(23):163-165.

[3]路通.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24,(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