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实践促进家园共育

作者

林莹

晋安区实验幼儿园 福建省福州市 350111

摘要

本文聚焦信息技术应用实践,系统阐述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校园活动组织及家园互动中的创新举措。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线上直播平台运用、公众号信息推送等技术手段,结合钉钉、掌通家园、微信、教师 365 等软件平台的应用,构建起新型教育模式,不仅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家园共育效能,更为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学前教育;家园共育;教学实践;科技节

一、引言

在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领域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 [1]。本园紧跟教育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在教学活动、校园活动及家园互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尤其是在科技节活动中,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为幼儿科技启蒙、家园协同育人创造了新的模式,旨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构建高效的家园共育体系,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

幼儿园将多媒体教学设备深度融入日常教学。在绘本课程中,引入电子绘本资源,通过动画、声音、动态画面等元素,丰富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将动态的绘本形象配合温馨的背景音乐,将故事中的情感以更直观的方式传递给幼儿,相较于传统绘本阅读方式,更能吸引幼儿注意力,提升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与情感体验。[4]在科技节相关的科学启蒙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资源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讲解科学原理时,教师通过播放 3D 动画视频,幼儿通过观看动画,能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幼儿园通过各类平台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资源库涵盖不同主题的教学课件、动画视频、电子绘本等,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随时调取使用。在科技节筹备期间,教师从资源库中调取关于机器人、编程启蒙等方面的教学视频和课件,为幼儿开展科技知识普及课程。此外,鼓励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将自身教学经验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制作具有园本特色的教学课件。如教师制作的 “简易电路连接” 教学课件,通过动画演示电路搭建过程,并设计互动小游戏,让幼儿在虚拟环境中尝试连接电路,深受幼儿喜爱。通过资源库的共享,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教学能力提升 [4]。

三、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活动组织中的应用

(一)线上直播助力家园共育

在举办各类活动时,幼儿园充分利用线上直播平台。以科技节为例,活动现场设置多个直播机位,全面记录幼儿参与各项科技活动的精彩瞬间。在 “机器人创意编程展示” 环节,幼儿操作编程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如沿着设定路线行走、搬运物品等,这些画面通过直播实时传递给家长。家长们通过手机端观看直播,在评论区为孩子们加油鼓劲,有的家长留言:“看到孩子专注操作机器人的样子,真为他骄傲!” 这种线上直播的方式,不仅让无法到场的家长参与到活动中,还增强了活动的参与感与互动性,拉近了家园之间的距离 [4]。

除了常规直播平台,幼儿园还使用钉钉进行大型活动的直播与管理。在六一儿童节活动中,通过钉钉直播,家长能够实时观看孩子们的精彩表演,同时利用钉钉的互动功能,家长可以发送弹幕、点赞,与幼儿园进行实时互动,提升了活动的参与度。

(二)活动项目信息化管理

幼儿园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在科技节筹备阶段,通过系统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各环节的时间安排、人员分工和物资需求。例如,利用系统的任务分配功能,将活动宣传、场地布置、物资采购等任务精确分配到具体责任人,并设置任务提醒功能,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完成。在活动过程中,系统实时记录活动进展情况,如参与活动的幼儿人数、各项目的开展进度等。

四、信息技术在家园互动中的应用

(一)公众号平台的运用

幼儿园官方公众号成为家园共育的纽带。在科技节举办前,公众号发布邀请函,以图文、视频结合的形式介绍科技节的活动主题、内容安排和科学实验预告,激发幼儿和家长的兴趣。活动期间,更新科技节精彩瞬间,发布幼儿参与实验、操作科技设备的照片和短视频。科技节结束后,公众号推出 “科技节优秀作品展示” 专题,展示幼儿和家长共同完成的科技小制作,如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太阳能小车、创意机器人模型等,并设置投票环节,邀请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投票评选,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

同时,钉钉、微信在日常家园沟通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通过班级群,及时发布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照片、视频,分享每日食谱等信息,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家长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反馈孩子在家的表现。

(二)线上沟通渠道的拓展

除公众号外,幼儿园还利用班级微信群、视频会议软件等工具,拓展线上沟通渠道。在科技节期间,教师通过微信群及时发布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活动进展情况,与家长进行实时交流。此外,幼儿园还通过视频会议软件开展线上科技节成果分享会,邀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在分享会上,幼儿展示自己的科技作品,讲述创作思路,家长则分享参与科技节的感受和收获,实现了家园之间的深度互动与协作。

掌通家园平台作为幼儿园的门禁系统,更是为家园共育搭建了综合性服务平台。家长通过该平台可以查看孩子在园的考勤情况、课程安排、学习成果等信息。幼儿园也会在掌通家园发布通知、活动报名等内容,家长可以在线完成报名、缴费等操作,大大提高了家园沟通的效率。

五、实践成效与反思

(一)实践成效

近两年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教学方面,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得到增强,,以科技节为例,线上直播观看人数累计达到500人次,家长和幼儿的参与热情高涨,活动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家园互动方面,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通过公众号、微信群、掌通家园等渠道的互动,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活动开展情况,家园共育氛围更加浓厚。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4]。

(二)存在问题与反思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科技节活动的直播操作、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存在操作不熟练、创意不足等问题;线上沟通渠道虽然丰富,但信息管理不够规范,存在信息过载、回复不及时等问题,尤其是在科技节活动期间,大量信息的涌入导致教师难以高效处理。此外,信息技术设备的更新维护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如在科技节直播过程中,偶尔出现设备卡顿、画面不清晰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幼儿园需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建立规范的信息管理机制,合理规划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与维护 [1]。

六、结论

在近两年的实践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尤其是在科技节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整合钉钉、掌通家园、微信、教师 365 等多种软件平台,信息技术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还构建了高效的家园共育体系,为幼儿的科技启蒙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幼儿园需不断总结经验,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的融合,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4]。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 [Z].2018.

[2] 黄瑾。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J]. 学前教育研究,2020 (05):3-12.

[3] 李季湄,冯晓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 王佑镁,王娟。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与策略 [J]. 电化教育研究,2019 (08):105-111.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挖掘家园教育资源促进家园共育的行动研究”(立项编号:FJXCZX22-2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