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下数据意识的培养研究
严晨
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跨学科主题教学强调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机融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跨学科主题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数学课堂的界限,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情境中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特别是数据相关的知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据意识培养的意义
数据作为现代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数据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化时代,数据是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做出决策的基础,具备数据意识的学生,能够更敏锐地捕捉数据,更准确地理解数据背后的含义,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其次,数据意识的培养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数学不仅是抽象的公式和定理,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通过接触和分析数据,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最后,数据意识的培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数据处理需要严谨的方法和态度,不能凭空臆断或主观臆想[1]。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下数据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与信息技术学科融合下数据意识的培养措施
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比如“校园运动会数据分析”、“家庭用电情况调查”等,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数据知识;利用 Excel、SPSS 等数据分析软件,以及在线调查平台、数据可视化工具等,帮助学生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选定的主题,布置数据收集任务,比如在“校园运动会数据分析”主题中,学生需要收集各班级参赛人数、获奖情况等数据;引导学生使用在线调查平台或现场记录的方式收集数据,并将数据导入 Excel 等电子表格软件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包括去重、排序等;之后,利用 Excel 的图表功能,将整理好的数据转化为条形图、折线图等可视化图表,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并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让学生根据分析结果撰写数据分析报告,总结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在数据应用阶段,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实际问题,如“如何提高班级运动会成绩”、“如何节约家庭用电”等,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制定基于数据的解决方案,并尝试将方案付诸实践,最后通过课堂展示、海报制作等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数据分析成果和解决方案。通过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深度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据意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二)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下数据意识的培养措施
选取与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蕴含丰富数据元素的主题,比如“校园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家庭用水用电情况调查”等,主题贴近学生实际,还能体现数据意识的培养和道德与法治的渗透;将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相结合,设计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的教学活动,比如在“校园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主题中,可以设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制定改进方案等环节,同时融入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的实地调查,记录各类垃圾的数量和种类,引导学生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如计数、分类等,收集数据;在调查过程中,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形式,利用数学统计知识进行数据分析,比如计算各类垃圾的比例,分析资源回收的潜力等;通过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并结合道德与法治教育,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 [3]。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提出改进校园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的方案,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如比例、百分比等,来优化方案;在方案制定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影响身边的人,共同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并强调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为数据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跨学科的主题设计,学生可以在更广阔的情境中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据意识。
参考文献
[1] 祁虹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J]. 理科爱好者 ,2023,(06):149- 151.
[2] 杨永姐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以“ 统计与概率” 的教学为例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32):143- 145.
[3] 郑志红 .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核心素养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3,(21):243-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