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红色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校本化策略研究

作者

严梦

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

引言

将红色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校本化研究意义重大。这有助于丰富课程内涵,为学生提供更生动、鲜活的精神养分。能让学生在红色文化熏陶中,传承革命精神,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正确价值观。同时,推动学校形成特色教育模式,提升育人质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红色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红色文化融入形式化,缺乏实践体验

在红色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过程中,形式化问题较为突出。部分教师仅将红色文化内容简单罗列在课件中,课堂上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知识点,缺乏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而且,课程多停留在理论讲授层面,很少组织学生开展实地参观革命纪念馆、参与红色主题实践活动等,学生难以获得真切的实践体验。这种形式化的融入方式,无法让学生真正领悟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师红色文化素养欠缺,教学方式传统化

在红色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教师红色文化素养欠缺且教学方式传统化的问题不容忽视。不少教师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仅停留在基础层面,难以深入解读其内涵与价值,无法在教学中精准传递。同时,他们习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低。这种状况使得红色文化教育流于形式,难以真正触动学生心灵,无法实现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承与育人目标。

(三)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学习兴趣不高

在红色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进程中,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且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较为显著。小学生受年龄和知识储备所限,对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历史背景、革命精神理解困难,难以产生深刻共鸣。而且,传统教学方式下,红色文化内容呈现枯燥,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长此以往,学生对红色文化学习积极性受挫,不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价值观塑造。

二、红色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校本化策略

(一)开展实践活动,深化红色文化育人实效

为开展实践活动,深化红色文化育人实效,例如,育才小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校本化推进过程中,策划了“探寻红色旧址,感悟革命精神”主题活动。活动前期,道德与法治教师依据课程大纲,提前收集红色旧址相关资料,制作成生动有趣的图文课件,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旧址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以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事迹,让学生对即将参观的红色旧址有初步了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参观当日,学生们在老师和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那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红色旧址。他们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革命先辈们在这里浴血奋战的故事,仔细观察每一件珍贵的文物、每一张泛黄的照片。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不时驻足讨论,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参观结束后,回到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享会,让学生们畅谈参观感受。有的学生说被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所感动,有的学生表示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对红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在心中种下了传承红色精神的种子。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升红色文化教学能力

为加强教师培训,提升红色文化教学能力,例如,实验小学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培训活动。学校邀请当地党史研究专家入校开展专题讲座。专家以“本地红色革命历程与精神内涵”为主题,结合详实史料和生动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本地在革命时期的重要事件、英雄人物及其精神品质。教师们认真聆听,不时记录要点,对本地红色文化有了更系统、深入的认识。之后,学校组织教师前往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地研修。在革命纪念馆内,教师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近距离观看革命文物、历史图片,聆听背后的感人故事。在烈士陵园,教师们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接受心灵的洗礼。研修结束后,学校组织教师开展红色文化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们结合讲座内容和实地研修的感悟,分享自己对于将红色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有的教师提出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革命场景,增强情感体验;有的教师建议开展红色故事分享会,培养学生讲述红色故事的能力。通过这次培训,教师们的红色文化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更好地开展红色文化校本化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感和认同感

为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在红色文化学习中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例如,阳光小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校本化教学中引入红色剧本演绎法。教师依据经典红色故事,如《小英雄雨来》《鸡毛信》等,改编成适合小学生表演的剧本。在课程准备阶段,教师先在课堂讲解故事背景、人物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红色精神内涵。接着,让学生自由组队选择角色,利用课余时间熟悉台词、揣摩人物心理。正式表演课上,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扮演“雨来”的学生,眼神坚定,将雨来面对敌人时的勇敢无畏展现得淋漓尽致;饰演“海娃”的同学,把送鸡毛信途中的机智与紧张表现得入木三分。台下的学生全神贯注观看,不时发出惊叹和掌声。表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大家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表演或观看过程中的感受,有的学生说体会到革命先辈的英勇,有的学生表示要学习他们不怕困难的精神。通过红色剧本演绎这一创新教学方法,学生们不再是被动地听红色故事,而是主动参与其中,深入体验红色文化。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参与感和认同感,让红色精神真正走进学生心中。

结论

红色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校本化至关重要,但存在融入形式化、教师素养欠缺、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为此,可通过开展“探寻红色旧址”等实践活动深化育人实效;加强教师培训,如邀请专家讲座、实地研修等提升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如引入红色剧本演绎增强学生参与感和认同感,多举措推动红色文化有效融入课程,助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 蔡朝宗 . 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J]. 甘肃教育研究 , 2024, (16): 146-148.

[2] 杨美丽 . 天津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 [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 26 (04): 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