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下农村小学语文作业整体设计与实施路径研究

作者

张卫华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天山小学

一、引言

语文作业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培养素养的重要手段。新课标强调核心素养培养与学生主体地位,而农村小学语文作业在设计与实施上存在诸多不足,与新课标要求有差距。统编版教材蕴含新课标理念,基于此进行作业设计,能紧密衔接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因此研究其整体设计与实施极具现实价值。

二、当前农村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

农村小学语文作业多局限于教材练习题、抄写背诵等,形式单一,缺乏新意与趣味。这类作业仅简单考查知识掌握,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与思维,不利于核心素养培养。如学习记叙文时,作业常为复述或简单阅读题,缺乏联想、创作类任务。

(二)作业设计脱离农村实际,缺乏针对性

作业设计未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生活与认知特点,大量采用城市素材,导致学生对内容陌生,理解困难。且忽视个体差异,统一要求让优等生难以拓展,学困生压力过大。例如,作业中频繁出现的地铁、高楼等城市元素,农村学生接触少,理解受限。

(三)作业评价方式单一,缺乏激励性

作业评价以教师批改为主,仅关注答案对错,忽视学生的努力与进步。评价语言简单,多为符号或等级,缺乏具体指导与鼓励,易打击学生积极性,引发抵触情绪。

三、新课标下农村小学语文作业整体设计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新课标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作业设计应体现这一点,让学生成为主人。需考虑学生兴趣需求,给予自主权,使其能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形式与完成时间。如学习古诗时,可让学生自选古诗进行背诵、默写,或创作相关绘画、故事。

(二)实践性原则

语文源于生活且服务生活,作业设计要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农村自然资源与生活场景丰富,可设计观察动植物、记录节日习俗、参与劳动等实践性作业,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提升应用能力。

(三)综合性原则

语文核心素养包含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创造、文化传承等方面,作业设计要综合这些方面,涵盖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领域。如学习家乡相关课文后,开展“我的家乡”活动,通过调查、采访、写作、演讲等完成作业,全面提升素养。

(四)层次性原则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作业设计需分层,按能力水平设计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增强信心。

四、新课标下农村小学语文作业整体设计的策略

(一)结合统编版教材,设计生活化作业

统编版教材中有许多与生活相关的内容,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设计生活化的作业。例如,在学习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农村秋天的景色,用文字描述出来,或者画一幅“秋天的农村”图画;在学习《蜜蜂》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小动物,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通过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关注个体差异,设计分层作业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设计分层作业是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作业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基础层作业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抄写生字词、背诵课文等;提高层作业则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如做阅读理解题、进行句子仿写等;拓展层作业则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如开展小课题研究、进行文学创作等。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后,基础层作业可以是背诵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提高层作业可以是写一篇关于圆明园的读后感;拓展层作业可以是收集关于圆明园的历史资料,开展一次 “保护文化遗产” 的主题演讲。

(三)融入农村特色,设计实践性作业

农村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农业生产活动,将这些元素融入作业设计中,能够使作业更具农村特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可以设计“农村风光摄影展”作业,让学生用相机记录农村的美丽景色;设计“家乡美食制作与介绍”作业,让学生学习制作家乡的特色美食,并向他人介绍其制作过程和特点;设计“农田劳动体验” 作业,让学生参与播种、施肥、收割等农业劳动,记录劳动过程和感受。通过这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四)注重学科融合,设计综合性作业

学科融合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在语文作业设计中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例如,在学习数学中的统计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语文学习,开展“班级同学阅读情况统计”作业,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阅读书目、阅读时间等,并撰写一份统计报告;在学习科学中的动植物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某种动植物的观察日记,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描述和表达。通过学科融合的综合性作业,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五、新课标下农村小学语文作业实施的路径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作业设计能力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是作业设计与实施的主体,其专业素养和作业设计能力直接影响作业的质量。因此,应加强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掌握统编版教材的编排特点和教学目标,学习先进的作业设计方法和经验。同时,鼓励教师开展作业设计研究,不断探索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提高作业设计能力。

(二)建立多元化的作业评价体系

多元化的作业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作业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评价中,应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方式,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作业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进步情况。评价语言应具有针对性和激励性,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和鼓励。例如,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然后再进行教师评价,评价时既要指出作文中的优点,也要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三)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家校合作对于作业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向家长介绍新课标的理念和作业设计的意图,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同时,指导家长正确辅导学生完成作业,鼓励家长参与到作业评价中来,及时反馈学生在家完成作业的情况。通过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作业实施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农村小学语文作业实施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作业实施过程。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作业内容,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组织学生开展在线交流和合作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六、结论

农村小学语文作业的整体设计与实施需多方协作。设计时遵循相关原则,结合统编版教材与农村实际;实施中强化教师培训、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加强家校合作、利用信息技术,以提高作业质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推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生梅 .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 [J]. 人民教育,2024 (12):55-57.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1 年度课题《农村小学语文作业整体设计与实施的研究》(编号:D/2021/02/405)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