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财政衔接资金管理优化路径
赵华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财政局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 邮编:136000
摘要:县级财政衔接资金是中央扶持地方经济、稳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的重要工具。新时期里,需要积极探索优化县级财政衔接资金管理工作的路径,以便巩固拓展扶贫攻坚战略、提升资金使用率。本文则首先论述了县级财政衔接资金管理优化的价值意义,其次则论述了资金管理优化的相关建设发展路径。
关键词:财政衔接资金;乡村振兴;优化路径
1、引言
积极开展县级财政衔接资金管理优化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更促进了地方经济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当中,应强化项目入库管理、对资金强化监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落实后续管理维护,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绩效管理制度,以便提升资金使用安全性,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本文着重在此方面展开了相关的论述。
2、县级财政衔接资金管理优化的价值意义
县级财政衔接资金管理优化作为我国推进可持续财政政策、助力乡村振兴全面落实的一项伟大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价值意义,具体体现为四个方面。
首先,优化县级财政衔接资金管理,能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通过落实后续管理政策,严格把控项目入库质量,能够将衔接资金应用到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之中,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不良情况,此举不仅真正巩固了脱贫攻坚的成果,还将资金有效应用到乡村振兴战略之中;
其次,衔接资金优化管理能够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密切跟踪资金使用情况,并建立健全资金绩效管理机制,能够有效监管资金使用的全部过程,确保所投入的资金依据规定应用在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之中,避免出现资金被滥用等情况,此举全面提升资金使用率,同时也最大程度的应用了有限的财政资金;
再者,优化财政衔接资金管理为地方经济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通过完善利益连接机制,积极论证项目可行性,确保资金流向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扶持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此举既引领农民脱贫致富,同时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为农村经济整体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有效帮助;
最后,优化县级财政资金管理促进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优化衔接资金管理工作需要建立起动态化的资金监控系统,以及信息平台,从而找出项目执行和管理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不良问题,也促进了信息化建设与资金管理的深度绑定,进一步为管理成本的降低、管理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快速、精准的信息参考。
3、县级财政衔接资金管理优化的建设路径
3.1强化项目入库管理,确保项目质量
首先,提升项目策划能力。提升项目策划能力需要村镇项目办公人员拥有卓越的素养,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因此需要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先进项目实践经验,以及政策理念,要为其提供专业性的培训,不仅提升工作者的项目谋划能力,更让其在项目申报过程当中,准确把握要求重点,从而促进项目策划科学可行性的提升;
其次,严格审核项目入库。在项目实施单位申报项目的过程当中,工作者需要明确项目建设的相关关键信息。例如:建设的内容、项目概预算、预期的目标、利益联结机制,以及项目期限等等。同时,有关部门需要严格审核所申报的项目,对于存在问题的项目应不予准入批复,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建设内容不够清晰、未能具体量化预期绩效目标、利益联结机制较为空泛、项目抄袭化严重等等。同时,应重视项目可行性的研究,确保项目建设与地方实际发展需求相结合;
最后,论证和评估项目。项目入库准备阶段,需要邀请专家对项目可行性、风险性、效益性进行论证评估,基于专家的评审精准找出项目实施所存在的不足,从而为项目决策的优化改进提供参考。
3.2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
首先,要完善资金管理机制。对于此,需要重视资金监管工作,对资金使用、拨付、监管等环节的主体责任进行合理设计,各部门还需要动态化的跟踪监管项目建设情况,对项目实施进度衔接资金支出进度进行定期的调度,以提升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可行性;
其次,重视资金拨付管理工作。资金拨付环节需要按照计划严格落实相关工作,提升拨付进度,避免出现资金被挪用的情况。实施单位还需要定期填写绩效运行监控表,并将运行监控表的相关信息呈报给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严格审核资金拨付的依据,从而确保每笔资金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最后,重视项目审计和监督工作。在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的过程当中,应定期审计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及时挖掘违规使用资金的不良行为,并依法依规对违规使用资金的情况进行必要查处。
3.3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乡村振兴
首先,要落实后续管理举措。项目竣工验收之后,工作者需要将相关材料及时移交给监管部门,并明确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责任。同时,为了确保项目资金持续发挥应有的效益,需要对项目资金收益进行统筹帮扶管理,而一些项目需要长期维护,应设计长期维护的方案和策略,以提升项目运行稳定性;
其次,构建完善的利益连接机制。建立起完善的利益连接机制,能够让项目成绩惠及广大人民。因此要求项目负责人在填写项目绩效申请报表过程中,对项目受益农户的人数、村集体年收益、人均年收益等项目指标进行量化的填写。同时,需要与农户享受政策的企业建立起沟通交流机制,掌握连农带农的人数、明确人均年收益,以及村集体年租金等指标,而且需要与农户、企业签订协议,以便有效落实利益连接机制;
最后,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资金应用的过程当中,需要将资金流向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不仅要积极推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同时需要将农业、林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有机融合到一处,以便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地方经济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产业附加值的提升。
3.4完善绩效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首先,设定合理的初期绩效目标。为了确保实际成效达到目标设计要求。财政部门需要指导项目实施单位设定合理的初期绩效目标、明确绩效目标的具体细则,以便通过后期的评价考核,掌握项目收益的情况。同时还需要做到持续的跟踪评价,应建立起中长期绩效评价制度,以提升项目管理的效能;
其次,要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对于此种情况,项目主管部门明确绩效评价工作的方法、流程和标准,并严格审核实施单位的绩效目标。同时,为了有效实现绩效目标,还应做到持续跟踪监管,对于绩效评价过程当中结果不佳的项目,应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帮助有关单位做出必要的调整;
再者,强化责任机制。此项工作要求项目负责人对绩效负责,项目负责人需要依据项目运行情况填写监控表,并及时挖掘潜在的问题,以及制定修正策略。如果项目实施过程当中,存在绩效不佳等情况,需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有效问责;
最后,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此项工作需要构建资金动态管理系统、梳理资金管理流程、设定关键的阈值和指标,从而有效监管资金流向。同时,需要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将资金绩效管理信息融合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之中,各单位还需要依据计划,将各环节项目资金材料上传到监管系统之中,并由系统汇总形成电子项目库,以便主管单位能够定期审核、监督和管理项目进展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县级财政资金管理优化工作不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更促进了地方经济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开展此项工作应强化项目入库管理、重视资金监管、落实后续管护系统、完善利益连接机制。同时,还需要构建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这样才能确保项目质量、项目资金安全性,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赖文君.县级财政衔接资金管理优化路径[J].当代县域经济,2025(1):65-67.
[2]袁贺荣. 财政衔接资金使用绩效提升路径——基于E市财政衔接资金绩效评价实践[J].企业文化(上旬刊),2024(2):110-112.
[3]丰世杰.浅析县级财政衔接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3(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