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及矫正策略

作者

郭婷

内江市市中区白马镇中心幼儿园 641000

一.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1. 自我控制力:幼儿的自我控制力取决于自己的自制力,有些幼儿的认知水平已经达到了中班幼儿的标准,当他们遇到一些问题时,他们其实是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解决才是正确的,知道通过攻击别人来解决问题是不对的,当遇到这种情况时,自我控制力较强的幼儿会告诉自己,这样攻击别人是不对的,应该要控制住自己。而当自我控制力较弱的幼儿碰到困难时,明知攻击别人是错误的,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去攻击别人。

2. 教师的影响:幼儿在幼儿园期间,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和同伴了,其中老师行为的影响力又是最大的,一个老师的行为或决定往往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幼儿,在现实中很多幼儿园里也时常会出现因为老师的安排或者行为不当从而引发幼儿之间的冲突,从而产生攻击性行为的例子。除此之外,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教学方式,以及对幼儿冲突的处理方式等等各方面都有可能会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

3. 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养包括很多方面,父母的教养观念、行为及其在幼儿面前的情感表现等。研究表明:父母惩罚、专断方式的使用与幼儿在园的攻击性行为表现呈正相关。”由于现代社会的进步 ,时代的发展 , 现代家庭中的独生子女较多 , 很多的家长都过分的溺爱自己的孩子 , 对自己孩子的事情都亲自包办 , 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大多数的孩子都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 , 娇惯 , 蛮横 , 霸道的性格 . 孩子在家里很少被拒绝 , 被阻止。因此 , 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幼儿园里稍有不顺心就会采用攻击性行为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4. 大众传媒:幼儿也是有求知欲望的,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作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也会对幼儿各方面的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班幼儿的思维又是以直观形象性为主,而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也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这正好符合了幼儿思维特点,使幼儿更加依赖大众传媒。 现在很多幼儿都对手机,电脑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现在手机电脑又相当的普遍,在大众传媒给我们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惑,近年来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中携带的暴力信息对儿童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等方面均有不良影响,这也有可能使幼儿跟着模仿,从而发生的攻击性行为。

二、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针对以上提出的影响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笔者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为了帮助幼儿减少攻击性行为,提出了以下几点矫正策略:

1. 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力

自我控制力,是一个人克制自己去做某件事的一种意志的体现,中班幼儿的自我控制力对其攻击性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它可以让儿童抑制冲动、克服消极情绪,从而减少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暂时冷落是对幼儿的一种惩罚,激发幼儿的自责、内疚和羞愧感。为的是使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得到一定的惩罚,让他意识到自己做错事情后会产生不好的结果,从而减少这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如某个幼儿今天欺负了其他幼儿,还不知道承认错误,作为老师或家长可以先故意不去理会他,先冷落他一段时间,当他表现出自己的内疚和伤心之后再去理会他,引导他,这样的效果往往会比你直接去质问幼儿要好得多,因为他不想再去体验那种内疚和伤心的情感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冷落只是暂时的,如果冷落时间过长,就会适得其反。

2. 老师及家长要给幼儿树立榜样

大人有无攻击性行为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幼儿在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观察模仿,这就要求大人要随时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希望幼儿达到自己的要求之前,自己就先要达到这个要求。想要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首先就要反思一下自己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攻击性行为,有没有给小朋友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3. 父母要有正确的教养方式

研究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主要分为:权威性、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四种类型,在日常生活中,首先,家长要随时关注幼儿,多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 , 但在幼儿犯错时一定要严格要求,但是要注意严而有度。其次,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要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真正的把幼儿当作家庭的一份子,多征求幼儿的意见。这种既严格又体现民主、关心的教养方式,容易被大多幼儿所接受,幼儿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之中,有利于养成换位思考,乐观向上的良好品质,从而达到减少其攻击性行为的目的。

4. 积极克服大众传媒给幼儿带来的负面影响

虽然说现在的大众传媒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双面性的,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就有弊,幼儿时期是一个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想要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就首先要克服大众传媒给幼儿带来的负面影响。

(1)大众传媒要提高自身意识,国家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控:大众传媒本身,要尽快切实转变观念,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尽量传播一些正面,带有积极情绪的动画片。同时,国家要加快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对大众媒体的监控体系。

(2)家长要替幼儿把好关:大众传媒的影响是具有双面性的,有利也有弊,我们也不能完全不让幼儿接触大众传媒,这样也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因此,家长要严格的替幼儿把好关,避免幼儿接触到一些带有暴力,低俗等不良信息。如在幼儿观看动画片时,家长可陪同幼儿观看,看这部动画片是否适合幼儿观看,也可在适当的时候对幼儿做出正确的引导,同时也要严格控制幼儿接触大众传媒的时间,如若幼儿沉迷于网络或这电视,这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以上是笔者通过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整理出来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广大幼儿教师及家长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邬绮文 .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D]. 上海师范大学 , 2012.

[2] 贾守梅. 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家庭系统研究[D]. 复旦大学,2013.

[3] 胡娜 . 阿德勒游戏治疗对攻击性行为儿童的疗效研究 [D]. 苏州大学 , 2012.

[4] 周杰. 4- 5 岁幼儿社会规则认知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D] . 辽宁师范大学 ,2013.

[5] 王叶, 张莉. 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理论解释与影响因素分析[J].儿童发展研究 ,2017(03):6- 11.

[6] 王 芸 芸 . 幼 儿 攻 击 性 行 为 解 析 [J]. 佳 木 斯 职 业 学 院 学报 ,2017(01):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