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分析及策略》

作者

高小乔 王春花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旧城镇中心学校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旧城镇大矣白小学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的直接监护和陪伴,在情感、教育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其中厌学现象尤为突出。本文旨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分析;解决策略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因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在心理、行为和学习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其中厌学现象尤为严重。厌学不仅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更可能对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解决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小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

(一)家庭原因

1. 父母监护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无法直接监护和陪伴孩子。这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导,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2.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一般跟着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在教育子女上,他们糊涂认识多,偏颇看法多,简单粗暴多,放任自流多。有的家长甚至认为送孩子上学是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孩子学差学好全靠老师,不配合教师的教育;有的家长不但不重视子女的学习,反而经常在孩子面前做经商致富的宣传,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扭曲他们的价值观。当孩子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大钱的人时,他们更是迷惘,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自然而然就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甚至厌学。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不看孩子的实际能力,只看孩子的学习成绩。成绩稍差,非打即骂,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和超出孩子能力的过高要求,造成孩子对学习的恐惧,并逐步导致对学习的厌倦。

3. 家庭经济条件限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家长往往忙于生计,无法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和辅导。这导致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进而产生挫败感和厌学情绪。

(二)学校原因

1. 教育资源不足

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这导致学校在教学质量上难以保证,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学校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导致学生在情感上得不到支持和理解。

2. 学校负担过重

学校负担过重是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当前虽说是素质教育,但穿新鞋走老路,应试教育依然十分严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少趣味性也是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在实际教学中,个别教师受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制约,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语言缺乏童趣,组织教学缺少活力,课堂没有生气,遏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教师平时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够,亦是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

3. 师生关系不和谐

部分农村学校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和支持,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同时,一些教师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缺乏耐心和关爱,甚至采取惩罚措施,进一步加剧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三)学生自身原因

1. 学习兴趣不足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导,缺乏对外界事物的接触和了解。这导致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无法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一些孩子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觉得学习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 学习习惯不良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性。他们往往无法按时完成作业,缺乏复习和预习的习惯。这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无法及时解决问题,进而产生挫败感和厌学情绪。

3. 心理压力大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同时,他们面临着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二、农村留守儿童小学生厌学解决策略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家庭方面

1. 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主动性。要与孩子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培养,避免过度追求成绩。

2. 改善家庭经济条件

家长应该努力改善家庭经济条件,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辅导。可以通过增加收入、节约开支等方式来提高家庭经济水平。同时,可以寻求社会援助和政府支持,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3.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多陪伴孩子、关心孩子。要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需求。同时,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学校方面

1.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学校应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时,要改善教学设施和设备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2. 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应该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发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机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学习情况。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要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

(三)社会方面

1. 加强社会关注和支持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同时,应该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2. 建立乡镇教育平台

乡镇中心学校应该建立教育平台,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辅导。可以组织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业辅导和心理支持。同时,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文化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3.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培训班等方式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同时,可以建立家庭教育咨询机构或平台,为家长提供咨询和帮助。

农村留守儿童小学生厌学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解决。通过加强家庭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素质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加强社会关注和支持等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厌学问题。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让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