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表现性评价量表的研制与运用策略
陈雪燕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八仙桥中心小学 山东 泰安 271400
随着 2022 版新课标的实施,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越发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全面发展。此时,由于过去的纸笔测试已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所以基于真实任务的表现性评价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了教评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表现性评价量表在表现性评价中属于核心的工具,对于明确评价标准、引导教学目标达成等有重要作用。现如今,虽然部分学校与教师已尝试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评价量表,但研制与应用方面仍存困境,亟需进一步的探讨。
一、依据评价建议确定评价维度
评价量表的研制是应用的基础,而研制中首要考虑的就是评价维度的确定 [1]。在研制和设计中,要考虑课表所提出的评价理念。语文新课标强调评价要立足核心素养,发挥诊断、激励和改善的功能。核心素养下,主张多角度、多方面、发展性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学生。对于教师而言,要结合教材内容、学生认知特征,就评价的维度做出合理的规划,彰显评价的针对性、实效性。
以《秋天的雨》这课语文知识的教学为例,本篇文章以秋景为主要描绘对象,运用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勾勒出了一副情景交融的画作,教师可从该方面出发,就阅读与表达有机结合的学习任务进行设计。而评价量表的研制,评价维度可从四个方面出发,分别是阅读理解、语言表达、思维发展、审美体验,其中的第一个评价维度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情况、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情况;第二个维度聚焦于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句子的复述或仿写;第三个维度主要指的是学生是否可以分析文本中所用修辞手法具备的作用;第四个维度则围绕学生能否与自身生活经验相结合来感受秋天文化内涵而展开评价。此种多维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中各方面表现的全面了解,也能突出教师教学评价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与素养发展的兼顾性。
二、紧扣素养目标制定评价标准
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新课标所提出的明确要求,而要想贯彻该方面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实现手段就是具体学习任务与明确评价标准。基于此,表现性评价量表的设计中,教师评价标准制定的环节要聚焦到课程目标上,把抽象素养要求向可观测、可操作的行为指标方面进行转化 [2]。一方面,为表现性评价良好开展指导方向;另一方面,确保语文素养的培养要求能够真正落地见效。
教师教《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其教学目标重在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课文架构并学会其中的描写发挥,同时还要通过作者字里行间的描述体会其传递的情感等。结合这方面素养目标看,评价标准的制定可参考表 1。以其中的写作表达及其评价标准为例来进一步分析,教师对于《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节课的教学,可设计“我眼中的美丽海岛”这一写作任务。对学生写作的评价中,标准应涵盖是否使用了总分总结构与恰当的形容词、是否在写作中融入了自己对海岛的了解和情感等。这种评价标准的制定更引领学生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还可为教师针对性进行评价、指导提供便利作用。
表1. 评价标准制定

三、链接学习活动设计评价量表
不论是表现性评价还是评价的量表,其本质目的之一就是引领学生的有效学习、深度学习。对此,教师设计评价量表时,不应仅以课标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为基础,同时还应该与学习目标紧密对接。也就是说,量表的设计要能够链接到学习活动上,通过学习任务表现层级的细化,使其可测可评,以保障教学评一体化目标的良好实现,从而真正发挥评价在学生学习方面的引导、促进作用。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描写四季变化的文章,且学生对四季的变化也较为熟悉,教师教学中可摒弃以往板书式、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可以设计“四季小导游”的活动,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奠定基础。结合该活动教师设计评价量表时,可参考表 2,而聚焦学生活动情况依据评价量表进行表现性评价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分组就各季节景色进行介绍,而教师则可结合量表来采取现场点评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表现,进而基于评价提供给学生具体的反馈与指导。这既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而且学生表达自信、合作意识也可从中得到增强。
表2. 评价量表设计

四、立足教学实践应用评价工具
评价量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灵活应用,从而为教学的优化与改进提供引导和服务作用。尽管教师越发意识到评价这一教学中不可或缺环节的重要性,但对于表现性评价量表这一工具来说,应用空间仍然很大 [3]。教师要把评价量表视为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尤其要在教、学、评的全过程充分贯穿评价量表,彰显评价量表的工具性,并使其更好发挥指引作用,让评价真正成为教和学的助力。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是一篇性格鲜明且结构清晰的幽默故事,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量表这一评价工具时,可借助量表来整合过程性、终结性两种。实践中,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即参与到课本剧的表演。这一过程,教师也要观察学生参与活动中的表现,之后从内容理解、角色表现、合作交流和创意表达这几个评价项目出发来设计量表的第一层,可在四个评价项目之下还要设定针对性的评价标准与具体分值。在学生表演完之后,即可依据量表进行相互评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评分标准参与到自我反思、互评的环节,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供给学生改进或优化的建议。这能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的同时,集多方评价辅助教师教学工作的优化。
结束语
有效研制、合理应用表现性评价量表,对于小学语文教评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发展有重要作用。通过评价维度确定、评价指标制定,可促进评价客观性、指导性的提升,以便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发展需求有更充分、全面的把握,后续跟随课程改革的的深化,教师创新教学策略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对表现性评价量表的进一步研究与动态优化,尤其要在考虑教学内容、学生特征的基础上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设计量表,使评价为教学改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真正达成以评促教、促学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褚长秦 . 小学语文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践——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 [J]. 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16):8-10.
[2]姜明玉. 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J].文渊(小学版),2024(6):464-466.
[3] 吴明奇 , 唐利平 .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评价量表设计中的应用 [J]. 中国电化教育 ,2025(1):2501-1-2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