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音乐教学中戏曲文化传承与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

赵文静

呼和浩特市第十八中学

随着时代发展,高中音乐教学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责任日益凸显,戏曲文化与审美教育的结合成为重要课题。湘教版高中音乐教材收录的戏曲内容,如京剧的板式结构、越剧的经典唱段等,既是音乐知识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媒介。传统教学模式中,戏曲教学易陷入知识灌输的困境,而创新教学方法(如情境体验、角色扮演)则能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本文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通过分析“西皮流水”节奏与音乐理论的结合、京剧《贵妃醉酒》的情境表演等教学案例,探讨如何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理解戏曲的艺术逻辑,在沉浸式体验中提升审美能力,进而构建戏曲文化传承与审美教育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

一、挖掘教材戏曲元素,深度融合教学内容

高中音乐湘教版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戏曲文化资源,是戏曲文化传承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关键依托。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戏曲元素,并与音乐理论、音乐鉴赏等教学内容深度融合,不仅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音乐知识,更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1】。通过对戏曲唱腔、板式、表演形式等元素的分析与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戏曲的艺术特色,提升对戏曲艺术的审美感知与理解能力。这种将戏曲文化融入日常音乐教学的方式,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构建起综合性的教学体系,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戏曲文化的有效传承,同时促进自身审美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湘教版高中音乐教材教学中,教师围绕《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这一昆曲经典唱段,开展了丰富且深度融合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领略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在讲解戏曲音乐结构时,教师以《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所属的曲牌体结构为切入点,与音乐课程中的节奏、旋律知识紧密结合。教师先进行理论讲授,详细阐述曲牌体“定腔定谱、依声行腔”的特点,点明此唱段作为昆曲《牡丹亭 ・ 游园》的经典选段,其“水磨腔”具有细腻婉转、一唱三叹的独特韵味,节奏舒缓悠长,恰似江南流水,娓娓道来。随后,教师展示教材中该唱段的乐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乐谱中的装饰音、颤音、倚音等特色标记,分析其复杂多变的节奏型,与常见的现代音乐节奏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昆曲音乐结构的精妙之处。同时,教师播放《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的高清舞台表演视频,带领学生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度欣赏。学生们既能看到演员身着精致华美的戏服,通过优雅的身段动作展现角色杜丽娘的温婉柔美;又能听到演员运用“水磨腔”,将唱词中对春日美景的赞叹与少女内心的情思,演绎得淋漓尽致。在欣赏过程中,教师适时抛出问题:“唱段中旋律的高低起伏,如何体现杜丽娘情感的变化?”“演员的台步与手势,怎样辅助表达杜丽娘游园时的心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同艺术元素所承载的情感与文化内涵。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各抒己见,不仅对昆曲的艺术特色有了深刻认知,还在音乐知识学习与戏曲文化鉴赏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了审美能力,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使命感。

二、创新戏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审美兴趣

在高中音乐教学领域,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因缺乏互动性与趣味性,难以契合当代高中生追求新奇、渴望实践的心理特点,故而在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方面存在局限性。而创新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托,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知识建构【2】。通过创设逼真的戏曲文化情境,或是让学生亲身参与戏曲表演、创作等实践活动,能够将抽象的戏曲知识具象化,使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直观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这种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够唤醒学生对戏曲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激发其审美兴趣,还能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戏曲艺术的理解,进而提升审美能力,最终达成戏曲文化传承的教育目标。

在湘教版教材《贵妃醉酒》单元的教学中,为让学生充分领略多元戏曲文化的魅力,教师精心设计了“戏曲文化大观园”情境教学活动。以京剧教学为例,课堂上,教师提前布置了舞台场景,摆放了精美的京剧服饰、道具。随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扮演《海岛冰轮初转腾》中的不同角色。在排练过程中,教师邀请专业戏曲老师指导学生的身段动作,纠正唱腔发音。学生们身着华丽戏服,手持道具,模仿京剧演员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表演结束后,学生们还围绕角色塑造、唱腔特点展开热烈讨论。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学生们不仅深刻理解了京剧“才子佳人”题材的特色、声腔特点,更在角色扮演中激发了对戏曲的浓厚兴趣,审美能力在实践与交流中得到显著提升,也为京剧文化在校园的传承注入了新活力。

三、结语

高中音乐教学中,戏曲文化传承与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呈现出相辅相成的紧密关联。通过挖掘湘教版教材中的戏曲元素,将京剧脸谱的色彩象征、越剧唱腔的情感表达等内容与音乐教学目标结合,能够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中建立对戏曲艺术的认知框架;借助情境教学、实践体验等创新方法,则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审美能力在主动参与中得到提升。这种教学实践不仅拓宽了音乐课堂的文化厚度,也为戏曲文化的当代传播提供了有效路径。未来,需进一步探索教材资源与现代审美的契合点,通过多元教学策略让戏曲艺术在高中校园中焕发新生,助力学生在感受美、理解美的过程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

参考文献:

[1] 李善忠 , 鲁倩倩 . 数字化赋能戏曲教学的实践研究 [J]. 江西教育 ,2024,(11):26-27.

[2] 高 雅 . 高 中 音 乐 课 堂 上 戏 曲 教 学 策 略 探 究 [J]. 科 幻 画报 ,2020,(0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