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与信息技术算法思维的跨学科融合路径

作者

魏婷婷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十五中学  137400

引言

教育变革浪潮持续推进,跨学科整合已逐渐成为塑造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方向,高中生物的遗传规律包含繁杂的逻辑架构与概率运算内容,信息技术领域的算法思维则注重问题拆解、步骤规划以及逻辑推导,两者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能帮助学生以全新视角认知遗传规律,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育其借助算法思维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当前有关这两者融合的研究和实践仍处于相对匮乏状态,怎样探寻高效的融合途径,亟待深入探究。

一、寻找知识契合点

生物学基石理论遗传规律,实则是对生命密码传递的精妙解析,微观视角下,生物体借由减数分裂完成遗传信息传递,基因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进程里,恪守严密逻辑准则,这般规律性遗传机制,恰似算法思维严谨的条件判别与流程运转,基因分离定律中,等位基因形成配子时的分离现象,宛如算法“if - 条件达成 - 实施特定操作”的判断模式,每个基因传递皆遵循既定规程,毫无随机紊乱,性状遗传概率运算,需系统剖析诸多可能的基因组合,这与算法思维应对复杂数据时,构建逻辑架构、逐步推导结论的路径高度契合。

围绕实际问题解决的算法思维,注重把繁杂难题拆解成可操作环节,着眼数据处理层面,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储存、复制与传递,和算法中数据输入、运算及输出流程极为相仿,基因作为承载遗传信息的单元,借由 DNA 双螺旋结构稳固保存,于细胞分裂之际精准复刻,最终呈现为生物性状,这恰似算法对数据加工并给出结果,从逻辑判别角度考量,生物学里显性、隐性性状判定规则,如同算法语言中经典的“if - else”条件判断,显性基因存在,生物显现显性性状;唯有两个隐性基因组合,隐性性状才会得以展现。

二、构建融合路径

知识传授进程中,把遗传规律问题塑造成算法模型,是达成跨学科融合的关键所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这一经典生物学实例,蕴藏丰富遗传规律,完全可抽象为完整算法流程,将亲代豌豆基因组成当作初始数据输入,好比算法设定原始参数;依照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开展基因组合运算,类似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度处理;经运算得出子代豌豆性状表现,作为算法输出结果,如此转化后,原本抽象的遗传过程变得一目了然,学生得以直观把握基因传递逻辑,分析豌豆高茎与矮茎遗传时,设高茎基因为显性“D”,矮茎基因为隐性“d”,经算法流程逐步推演,学生能清晰洞察不同基因组合下子代性状表现规律,深化对遗传规律的认知。

信息技术的算法工具,为遗传规律学习带来直观且高效的助力,借助编程软件,学生能够编写程序,对复杂的遗传过程进行精准模拟,当学生输入基因参数,程序便如同精密的运算仪器,快速算出并呈现子代性状分布情况,以Python 语言编写遗传模拟程序为例,通过设定不同的基因组合与遗传概率,程序可以生成海量模拟数据,动态展现子代性状变化态势,仿佛为学生打开一扇观察微观遗传世界的窗口,算法可视化工具更是将抽象的遗传概率变化转化为生动图形,把复杂的基因传递过程变为直观的动态图表,就像将遗传的“密码”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视觉语言”,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可视化图形,能更清晰理解基因代际传递动态,突破传统生物教学仅靠文字与静态图表讲解的局限,这种具象化学习方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其掌握遗传规律本质,让知识的获取变得更轻松且深刻。

三、实现融合价值

跨学科融合于学生思维拓展意义深远,当学生直面遗传问题时,不再受困于传统生物学知识的固有框架,转而主动尝试借助算法思维,从整体流程的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这般思维转变,恰似为学生打开一扇全新的认知之窗,促使他们将基因传递过程视为精密运作的系统工程,在抽丝剥茧的探究中,系统性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育。在处理多对基因控制的复杂遗传问题时,算法中模块化的思想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解题脉络,学生可以将每个基因的传递过程拆解为独立模块,先逐一细致分析,再统筹兼顾各模块间的内在联系,最终抽丝剥茧得出准确结论,不仅如此,在解决算法问题的过程中,遗传规律独特的逻辑特质同样能为学生带来全新启发,其基因组合的多样性与概率分布的规律性,恰似一把钥匙,能够打开创新之门,助力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与革新,进一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在学科知识的不断交融与碰撞中,学生得以突破思维定式,迸发更多新颖独到的创新灵感,实现思维层次的跃升。

跨学科融合有力推动教育教学发展,于教学内容和形式而言,信息技术算法思维融入生物课堂,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赋予课堂科技感与现代感,学生不再面对枯燥理论,而是借有趣算法模型和可视化工具主动探索遗传奥秘,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从教师层面,跨学科融合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教师需持续学习新教学法,探索高效教学模式,这既是专业发展的新挑战,也带来新机遇,推动跨学科融合,有助于高中教育契合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为培育具备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学生筑牢根基,推动教育迈向更全面多元的发展方向。

结语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同信息技术算法思维相融合,为跨学科教育开拓崭新道路,寻得知识契合之处,搭建融合路径,实现二者优势互补,有效增强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往后,伴随教育技术进步以及跨学科教育探索深化,还可进一步挖掘两者融合潜能,开发更为丰富的融合课程资源,健全教学评价体系,推动跨学科教育在高中阶段广泛运用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健智,王军云,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J]. 生物学教学,2020,45 (09):23 - 25.

[2] 吴成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 [J]. 课程・教材・教法,2018,38 (01):107 - 113.

[3] 王荣良,付慧平,计算思维: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新取向 [J]. 中国电化教育,2014 (03):12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