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劳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路径探究

作者

喻艳婷

西安市临潼区陕鼓中学

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将劳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能够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和感染力,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劳动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目前劳动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融入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探索出科学有效的融入路径,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明确教学目标,强化劳动精神教育导向

在制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时,要将劳动精神教育纳入其中,明确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知识目标方面,让学生了解劳动精神的内涵、历史渊源和时代价值;能力目标上,培养学生运用劳动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劳动精神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和创造精神。例如,在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知识点时,可将劳动精神教育融入其中,设定教学目标为让学生理解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培养学生积极投身劳动实践、在劳动中创造价值的意识和能力。

二、重构教学内容,有机融入劳动精神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劳动精神元素。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精神教育资源,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其中与劳动精神相关的内容,并进行系统整合和拓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讲解劳动与就业、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时,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者的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劳动态度;在《文化生活》中,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劳动的内容,如“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等,弘扬劳动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补充丰富的劳动精神案例和素材。教师要结合时事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收集和整理与劳动精神相关的案例、故事、视频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引入大国工匠的事迹,讲述他们如何通过不懈努力和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在各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介绍身边普通劳动者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平凡与伟大,使学生在具体案例中深刻理解劳动精神的内涵。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劳动精神教育效果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劳动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劳动的过程和意义。例如,通过多媒体展示工厂生产、农田劳作、社区服务等劳动场景,播放劳动者工作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类型的劳动。同时,设置问题情境,如“如果你是一名建筑工人,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和复杂的施工环境,你会如何坚守岗位、保证工程质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担当。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将劳动精神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例如,开展校园劳动实践,安排学生参与教室、校园环境卫生打扫,绿植养护等工作;组织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关爱孤寡老人等劳动;结合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开展农业劳动体验、手工制作等活动。通过亲身参与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劳动精神相关主题开展讨论、探究和合作学习。例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内涵与践行”主题研讨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采访调查等方式收集信息,共同探讨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具体表现和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践行劳动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劳动精神的深入理解和认同。

四、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劳动精神教育落实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构建包含知识掌握、行为表现、情感态度等多维度的劳动精神教育评价体系。知识掌握方面,通过课堂提问、作业、考试等方式考查学生对劳动精神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行为表现方面,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情况,如是否积极参与班级劳动、校园活动,是否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等;情感态度方面,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言、心得体会、自我评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劳动的态度和情感变化。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教师评价要注重客观性和全面性,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够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学生完成一次劳动实践活动后,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劳动中的收获和不足,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互评,互相交流经验和建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向。

将劳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通过明确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以及建立保障机制等一系列路径和措施,能够有效实现劳动精神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精神。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劳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方式方法,持续关注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和发展,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