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式拓展阅读对儿童言语智能的提升探讨

作者

倪晓青

苏州市吴江区江村实验学校小学部

言语智能的涵义是多元的,它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涵盖了语言表达、理解、运用、创造等新式能力。作为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引路人”,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教学模式,运用合理有效的策略,激发儿童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语言学习机会。强化儿童们的言语智能。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新课程”的实施,为小学教育翻开了新的篇章。在新的教学形式下,以“儿童自主”为核心的项目式拓展阅读活动应运而生,为儿童言语智能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在开展教学前,教师要明晰相关概念,夯实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 项目式拓展阅读

项目式拓展阅读是由项目活动延伸发展而出的教育模式,具有真实性、实践性和跨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要围绕着某一阅读主题进行活动建构,激发儿童们的阅读兴趣,带领儿童们开展真实的阅读探究与实践,促进其言语智能的发展。

2. 儿童言语智能

儿童言语智能是指个体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进行表达、理解和创新的能力。在儿童成长的成长的过程中,言语智能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思维发展和身份建构的“指南针”。对儿童情感认知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实践理论基础

1.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由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纳提出,他认为,人的只能是多元的,应该根据其具体功能,进行不同领域的智力划分。由此,细化出了针对语言表达的言语智能。作为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言语智能承载了儿童们的思维与认知形成,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

项目式拓展阅读,让儿童们在围绕项目主题而开展的实践与探究中,变得能说、会说、敢说。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言语智能。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儿童时知识的建构者。学习是儿童在一定情境下,经由与他人的互动协作后,自然而然完成的。循环往复后,儿童们会将自身经验、心智结构、个人观点等融为一体,形成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

项目式拓展阅读活动中,儿童们经由项目主题的引导,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经验与认识,再辅以个人思考饿同伴交互,形成有关世界的理解与知识。进而产生旺盛的表达欲。这时,教师要鼓励儿童们通过书面、语言等形式进行表达,强化儿童们的言语智能。

二、基于项目式拓展阅读提升儿童言语智能的有效策略

作为提升儿童言语智能的“引路人”,教师要以正确、优秀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发挥好自身的教育作用,运用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略。深入挖掘各类儿童感兴趣的阅读主题与材料,激发儿童们的阅读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之中,提升自身言语智能。

(一)明确项目主题

项目式拓展阅读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通过项目化学习,实现儿童言语智能各要素的均衡发展。在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围绕着某一主题制定活动目标,为儿童们的阅读实践指明方向。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有着许许多多有趣的阅读主题,教师只需要稍加改造,便能够推动项目式拓展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在这一单元中,儿童们学习了《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共计四篇课文,探索了大自然的精彩与美好。围绕着这一单元主题,教师可以制定活动目标,让儿童们说一说自己对于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号召大家保护环境,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并在活动接受,进行习作,将大家讨论的结果写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实践活动,强化儿童们的

从教材出发,明确项目主题。将儿童们课堂所学知识延伸至项目式拓展阅读活动中,丰富儿童们的语言素材。

(二)巧设活动问题

小学的孩子们正处在活泼好动,天马行空的年纪。对于各类有趣的事物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不妨把握好儿童们的年龄共性。引导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循着预设的问题链,通过阅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过程中,儿童们需要完成文本阅读、信息收集与分析、讨论与总结多个任务,得出最终的结果。这能够有效提升儿童们的言语智能。

以“保护濒危动物”项目式拓展阅读为例。在某次闲谈中,儿童们表达了自己对于大熊猫花花的喜爱,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基于此,教师进行了“保护濒危动物”项目式阅读活动的创设。为儿童们提供了有关大熊猫、金丝猴、丹顶鹤等濒危动物生存情况的阅读材料。解答儿童们之前所提出的问题。经过阅读,儿童们惊讶地发现,近年来,我国为了保护濒危动物付出了许多努力,使得诸多濒危动物数量逐步提升。接着,教师让儿童们上台发言,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和大家说一说自己有关“保护濒危动物”的想法。最后,教师还引导儿童们开展课后实践活动,结合阅读材料,为自己喜欢的动物制作一份“国宝档案”,记录他们的相关信息。

巧设活动问题,满足儿童们的阅读兴趣与学习需求。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次但遇到项目式拓展阅读活动中,收获宝贵的经验与认识,提升自身的言语智能。

(三)开展合作学习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在参与项目式拓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儿童们常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停滞不前。这时,教师可以开展合作学习。让儿童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阅读项目。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引导儿童们开展交流与分享,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都言语智能。

以“中国民间故事”项目式拓展阅读为例。教师为儿童们提供了“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多个阅读材料,领略了民间故事的无穷精彩。随后,教师鼓励儿童们开展“民间故事新编”,合作续写或创新故事,分配角色进行角色扮演。用自己的方式演绎民间故事。在大家的想象世界里,夸父感受到了太阳的温暖,从石头缝里蹦了出来,获得了重生;精卫转生成了一个小女孩,看到了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再也不用辛苦填海;女娲娘娘看到了中国的繁荣昌盛,十分欣慰……这样新奇有趣的方式,激起了儿童们的兴趣。大家都卯足了劲,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融合自己的观点与想法,重新演绎了中国民间故事。

在这过程中,儿童们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言语智能自然有所提升

(四)创设跨学科学习

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着项目式拓展阅读的主题,融入多领域知识,进行跨学科学习的创设。实现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以“我们的动物朋友”项目式拓展阅读为例。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后,教师进行了跨学科设计。先从“万物有灵”的角度出发,与学生们一同讨论,展示了动物们的活泼与可爱,号召大家爱护动物、尊重生命,落实德育。接着,再引导学生们开展阅读与写作实践,选择自己身边常见的一位“动物朋友”,从不同的方面介绍它,说一说他的特点,开展智育。最后,再安排同学们根据自己给出的特点,给这位动物朋友画一张栩栩如生的像,引入美育。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开展跨学科学习。

通过合理有效的创设,丰富跨学科学习活动。让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

(五)完善阅读评价

阅读是个体独立吸收知识的学习过程。阅读效果的好坏很难用分数进行衡量。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师要革新传统的“阅读理解”等评价方法,打破分数的桎梏。融合过程性评价与成果评价,建构更为合理科学的阅读评价体系。这其中,过程性评价是指教师观察学生阅读的发展过程,对其词汇丰富程度、造句复杂程度等进行评价,而成果评价则是指教师从内容完整性、语言准确性、表达创意性等多个维度出发,对学生们的阅读成果进行点评。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评价的话筒交给学生,让学生们对于自己的阅读状况进行点评,明晰自身的进步与不足。

以“昆虫记”项目式拓展阅读为例。教师选择了介绍蚯蚓、兰花螳、蓝闪蝶等昆虫的科普类说明文作为阅读材料,进行了拓展式阅读活动。昆虫是学生们感兴趣的主题,大家都能够积极参与阅读,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们也在教师的安排下,选择了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昆虫,完整准确地描绘了昆虫的习性、外貌等。针对学生们的活动表现,教师完成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最后,教师还鼓励学生们说一说自己的阅读收获,有的学生表示,自己对昆虫十分感兴趣,以后还会多多阅读相关文章;有的学生表示,这些昆虫十分美丽,展现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还有的学生表示……

完善阅读评价,为学生们搭建一个阅读交流与展示的舞台,让其清晰感知自身在项目式拓展阅读活动中的进步与发展。

三、总结

在开展项目式拓展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儿童中心”策略。将过去枯燥无味的阅读活动转变为儿童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新奇旅程”。激发儿童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成为“活动的主体”,围绕着项目核心,自由自主地开展学习与实践,获取真实有效的知识与经验。有了精彩的阅读活动经历作为支撑,儿童们自然会变得“有话聊”。言语智能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未来,教师还将继续开展更多新奇有趣的项目式拓展阅读活动,精彩儿童们的美好童年。

【参考文献】

[1] 陈锡钢.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儿童言语智能 [J]. 小儿童( 中旬刊),2023, (10): 133-135.

[2] 发展言语能力 , 培养言语智能 [J]. 江西教育 , 2022, (31): 2.

[3] 张雪,徐慧. 指向言语智能生长,探析儿童文学阅读策略 [J]. 小儿童作文辅导(上旬 ), 2021, (07): 3-4.

[4] 陈锡钢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言语智能的培养策略 [J]. 新智慧 , 2020, (30):122-123.

[5] 张馨月 . 从“意无言”走向“言达意”——项目导学指向儿童言语智能发展的实践探析 [J]. 江苏教育 , 2020, (01): 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