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养羊场的繁殖管理技术与羔羊成活率提升策略
黄诗敏 孙赛男 邱金燕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悦来镇畜牧兽医服务站 江苏海门 226100
近年来,我国养羊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型,但繁殖效率低与羔羊死亡率高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传统放牧模式下,母羊受孕率不足 60%,羔羊因营养不良或疾病导致的死亡率高达 20%-30%. 现代化养羊场通过科学管理可显著改善上述问题,例如:优质种羊的基因筛选能提升后代抗病性,同期发情技术可实现批次化生产,而标准化羊舍设计能减少环境应激。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与实践案例,系统阐述繁殖管理技术要点,并针对羔羊脆弱期提出精细化护理方案,旨在为养殖户提供可落地的技术指导,推动养羊业提质增效。
1 现代化繁殖管理技术
1.1 种羊选育与遗传优化
采用基因组检测技术筛选高繁殖力(如 FecB 基因)和抗病性强的种羊,通过人工授精扩大优质基因覆盖率。例如,产于的太湖地区的湖羊,每胎可 ∗2~3 只羔,多的达 4~5 只羔,且一年四季均可发情配种,平均产羔率达 230% 以上。产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小尾寒羊繁殖力髙达273% 左右,平均 1~2 胎产羔率在200% 左右。陕西山羊产羔率在259% 此外,南江黄羊、四川麻羊等也都是不错的品种。雷州黑山羊具有显著的生长优势,其日增重较普通品种可提升 20%-35% 。种羊选育应重点关注亲代的生长性能记录,优先选择日增重持续稳定的血统。母羊多胎性遗传力很强,绵羊排卵 2~6 个,多的达9 个; 山羊 2~6 个,多的达 10 个以上成熟的卵子。因此,在羊群中要经常选留多胎羊﹐特别是选择第一胎多羔的母羊或者它本身的后代。还应尽可能选留双胎公羊做种公羊。
1.2 发情调控与人工授精
在母羊发情周期的第 12 或 13 天(即母羊发情到来之前的 4 天),一次肌肉注射PMSG500~1000 国际单位,可使单羔母羊排双卵。应用前列腺素(PGF2α)或阴道栓实现母羊同期发情,集中配种可降低管理成本。冻精授精技术使优秀公羊利用率提高50 倍,受胎率达75% 以上。采用母羊同期发情与人工授精技术,提高并扩大了优良种公羊的利用和杂交改良范围,使其精液得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利用其优良的遗传特性。对于在草场或配种季节有限制的地区,拟定繁殖计划,集中配种,加快肉羊品种改良进程意义更大同期发情与人工授精技术是肉羊生产中一项先进的繁殖技术,能够加快母羊的繁育速度,利于母羊集中发情、集中供精、集中分娩,使多胎羊实现一年两胎或两年三胎、三年五胎,便于羔羊早期断乳 (1~1.5 月龄)和早期出栏上市( (4~6 月龄)。从而实现肉羊生产的高效益。同期发情与人工授精技术是一项组织严密,科学严谨的技术体系,只有按技术规程正确的操作,才会产生应有的生产效益。目前,我国舍饲肉羊集约化、工厂化生产正处于良性发展阶段,同期发情与人工授精技术在规模肉羊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将极大的提升规模肉羊场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对于批量生产商品羊、全年均衡供应和市场销售都具有重要作用。
1.3 妊娠期精准管理
分阶段调整日粮营养,妊娠后期增加蛋白质(12%-14%)和矿物质摄入;B 超孕检可早期识别空怀母羊,减少无效饲养。妊娠前期:母羊怀孕前 3 个月,胎儿发育较慢,所需营养与空怀期差异不大。但要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多样性,可提供优质的青干草,如苜蓿、羊草等,每天每只羊可喂 1.5 - 2 千克,适当搭配精饲料,如玉米、豆粕、麦麸等,精料量每天每只 0.2-0.3 千克。同时,要确保母羊能饮到充足的清洁水,冬季水温不宜过低,防止母羊饮用冰水引发流产。妊娠后期:怀孕最后 2 个月,胎儿生长发育迅速,母羊对营养的需求大幅增加。此时应增加精饲料的供给,每天每只羊精料量可提高到 0.4- 0.6 千克,且要提高精料中蛋白质的比例,可添加鱼粉、豆粕等优质蛋白源。青干草的饲喂量可保持在 1.5 千克左右,同时适量补充多汁饲料,如胡萝卜、青贮饲料等,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每天每只羊可喂 0.5 - 1 千克。怀孕母羊日常保健套餐可以用畜小牧的:母安太保 + 克霉太保 + 多维太保,该套餐以中药为主要成分,帮助孕期牛羊顺利生产,促进牛羊产后恢复。母牛母羊生殖系统健康,从发情、配种、到怀孕健康、顺畅。产后不虚弱,营养足,肠胃健康有胃口,经济效益高。
2 羔羊成活率提升策略
2.1 初乳与早期营养干预
羔羊出生后 1 小时内摄入初乳( ⟨⩾50mL/kg 体重),补充免疫球蛋白;7 日龄起补饲易消化开食料,促进瘤胃发育。乳期对新生羔羊尤为重要,提供免疫球蛋白,需确保前五天内充分摄取。 羔羊的哺乳期通常划分为三个阶段:初乳期、常乳期和奶料过渡期。初乳,即羔羊出生后5 天内的母乳,对于新生羔羊而言至关重要。它不仅富含免疫球蛋白,还能帮助羔羊及时建立被动免疫,为后续的饲养管理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必须确保羔羊在这关键的前五天内能够完全摄取到足够的初乳。从第七天开始草料训练,有助于消化器官健康和微量元素补充,避免错过时机。 经过长期的养殖实践发现,羔羊在出生后的第7 天起,就可以开始进行草料训练了。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羔羊消化器官和消化腺的健康成长,还能通过饲料来补充母乳中可能不足的铜铁等关键微量元素,从而有效预防贫血等营养问题。倘若错过这一关键时机,导致羔羊开食过晚,将会对其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造成不良影响,进而阻碍消化器官的正常发育,为羔羊的后续健康成长埋下隐患。
2.2 环境控制与卫生管理
产羔舍温度维持在 10-20% ,湿度低于 70%;采用高床养殖减少粪便接触,每周 2次带羊消毒可降低腹泻发病率40%。提供清洁干燥的环境,有助于防止疾病,保证健康成长。羔羊偏好温暖且干燥的生活环境。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疾病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因此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而生病。为了确保羔羊能够健康成长,必须为其提供一个清洁且干燥的饲养环境,从而降低其发病率,保障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高湿环境会引起羊舍中有害气体的含量增加,这些气体对羊是有害的。如果羊舍当中的有害气体过浓的话,羊舍当中往往会有难闻的气味,而导致这种难闻气味的原因呢,主要还是因为高湿环境下,羊的排泄物和一些饲料会因为细菌的分解而产生一些氨气,以及其他的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很容易与水相融,融化在水当中的有害气体弥漫在羊舍之中,而且容在水汽中的氨则会不断的溢出,在高湿环境当中,羊舍中会不断的进行如此的一个恶性循环,羊舍当中的有害气体的浓度也会越来越高,久而久之,空气当中的氧气含量会比较的少,而有毒气体的含量规越来越高。
2.3 疾病综合防控
近年来,羊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疾病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兽医专家的实践中," 六联六防 " 体系凭借其科学性和实效性,成为规模化羊场疾病防控的黄金法则。" 六联六防" 并非简单的六个步骤,而是由预防、监测、治疗、管理、营养、应急六个维度联动的完整闭环。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 2023 年发布的《羊病防控白皮书》,采用该体系的养殖场平均死亡率下降 62% ,幼崽成活率提升至 92.3%。从传统经验到现代科技," 六联六防" 体系正在重塑中国羊业防控格局。无论是西北牧区的万头羊场,还是江南丘陵的生态牧场,科学防控已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建议养殖户建立" 季度培训+ 年度审计" 机制,定期更新防控知识库。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养羊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科学化、数据化的管理体系。通过优化繁殖技术链(选种- 配种- 妊娠)与羔羊护理全流程,可显著提升生产效益。未来需进一步推广智能化设备应用,加强养殖人员技术培训,同时结合地方气候与品种特性制定差异化方案。只有将技术创新与精细管理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养羊业可持续发展,满足市场对优质羊肉的快速增长需求。
姓名:黄诗敏,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88.08,籍贯:,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兽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