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三维驱动模型下高中历史教学高效性研究

作者

王邦灿

广东省惠来县第一中学 广东揭阳 515200

在新高考的“ 3+1+2 ”模型下,在统编版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时常迷惑茫然,错误地认为所考非所学,教学效果不理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任务。本文立足三维驱动模型,从教与学两个角度探究高中历史教学高效性,旨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活力,增强学生历史责任感和拼搏进取的毅力。

一、三维驱动模型研究背景与意义

1. 研究背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明确提出以核心素养为纲,要求重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遇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制约了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主要问题如下:

(1)统编版教材采用通史 + 专题史结合体例,课时不足与素养目标难以兼顾。新教材目标设定明确、排版新颖、蕴含丰富教学理念,它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和提升学科能力。但教材内容量庞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倍感吃力。新教材编排是建立在初中生已达到相应的学业水平要求基础上,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初中历史掌握薄弱。高中教学课时有限,高一级要求完成《纲要》全册教学不仅难度大而且效果有限。高二级专业班选修教学和高三级复习备考进程和效率必然也会大受影响。通过对本校 17 位教师调查,15 位教师认为要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亟须探索新的教学模型。

(2)传统课堂教学注重短期效果,难以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教学普遍采用满堂灌、教教材、题海战术等应试方式,轻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阶段,也是教学服务选拔、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探究、领会感悟和思维拓展,教师的角色是知识的引导者,学法的传递者和促进者。由于高中生在知识结构、生活环境、社会经验、学习效率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个体差异。所以需要教师创新教法,以便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指导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帮助学生深入认知历史,提升学科素养,增强爱国情怀。

(3)历史教学内容的特殊性要求教学增效与深度学习相结合。从初中到高中乃至大学,历史教材的教学内容重复性高,跨学科性强。在高中阶段需要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性与理性思维。面对初中阶段学科基础不稳定的高中生,教师主导课堂,学生主体地位难以发挥,影响教学效果。学生也往往将历史学习视为应对考试的手段,学习兴趣和动力必然减弱,从而限制了学生深度学习的空间。

2. 研究意义。从理论上看,新模型是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路径。教育是通过教学活动来达到育人目的。通过新模型对教材主干知识进行整合与解析,对增强学习动力,传播优秀历史文化,升华学生人文情怀,提升学科素养提供了最优路径。实现教学高效性的主战场在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性与情”俱可塑、“教与学”同成长的观念。三维驱动模型能强化学生处理问题的关键能力,有利于塑造出学生健康独立的人格,同时促进教师的成长。当今国际竞争主要是科技竞争、人才竞争,实质上就是教育的竞争。通过三维驱动模型促进多学科的整合,历史教学可利用特有的价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实践上看,它有利于为教师提供实操性较强的策略框架。高中历史教学高效性的提升需要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高度融合。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的引领下来实现的,不是自然而成,教师扮演好引领角色,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得将更全面和真实。在三维驱动模型中,教师问题链式的引导更容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找出存在问题,帮助学生及时处理问题,也让教师的角色转换更容易。

二、三维驱动模型下的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1. 核心概念。“三维驱动”教学模型以知识结构化、思维进阶化和价值内化为核心,旨在通过系统性设计提升教学深度与学生素养,实现高效教学。以《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为例,知识结构化就是通过时空坐标轴、疆域形势图等工具,整合政治制度、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知识点,提炼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主题。思维进阶化就是认识明清版图奠定的原因,通过提供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进行多维度分析。价值内化主要是通过情境体验与价值辨析,实现家国情怀的深层认同。通过评价明清经略边疆影响,来探讨目前我国如何应对所面临的复杂国际形势。

实现教学高效性是三维驱动模型构建的主要目标。所谓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教师引领和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活动中高质量地培养人、塑造人格、成就人生,实现为国育人。本文的教学高效性包括当前课堂高效性和长远社会高效性。课堂高效性主要是指完成教学任务的速度和提升教学质量有机统一,让学生在提升思维的过程中实现学以致用。实现课堂高效性的主要路径是教师投入丰富的情感、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激发学生内在潜力。社会高效性是指学生走向社会后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对国家、社会的高度认同与积极回报的品质。课堂高效性是社会高效性的前提与基础,社会高效性是课堂高效性的根本目的。

2. 理论依据。不管是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主动建构中实现知识意义化,还是深度学习理论通过高阶思维活动促进素养生成,他们都是通过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来实现目的。三维驱动模型是一个有机整体,它兼顾前两种理论的优点,让学生学习动力更具稳定性和连续性。它同时也利于多维度提升学生实力,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操作性和易推广性。

三、三维驱动模型统编版高中历史高效性研究教学案例分析

以下以统编版高中历史《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两课为例,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分析该模型的应用路径与效果。

1. 通过知识结构化构建历史脉络的主体骨架。在处理“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子目时。首先,让学生整合多维度背景。教师列出 1911--1921 年的重大事件,给出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十月革命影响、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民族工业发展以及“二十一条”与山东问题等关键词,让学生分析归类形成“国际—国内—事件”的逻辑链。其次,让学生构建重大事件的关联性,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等知识点串联,充分运用唯物史观构建“民主革命—思想解放—民族觉醒—革命转型”的递进框架。在处理“冷战与两极格局”子目时,让学生以雅尔塔体系为起点,梳理出意识形态对立、经济对抗、军事对峙及地缘政治的立体结构。通过地图与时间轴工具,直观呈现冷战的空间扩展与阶段演变,从而便于体系化解析两极格局。

2. 运用思维进阶化实现教学从“记忆”到“评判”的飞跃。首先教师设计从基础层、分析层到评价层的问题链来促进学生深度思考。该过程实际上就是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如何看待”,逐步提升思维层次。在讲“五四运动”时,形成的问题链包括基础层五四运动的口号与目标有哪些?分析为何工人阶级能成为运动后期主力?评价层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了”和五四精神对当代青年有何启示。又如讲美苏冷战 3 个层次对应的问题可分别设计为:形成冷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马歇尔计划如何体现“经济冷战”?北约与华约的成立对当今国际关系造成什么影响?其次,可通过情景模拟强化思辨。对比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和斗争目标异同,引导学生理解新旧民主革命的本质区别,增强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在讲授“冷战”时,可模拟教材中古巴导弹图例情景,精选相关史料,增强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

3. 激发学生价值内化转历史认知为现实担当。首先,价值内化有利于情感共鸣与价值观塑造。通过影像资料还原五四运动学生游行场景,引导学生感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激发社会责任意识。以核威慑、局部热战等案例来讨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反思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威胁。其次,价值内化有利于让学生关注现实与科学引导学生行动。例如评判冷战思维对当前大国关系的影响,让学生站在不同国家立场探讨冷战遗留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全球视野与批判性思维。

四、三维驱动模型教学优势

1. 它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巩固和优化。学生通过思维进阶化突破浅层学习,价值内化实现情感升华。通过设计问题链、深度学习和情景模拟,有力推动学生从“知道”到“理解”再到“应用”实现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 它是对大概念和主题教学优势的融合与创新。新模型有利于实现教学高效性,解决课时不足,课堂效率低下等问题,学生在运用学科素养的过程中强化了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的掌握。

3. 它让历史教学摆脱传统应试模式,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在这个模式中,学生的参与是核心环节,教师角色主要是指导和引导教学。通过在《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的课堂实践表明,三维驱动模型能有效提升历史课堂的思想性、逻辑性与感染力,为落实新课标“立德树人”目标提供高效可行路径。

五、三维驱动模型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1. 教学效果评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提供新史料,创设新情景,撰写历史短评,素养测评,构建思维导图等多元评价方式,真实地提升了教学效果。通过将三维驱动教学班级与对照班级效果相比,新模型课堂学生不管在理清历史事件间的联系,还是在小论文的创作中所呈现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方面能力也明显好于对照班级。同时学生课堂上参与度明显增强,也更愿意开始主动思考学习历史对自身成长的意义。

2. 实施难点与改进建议。由于教师专业素养在多方面差异明显,面对课堂临时生成应对能力有限,学生多环节融入课堂可变因素较多等。为了用好三维驱动模型,落实学科素养,增强教学高效性,可以从教和学两个角度加以改进。

从“教”的层面来看,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综合素养提升。新时代的教师应坚持跨界跨专业常态化,通过多领域的学习让教师思维更广阔,思路更灵活,思想更深邃。教师要善于用教材教,开发“建构点”。教材的使用坚持适宜性、全面性、少而精等原则。例如纲要下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就可使用教材中美国、联邦德国、日本 3 国就业人口的表格为建构点,通过就业概况-变化原因-评价变化—回归时代的思维进阶驱动,让学生快速抓住本课主干知识,理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教学中课标的使用要注重整体性和时政性,在平常教学中要善于把教材中的重难点转换为考点,将考点和当前时事热点联系起来。

从“学”的层面来看,教师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成长。学习者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要成功就需要学生克服自身的对应弱点。教师要指导学生构建学习战队、互助小组,建立学习统一战线,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去战胜一切困难。同时鼓励学生通过与教材对话、与同学互动、与教师交流等方式提升学科素养,通过将宽而浅学习和少而深学习两种学习方式更好结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六、结论与展望

高中阶段是培育人的一个关键时期,教育之路有时“分数”在场,有时“表现”在场,有时“态度”在场,但核心是“生命”在场。三维驱动模型下历史教学教师要懂得深耕和全面布局,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循序渐进。通过三维驱动模型探索核心素养培育与高效教学高效结合,贯彻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科素养增强,教学效能的提高。当前,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进一步探索三维驱动模型与信息技术融合路径现实意义重大,也是教学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敏霞. 大历史·大问题·大作业[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9.

[2] 罗宾·艾菲尔德 . 应琼 . 高效学与教 : 破解关于教学的迷思 [M]. 北京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3] 王晓焰. 高校历史学师范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M]. 四川: 四川大学出版社,2021.2.

[4] 张永谦 . 董淑庆 . 何平 . 高中历史新课标案例解读 [M].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7.

[5] 教育部 .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S].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6] 徐蓝 .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释义 [J]. 历史教学 ,2018(07):3-8.

[7]李月琴.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变”与“不变”[J].课程教材教法,2020(04):56-62.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立项课题,课题名称《统编版高中历史教学高效性研究》(立项编号:2022YQJK594)的研究成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