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李鑫悦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一、创设温馨心理环境,构建和谐班级氛围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的心理状态与其所处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特别是对于生理和心理发展迅速的小学生来说,班级环境更是他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场所,在塑造心理健康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从物理环境上看,光明柔和,颜色和谐的布局可以减轻视觉疲劳和降低焦虑;排列整齐的绿植和舒适的休息区域可以创造一种自然而温暖的气氛,帮助学生休闲娱乐。心理环境也是重点,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会到一种尊重、自由、公开的交流氛围促使他们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而同伴之间互助友爱之风更能提升集体归属感【1】。
某校一个班内,班主任精心策划,把教室角落变成了治愈感十足的“心灵港湾”。这一带铺着松软的地垫和五颜六色的靠枕,周围墙上贴满了学生自己画的鼓励话语和温馨插画,架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种心理健康绘本,有趣的故事书和抚慰心灵的解压玩具。每一天课间这里成了学生最喜欢的休闲之地,一些学生安静地读着绘本,陶醉在故事世界里抚慰着自己的情绪;有的是围在一起摆弄解压玩具、交流生活趣事。与此同时,教师每周定时进行“班级共享时光”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带领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论着一周来学习生活中的感悟,碰到的难题和快乐事情。学生在这种温馨的氛围下,渐渐放下了心理防备,懂得了聆听和体谅别人。有一次,有一个性格比较内向,一直孤陋寡闻的学生被一种“心灵港湾”气氛所感染,他慢慢地开始加入到学生之间的沟通中去,并积极地分享他的画作,又积极参加班级合作,和学生交流时,笑得越来越开心,个性也开朗大方起来,真真正正地融入到班级这一个温馨的大家庭里。
二、开展多元主题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教育理论着重指出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认识和情感发展,特别是对思维具象化和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更是一种重要媒介,简单的说教很难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境界,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可以通过直观体验和互动参与使心理健康知识变得真正“活”了。以主题班会,角色扮演和团体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把抽象的心理概念变成鲜活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沉浸式体验得到情感触动和认知提升。比如通过以情感为主题的游戏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不同情感的特点;合作类活动中,能够体验到团队协作的意义,继而获得人际交往技巧【2】。
在小学课堂中,班主任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灵探索之旅”系列主题活动。活动伊始,以“情绪万花筒”为主题的班会拉开序幕,教师借助充满童趣的动画短片,展示快乐、悲伤、愤怒、害怕等多种情绪在生活中的表现,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感受。随后,组织“情绪传递”情景剧游戏,学生分组抽取不同情绪卡片,根据卡片内容创作并表演生活场景,让其他学生通过表情、动作猜测情绪类型,并讨论合理的情绪表达方式。在“人际交往大闯关”活动中,设置模拟冲突场景,如课间争抢玩具、小组作业意见分歧等,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尝试运用沟通技巧化解矛盾。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不仅明白了不同情绪产生的原因,还学会了用深呼吸、倾诉等方法调节负面情绪,更懂得了尊重他人、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
性,班级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三、实施个性化关怀,关注特殊学生心理
个体差异理论指出,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他们在心理属性、认知方式以及成长经历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特别是那些来自单亲家庭,学困生,内向性格的特殊学生群体常常会遇到较多心理挑战,更加需要教师的个性化关心和引导。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家庭结构不全面会出现安全感不足、学习困难者易出现自卑心理、内向者人际交往会出现障碍等。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个体差异,深入了解每个特殊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自信,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在某小学一个班中,班主任发现有个学生一直少言寡语,几乎不和学生沟通,上课还常常心不在焉,学习成绩比别的学生还差。经了解后班主任才知道该生是单亲家庭出身,跟在妈妈身边,因家庭环境等原因性格孤僻、敏感。为了更好地协助这名学生,班主任首先采取了主动的方式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并以一种友善和温和的方式询问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学业状况,以便让他能够感受到教师的深切关心。学习中,班主任根据其薄弱之处,业余时间给予耐心指导,并鼓励其听不懂问题。与此同时,班主任还安排性格开朗,热心帮助别人的学生和自己同桌一起学习,使同桌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产生促进作用。另外,班主任也会经常跟学生妈妈交流,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情况,一起拟定教育计划并建议妈妈多给孩子一些陪伴、鼓励。在班主任及学生的关怀和协助下,该生渐渐敞开了心扉,并开始积极地与学生沟通,上课也能够专心听课,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脸上还挂着久违的微笑。
结语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班级管理,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举措。通过创设温馨心理环境、开展多元主题活动等策略,能让班级管理更贴合学生心理需求,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未来,还需不断探索更多创新策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的融合,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在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赵钰 . 谈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班级管理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4,(14):160-162.
[2] 李哲 .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J]. 吉林教育 ,2023,(18):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