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视角下初高中物理学科知识的有效衔接

作者

马富武

新泰市新汶中学 271200

引言

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启蒙阶段,而高中物理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许多学生在进入高中后难以适应物理学习的难度和深度,影响了物理学习的效果。新课标对初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强调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研究新课标视角下初高中物理学科知识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的重要性

初高中物理知识的有效衔接在学生的物理学习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知识体系构建角度看,初中物理是基础入门,内容相对浅显直观,而高中物理在此基础上大幅深化拓展,知识更抽象复杂。若衔接不畅,学生难以将初高中知识融会贯通,知识体系就会出现断层,影响对物理知识的整体理解与把握。于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而言,初中物理侧重培养观察、记忆等基础能力,高中则更强调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与自主探究能力。

2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的现状及问题

2.1 教学内容层面:知识跨度大且衔接点模糊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侧重于基础概念和简单现象的描述,多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例如对力的概念,仅简单介绍其基本作用效果,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推、拉等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而高中物理知识深度和广度大幅增加,抽象性和逻辑性更强,像力的合成与分解涉及矢量运算,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2.2 教学方法层面:教学方式差异大且缺乏过渡引导

初中物理教学多采用直观演示、实验探究等生动有趣的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通常会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实例,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中学习物理知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依赖教师的引导和示范。高中物理教学则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要求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2.3 学生学习层面:学习习惯与方法不适应高中要求

初中物理知识相对简单,学生主要依靠记忆和模仿来学习,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注重对公式和结论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其推导过程和物理意义的理解。例如,在计算物理问题时,学生只是机械地套用公式,而不清楚公式的适用条件和物理本质。进入高中后,物理知识更加抽象和复杂,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但许多学生仍然沿用初中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善于预习、复习和总结归纳,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3 初高中物理知识有效衔接的策略

3.1 优化教学内容,搭建知识桥梁

初高中物理教材在知识编排上存在一定差异,为实现有效衔接,需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初中物理教学中,可适当渗透高中物理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例如,在讲解力学知识时,除了介绍力的基本概念和简单效果,还可引入矢量的初步概念,通过简单的位移叠加实例,让学生感受矢量运算的特点,为高中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学等内容做好铺垫。

3.2 创新教学方法,引导思维转变

初中物理教学多采用直观演示、实验探究等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中物理则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思维。为实现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初中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思考探究转变。在实验教学中,可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等环节,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3 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的指导和监督,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进入高中后,物理学习难度增大,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和总结归纳能力。因此,初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标记出重点和难点,带着问题听课;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记录关键知识点和解题思路;要求学生定期复习,通过做练习题、总结归纳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3.4 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初高中物理教学评价体系存在差异,初中以考试成绩为主,评价方式单一;高中则更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考查。为实现评价体系的衔接,初中应逐步改革评价方式,增加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评价。例如,将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等纳入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高中要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除了考试成绩外,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视角下初高中物理学科知识的有效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初高中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可以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学习过渡,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新课标背景下初高中物理学科知识的有效衔接 . 张超 . 中学物理 ,2023(04)

[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唐诗素材使用——以《早发白帝城》为例 . 郜建辉 . 西藏教育 ,2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