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小衔接中的情感与社交能力培养

作者

宓华丽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安庄镇中心幼儿园 276500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全面发展。小学与幼儿园在学习环境、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儿童需要在多个维度进行调整和适应。情感与社交能力作为儿童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他们能否顺利度过这一关键转折期。积极的情感体验能让儿童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新挑战,良好的社交能力则帮助他们融入集体,获得同伴支持。因此,深入研究幼小衔接中情感与社交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幼小衔接中情感与社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儿童成长历程里,幼小衔接阶段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此阶段对儿童情感与社交能力的培养更是意义非凡。从适应新环境角度而言,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跨度较大,全新且相对严格的学习环境、规则制度等,易使儿童产生不安与紧张。拥有良好情感调节能力的儿童,能更好地应对这些变化带来的心理冲击,凭借稳定的情绪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同时,出色的社交能力可助力他们结识新朋友,融入集体,减轻陌生感,为顺利过渡提供有力支撑。

2 幼小衔接中情感与社交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足

在幼小衔接阶段,情感与社交能力培养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现象在家长和教师群体中均较为突出。许多家长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将目光过度聚焦于孩子的知识学习,认为提前掌握大量的拼音、汉字读写以及数学运算能力,才是孩子顺利进入小学的关键。他们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为孩子报各种学科类辅导班,却忽略了孩子情感与社交能力的发展需求。

2.2 培养方法不当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培养儿童情感与社交能力的方法存在诸多不当之处。一些教师和家长在面对儿童的情感问题和社交冲突时,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方式。例如,当孩子之间发生争执时,部分教师或家长往往只是简单地进行批评指责,急于分辨谁对谁错,而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引导他们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还可能让孩子感到委屈和困惑,不利于他们情感的健康发展。

2.3 家园校合作不紧密

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家庭和小学三方紧密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但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家园校合作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儿童情感与社交能力的培养。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目标和方法上缺乏有效的衔接。幼儿园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以游戏化教学为主,强调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而小学则更侧重于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相对正式。这种差异如果没有得到妥善协调,孩子在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难以在情感上顺利接受新的学习模式和环境变化。

3 幼小衔接中情感与社交能力的培养策略

3.1 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应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且充满爱的家庭氛围。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间要始终保持相互尊重、理解与关爱,坚决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激烈争吵或冲突,以免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影响其情感的健康发展。家长需每日精心安排固定的亲子互动时光,这不仅能增进亲子间的深厚感情,还能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

3.2 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在幼小衔接阶段,设置专门的情感教育课程十分必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富有创意的角色扮演、充满想象的情感绘画等,引领儿童深入认识不同的情绪,理解情绪产生的根源及其带来的影响。在故事讲述环节,教师可以选取如《我的情绪小怪兽》这类经典绘本,详细讲述小怪兽不同颜色代表的各种情绪,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情绪的多样性。接着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设定一些常见的情绪场景,如在学校丢失心爱的玩具、考试取得好成绩等,让孩子们分组演绎,亲身体验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变化,并思考如何恰当应对。

3.3 加强家园校合作

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对于幼小衔接阶段儿童情感与社交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幼儿园、小学和家庭之间应定期召开家长会,这是三方沟通的重要平台。在家长会上,教师详细汇报孩子在园、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重点分享孩子在情感与社交方面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与同学相处是否融洽等。同时,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3.4 培养教师和家长的专业素养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高度重视对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专业培训,全面提升他们在情感与社交能力培养方面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训内容应涵盖广泛,儿童心理学是基础课程,教师通过深入学习,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情感发展特点和规律,从而能够敏锐地捕捉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恰当的引导。教育心理学则帮助教师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如何根据孩子的个性差异开展针对性的情感与社交能力培养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中的情感与社交能力培养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儿童能否顺利适应小学新生活,还对其未来的学业成就、人格塑造产生深远影响。尽管当前在情感与社交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开展针对性教育活动、加强家园校合作以及提升教师和家长的专业素养等多方面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情感与社交能力的发展。各方应充分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共同努力,为儿童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基础。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进一步完善情感与社交能力培养体系,以更好地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探讨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大班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培养[J]. 郭娟.求知导刊 ,2023(16)

[2] 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 孟红芳.教师 ,2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