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研究
沈慧
攀枝花市第十小学校 四川省 617000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 , AI 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迎来了重大改变, 要知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乃是国家统一之本,民族团结之源,精神力量之魂, 小学生身为祖国明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他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极其重要,人教版教材乃小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 , 内含着诸多的知识与导向,如何凭借 AI 技术,推进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教育工作者要探究的首要课题 , 该研究旨在深度分析 AI 技术赋能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 带动民族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境界。
一、AI 赋能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一)增强教学吸引力与感染力
传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常常是老师讲解,学生学起来容易产生疲倦感,AI 技术有着很强的数据分析,图像识别,语音处理的能力,民族团结故事等变成鲜活的动画,视频,互动游戏等,用 AI 技术制作的 3D 动画,可以把各个民族的传统建筑建造过程很真实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不同民族建筑文化的美妙之处,这样就能让教学变得非常吸引人,很有感染力,促使学生自己去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有关的知识[1]。
(二)达成个性化学习与精准施教
每个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AI 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各种学习数据进行实时收集与分析,准确把握每个学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过程中的特点与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对于那些对民族音乐感兴趣但是对民族服饰知识掌握不足的学生来说,AI 学习系统可以推送更多的有关民族服饰方面的拓展资料以及学习任务,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
(三)突破时空局限,拓展学习视野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获取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识渠道主要局限在课堂与教材上。AI 技术凭借互联网,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给学生给予了诸多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随时观看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纪录片,参加线上民族文化交流活动等等。AI 能够模仿不同民族的生活场景,让同学们在虚拟环境中体会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从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AI 赋能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沉浸式课堂环境
教师借助 AI 技术里的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把人教版教材中的民族文化知识变成立体化的表现形式,营造出沉浸式的课堂教学环境,当讲到“民族节日”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利用 VR 技术,可以让学生好像身临其境地置身于傣族泼水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这样的节日现场,亲身体会节日的热闹气氛和独特的文化内涵,采用 AR 技术,把教材里出现的民族人物形象,传统器物等等变成三维动态的样子,学生只要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扫一下教材上的页面,就能跟这些虚拟形象展开互动,弄清楚它们背后的文化故事,这种新的教学手段可以促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领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含义,提升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参与感 [2]。
(二)借助AI 资源库拓展学习内容
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创建起基于 AI 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资源库,汇聚海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这些学习资源,而且这个教育资源库能够按照人教版教材的章节内容以及教学进程,智能地推送有关的拓展学习资料,就像学习有关“民族英雄”的课文以后,教育资源库会自动推送更多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民族的英雄事迹视频和文章,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盛作出的贡献,学生还能通过语音交流的形式,向 AI 智能助手发问,得到个性化的回答和学习意见,从而充实学习内容,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
(三)通过AI 互动活动提升实践能力培养效果
借助 AI 技术展开各种各样的互动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组织学生参加 AI 编程比赛,让学生用所学的编程知识来设计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小程序或者小游戏,比如“民族知识大闯关”,“民族团结拼图游戏”之类的东西,在制作的时候加深对民族知识的领悟,开展线上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利用 AI 翻译技术来消除语言上的隔阂,使得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生可以做到即时交流,把各自的民族特色文化,生活趣事说出来,从而加深彼此的了解和友情。
(四)基于AI 评价系统的教学反馈优化策略
创建依靠 AI 的学习评价体系,可以对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表现实施全面,客观,及时的评判,此体系可通过剖析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状况,线上学习数据等众多方面的信息,自动产出个性化的学习报告,细致地显示学生的学习长处与缺乏之处,而且给教师给予相应的教学改良提议,比如,当发觉学生在“民族文化传承”这个知识点上把握得不够牢固的时候,评价体系就会提醒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进程中加大对相关知识的讲解和练习,而且给学生推送专门的巩固学习资料,通过 AI 评价体系,达成对教学过程的动态监视并改良,从而改进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品质和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AI 技术快速发展给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带来新的机会和难题,借助更新教学手段,充实学习资料,举办互动活动,改善教学回馈等途径,可以发挥 AI 技术长处,助力小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加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要不断探寻 AI 同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方法,不断改进 AI 助力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形式。
参考文献:
[1] 何晓慧. 基于”场域—惯习”理论铸牢少数民族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5(6):8-10.
[2] 许籍尹. 探索新时代思政育人新模式——青海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况调研[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5(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