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戏情境的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陈丹
重庆市江津区油溪幼儿园 重庆 402260
引言:
心理学研究显示,自我控制属于自我意识的体现,也是个体对自身行为调节过程。游戏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活动之一,利用游戏不但能够激发幼儿学习潜能,而且有助于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基于大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选择与之自控能力培养需求相符的游戏类型,合理设计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阶段形成责任意识,能够自主适应各类社会场景。
一、游戏和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关系分析
(一)从游戏类型方面分析
在幼儿教育领域,游戏种类多样,包括规则类、角色类、音乐类、体育类、生活类、制作类等。其中角色类游戏可以让幼儿模仿动作和行为,形成责任意识,在游戏情境当中通过协商解决问题,锻炼幼儿行为调节及情绪管理等方面能力。音乐类游戏主要包括律动、节奏模仿等,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变化快慢,动作反应、协调等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舒缓类音乐还能抚平幼儿情绪,提高其情绪稳定性。因此,利用各种类型的游戏情境,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有促进作用。
(二)从作用机制方面分析
从游戏情境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培养作用机制角度分析,在趣味的游戏情境当中,幼儿能够自愿遵守游戏规则,让外部游戏规则影响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同时,游戏情境相对真实,幼儿能在安全、熟悉的环境当中产生等待或者分享等行为。游戏结果反馈及时,可辅助幼儿对自我控制能力、游戏目标达成二者关系的理解,从而主动控制自身行为。
二、利用游戏情境提高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策略
(一)体育游戏情境的应用
大班幼儿的性格特点是活泼好动,体育游戏能够满足幼儿性格发展需求,幼儿在游戏当中不但能够释放自我,而且还能张扬个性。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幼儿自控能力[1]。
比如:“勇敢卫士向前冲”游戏的组织,要求幼儿扮演“小卫士”,跨越由积木搭成的“矮墙”,以匍匐姿势穿越由渔网改造的“电网”,手拿“手雷”模型,炸毁敌人“碉堡”。游戏开始时,幼儿需要有序在起点处排队,等待教师发出游戏指令,逐一按照设定路线出发。此类游戏涉及跨越跳、匍匐爬行以及挥臂投掷等体育动作,在游戏情境当中,幼儿身体协调性、身体灵敏性都能得到锻炼,与此同时,还能培养幼儿不畏困难的勇气。
再如:教师组织“七色彩虹”体育游戏,以幼儿抑制行为、停止能力等培养为主。游戏规则为,教师、幼儿间隔 15 米站立,教师发出口令,以彩虹的颜色为主,按照“赤 - 橙 - 黄 - 绿 - 青 - 蓝 - 紫”顺序说出口令,教师背对幼儿发出口令的同时,幼儿向前走,口令结束后教师转身,此时幼儿应停止向前走动作,最先到达教师位置的幼儿获胜。教师可通过口令速度控制增加游戏难度,幼儿根据教师口令速度对自身动作幅度进行控制,提高急行与急停等能力。
(二)音乐游戏情境的应用
音乐游戏生动活泼,有助于幼儿快速进入游戏情境,在游戏当中调节情绪,控制自身冲动行为,获得良好的游戏体验。比如:教师可以设置表情游戏,要求幼儿共同围成一个圆圈,一边围一边演唱《表情歌》,教师明确游戏要求,让幼儿按照歌词意思完成拍手、跺脚等动作。当幼儿熟悉游戏规则以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边走圈、一边唱歌,随机呈现“表情卡”,幼儿根据卡片表情完成对应动作或者表情表演。此类游戏的应用能够为幼儿创造熟悉的音乐环境,让幼儿在游戏情境当中感受活动的乐趣,树立规则意识的同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音乐游戏的应用还可以与角色扮演活动相结合,比如:教师设置“快乐机器人”游戏活动,教师来扮演“魔法师”角色,将幼儿变成一个个“机器人”。在游戏之前,教师提前录制便于幼儿自主舞蹈的音乐,明确游戏要求,让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变化做出不同动作。当音乐节奏较快时,幼儿应作出快速动作;音乐放慢时幼儿动作也要放慢;音乐停止时,幼儿作出停止动作,尽可能保持动作姿势的丰富性,停止时不得触碰其他物体。此类游戏要求幼儿集中注意力聆听音乐,根据音乐旋律变化控制自身肢体动作,对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 [2]。
(三)生活游戏情境的应用
《幼儿园工作规程》当中明确指出,教师运用五大领域内容,将其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发挥各类教育内容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幼儿的自控能力培养方面,教师也可利用生活类游戏。
例如:在幼儿午睡期间,为了培养幼儿的秩序意识,教师可播放《森林狂想曲》,配合教师的呼唤,幼儿从午睡当中缓慢醒来,跟随音乐摆臂,从而有序下床。为了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在音乐进行到第二段时,幼儿要按照要求完成穿衣、穿鞋、叠被等任务,整个游戏过程让幼儿沐浴在温馨的氛围当中,锻炼幼儿自理能力的同时,提高其对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在幼儿离园阶段,教师组织“迎宾宝宝”游戏,每天选择两名幼儿作为“迎宾宝宝”,手拿麦克风,身带迎宾标识,站在门口迎接家长,组织家长有序接送。按照家长队伍顺序进行点名,被点名的幼儿站到前面,保证幼儿离园过程的有序性。教师以幼儿的一日生活场景作为游戏设置场景,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服务自我意识融入游戏活动当中,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为其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期间,教师在一日生活当中灵活应用各种类型的游戏,营造多元化的游戏情境,满足幼儿游戏需求的同时,渗透规则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教育内容,循序渐进提高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将游戏情境作为载体,实现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 司琦 , 陈寅格 , 聂澳 , 等 . 体操游戏干预促进幼儿自我控制和运动协调能力的实验研究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4,39(1):108-114.
[2] 孙昕 . 音乐活动提升中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行动研究 [D].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