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段群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
汤洋
重庆市江北区新村嘉禾小学校 重庆 400020
前言:
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能够让学生在面对多元信息时,依然可以展现出理性分析、质疑、反思和独立做出判断的能力。对于小学语文中段来说,学生接触到的文本兼顾文学性、科学性和人文性,能够让批判性思维培养获得更多载体。为此,在之后的小学中段语文课上,针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的创新探索应给予足够重视。
一、基于教材单元挖掘批判性思维培养点
首先,对于记叙文单元来说,要重点关注人物行为合理性。小学语文中段教材当中的记叙文涉及到很多的“人物决策和行为”,可以基于此来带领学生对“选择的多元可能”做出反思。比如:以《陶罐与铁罐》为例,在学生们做到对“谦虚与骄傲”这一寓意的准确理解后,可尝试为学生们拓展《铁罐的自白》(假设铁罐并未腐烂,对自身错误进行反思),然后设计:如果从一开始铁罐就能够懂得谦虚,故事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大家觉得“谦虚”就一定是好的吗?在处于怎样的情况时应该“坚持自我”?突破固有的认知?这些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进一步发展自身的辩证思维[1]。
其次,对于说明文单元来说,应增加对信息准确性与局限性的关注度。由于篇幅上的限制,让原本着重强调“科学性”的说明文当中的一些复杂知识进行了简化的呈现,基于此,可在讲解中引导学生质疑“信息是否全面”。比如: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其中对“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做出了描写,在阅读教学中可为学生合理拓展《深海动物的生存智慧》这类科普短文,然后设计:教材当中给大家描述了: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但深海当中有些海参为了适应环境,活动速度要更快一些,这说明了什么?这类议题,让学生联系现有知识经验来讨论分析该怎样看待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正确认识到“知识具有情境性”,能够在之后的阅读学习中懂得借助不同路径与方法去验证信息 [2]。
最后,对于古诗文单元来说,要将经典的现代解读视为重点。在阅读学习中可联系学生现有生活经验去重新审视古诗词当中的传统价值观,以免出现“刻板接受”的情况出现。比如:以《出塞》为例,其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主要给大家呈现的是边塞将士的爱国情怀,在讲解中可将当代戍边战士的一些事迹拓展给学生,通过设计“古代‘保家卫国’靠‘飞将’,今天靠什么?大家觉得新时代对‘英雄’的定义有什么改变?”这类问题来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增加古今联结,进而对“英雄精神”的时代内涵有批判性的理解。
二、巧妙整合多元文本来拓展思辨空间
组合“正反”文本。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可将观点或者是情节上存在一定冲突的文本整合在一起。比如:可以将《守株待兔》(批判“侥幸心理”)和寓言《新守株待兔》(兔子因“生态破坏”撞树,呼吁环保)整合在一起,然后让学生思考“同样是‘守株’,为何古人会遭受批评,现代人却能够引发人们深思?”这说明了“寓意”会因什么发生改变?等问题,让学生在之后的阅读学习中懂得解读文本的时候要与相应时代背景做出密切联系 [3]。
组合“主次”文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可从“配角视角”着手来补充一些文本内容,如,以《去年的树》为例,鸟儿与树是这篇文本的主角,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中,可将《树根的回忆》拓展给学生,将配角树根的内心独白补充出来。引导大家从树根的角度来思考“鸟儿赴约”究竟是信守承诺,还是让树徒留遗憾?如果你是树根,有没有什么相对鸟儿说的?让学生在群文阅读学习中,懂得从不同立场来分析问题,并且能够在理解他人观点的前提下,理性的质疑,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促进作用。
三、优化互动与实践环节设计来深化思辨
可通过辩论会组织来为学生创造更多观点碰撞的机会,并在此过程中学会论证。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遇到一些有争议性的议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微型的辩论会,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比如:以《司马光砸缸》为例,就可以针对是否有除了砸缸之外的救法来进行讨论,然后围绕“砸缸是最适合的救法还是应急之举?”这一问题来做出辩论,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提取证据,如,“缸”的材质,以及周围的环境等,为自己的观点带来助力,让更多小学生可以在阅读学习中逐渐的形成发展有理有据表达这一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在迁移应用中做好思维检验。在平时的阅读课上,可进行“批判性思维记录卡”的设计,让学生将实际生活中产生质疑的各种时刻记录下来。如,平时在很多广告当中都可以听到喝牛奶可以长高,大家角色这样的说法准确吗?有没有什么证据可以支持这一观点?很多人都说游戏可以锻炼反应力,大家是否同意?有没有不同的观点?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将在阅读课上学习积累到的“质疑—分析—论证”思维向实际生活当中迁移,为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做好铺垫。
结语:
综上所述,批判性思维培养并非是日常教学中的“额外任务”,而是落实各阶段教育培养目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全面挖掘,以及多样活动的精心设计,将批判性思维和人文教育有机融合,能够促使更多学生在阅读中思辨,可避免群文阅读流于表面形式,成为单纯的多篇文章的堆砌,要让更多学生在这一阶段就可以养成理性思考的好习惯,发展独立思考能力,让语文素养能力的综合发展获得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朱贺 . 小学语文中段“1+X”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D]. 上海师范大学 ,2023.
[2] 江郁婷 .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中的应用研究 [D]. 福建师范大学 , 2021.
[3] 张宇婷 . 群文阅读对小学中段习作教学效果的影响 [D]. 牡丹江师范学院 ,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