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语文作文与阅读教学融合路径

作者

应加亮

宿迁市第一高级中学 江苏宿迁 223800

引言:

高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作文与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然而,现阶段这两者在教学中往往呈现出割裂的状态,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受到制约。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实现作文与阅读的融合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通过设计跨文本的学习任务、建立读写互动课堂模式、利用整本书阅读等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阅读与写作能力。

一、高中语文作文与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题材过于单一是其中的突出问题,许多教学内容围绕固定的题材展开,如“我的理想”“我的家乡”等,学生的写作视野局限于这些传统范畴,难以发挥创造力和个性化表达。另一方面,学生的写作兴趣普遍不高。许多学生认为写作是一项纯粹的应试任务,缺乏对写作的主动性和内在动力。这种态度使得写作教学逐渐变得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再者,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也加剧了这一问题。教师通常依赖于讲解范文和批改作文等传统方式,这些方法缺乏创新和互动性,未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有的主动性和思维深度。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在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着一些显著的问题,最为明显的是学生的阅读量普遍不足。许多学校因课程安排紧张,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大大压缩,导致他们在课堂之外的阅读体验受到限制,直接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另一个问题是学生的阅读理解深度较浅,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停留在表面理解,对文本的内涵和深层含义缺乏深入剖析。学生难以培养起批判性思维,无法通过细致的分析来理解作品中的复杂情感和思想。此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朗读、翻译和直接的知识讲解,缺乏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使得学生的阅读技能未能得到有效提升,他们对文本的认知也停留在表面,无法形成独立的阅读思考。

(三)作文与阅读教学的割裂现象

作文与阅读教学的割裂问题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也显得尤为突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将作文与阅读视为两个独立的模块,缺乏将二者有机结合的教学设计。这种割裂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情感和思考有效地运用于写作,写作和阅读成为了彼此孤立的任务。更为明显的是,阅读教学侧重于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而作文教学则偏重于写作技巧的训练,两者各自为政,没有共同的教学目标。这使得学生的语文能力未能得到系统的培养,写作与阅读能力的提升也缺乏内在的联系。除此之外,现行的评价体系也未能有效衔接阅读与写作的考核标准,阅读的深度和写作的技巧往往无法通过统一的评价体系来衡量,这进一步加剧了作文与阅读教学的割裂,影响了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高中语文作文与阅读教学融合路径

(一)设计跨文本的学习任务群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设计跨文本的学习任务群来促进学生的综合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教师可以围绕一个特定主题设计多篇文本,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体中获取信息,从而丰富其思维和理解。例如,如果选定“人与自然”这一主题,可以安排学生阅读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现代散文、科普文章以及环境保护相关的新闻报道等。通过这种跨文本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多样的写作素材,还能在思维上进行深层次的碰撞,获得不同文体和语言风格的训练。这种跨文本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不仅有效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了其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而且能为后续的写作训练提供丰富的素材,帮助学生在写作时融入更多层次的观点和情感。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选择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文本,避免文本内容过于简单,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二)建立读写互动的课堂模式

建立读写互动的课堂模式是一种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提升。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教师应当设计互动性的教学活动,如读后写作、写作前阅读等,形成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举例来说,教师在教学某篇散文时,可以在学生阅读后让他们进行写作练习,要求他们模仿文中的写作手法或风格进行创作,从而将阅读中的语言技巧和情感表达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此外,在写作之前,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主题的材料来激发灵感和积累素材,帮助他们形成清晰的写作思路。在读写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从写作实践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还能通过写作来检验和巩固自己对阅读材料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同伴评议等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这种互动模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可以得到同步提升,从而在整体上增强其语文素养。

(三)利用整本书阅读提升写作素材

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系统的阅读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深刻的文本理解和写作素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特别是那些具有思想深度和文学价值的作品。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学生可以深入分析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作品主题,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背景素材。例如,在阅读经典小说如《红楼梦》或《活着》时,学生可以从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展开以及作者的情感倾注等方面汲取素材,这些内容可以在后续的写作中得到有效运用。整本书的阅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还能帮助他们从整体上把握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促进其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书后讨论、写作任务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所读作品进行深度反思和创作,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将这些理解转化为个人的写作表达,提升写作质量和思想深度。

结束语:

高中语文作文与阅读教学的融合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至关重要。在当前教学实践中,面对诸多挑战,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融合策略,如跨文本任务设计、互动课堂模式、整本书阅读等,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通过这些创新的教学路径,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语言技能。

参考文献:

[1] 马勤英 . 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路径探究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10):102-104.

[2] 李传松 .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路径探究 [J].广西教育 ,2023,(26):91-94.

[3] 魏本艳 . 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融合路径 [C]// 福建省商贸协会 . 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 2021 论文汇编(十).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二中学 ;,2021:1851-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