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视角下高中散文化小说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祝东平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 637000
引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明确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强调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分阶段、分层级的连续性评价。这一标准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精准的功能性指向,促使教师反思和革新传统教学模式。然而,审视当下高中小说教学现状,问题凸显。一方面,教学内容僵硬化,无论何种小说文本,无论学生处于何种学习阶段,教学往往聚焦于对小说三要素的概括分析,缺乏对小说丰富内涵和多元价值的深度挖掘。散文化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注重情节完整性和冲突激烈性的常规,更强调意境营造、情感抒发和语言的诗意美,若仍沿用传统小说教学模式,学生难以真正领略散文化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无法深入理解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高中散文化小说教学,有望打破传统教学的瓶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究散文化小说的奥秘,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一、高中散文化小说教学现状剖析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
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将散文化小说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后灌输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讲授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散文化小说的独特魅力,对文本的感悟也停留在表面层次,无法深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脱节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讲解常常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师在分析散文化小说时,更多地关注文本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等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的内容,而忽视了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体验出发去理解作品。这使得学生觉得散文化小说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难以产生情感共鸣,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不高
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和教学内容与实际的脱节,学生在散文化小说学习过程中参与度普遍较低。课堂上,学生大多是安静地听讲、记笔记,很少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文本分析等教学活动中。即使有部分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能因为担心回答错误或得不到教师的积极反馈而逐渐失去参与的热情,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果不佳。
二、任务驱动视角下高中散文化小说教学的创新方法
(一)设置情境化任务激发兴趣
情境化任务的设置能够将散文化小说的文本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感兴趣的话题相结合,营造出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百合花》时,可设计“战地遗物纪念馆策展人”任务:让学生以文中“百合花被子”为核心展品,为其撰写解说词,需结合小说中“借被子”“牺牲盖被”等细节,分析被子上百合花图案所承载的军民情谊与人性光辉;同时要求学生为纪念馆设计“战争中的温情”主题展区,从文中筛选3-5件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如通讯员的馒头、新媳妇的红绒线),用多媒体形式呈现物品背后的故事。这种情境化任务将文本解读转化为富有代入感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还原战地生活场景、挖掘细节隐喻的过程中,既能深入理解散文化小说“以情写意”的特质,又能在创意表达中激发对文本的探究热情。
(二)设计分层任务满足多元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存在差异,设计分层任务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以《边城(节选)》为例,可设置三级任务体系:基础层任务要求学生梳理茶峒端午节的民俗活动,用思维导图呈现翠翠与傩送相遇的情节脉络,侧重培养文本信息提取能力;进阶层任务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翠翠三次“等爷爷”时的心理变化,结合文中“渡船”“白塔”等意象,撰写300 字的心理独白,训练对散文化小说情感流动的把握;创新层任务则让学生以“假如傩送没有离开”为切入点,续写翠翠的爱情故事,要求在保持原著散文化语言风格的基础上,融入对湘西文化的现代性思考。这种分层任务设计既照顾了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信心,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创意发挥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提升与文本的深度解读。
(三)布置合作任务培养协作能力
合作任务的布置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培养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教学《荷花淀》时,可组织“抗战诗意叙事工坊”小组活动:将学生分为文本解析组、舞台改编组、影像创作组三个任务单元,文本解析组需从文中筛选“水生嫂编席”“淀中伏击”等场景,分析孙犁如何用“荷花”“月光”等意象消解战争的残酷性;舞台改编组根据解析成果将小说改编为10 分钟的情景剧,要求保留“夫妻对话”“妇女寻夫”等经典段落的抒情性语言;影像创作组则选取剧中 2-3 个场景,用手机拍摄具有水墨意境的短视频,搭配课文中的原句作为画外音。各小组需在两周内完成任务并进行成果展示,文本解析为舞台改编提供理论支撑,影像创作又将文字意境可视化,学生在分工协作中不仅深化了对散文化小说“诗性与战斗性融合”特质的理解,还在跨媒介创作中培养了团队协作与创意实践能力。
三、任务驱动视角下高中散文化小说教学实施要点
(一)任务设计紧扣教学目标
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必须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在设计任务时,教师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保任务的设置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散文化小说的抒情手法,那么任务设计就应该围绕如何分析文本中的抒情语句、体会抒情效果等方面来进行,避免任务与教学目标脱节。
(二)提供必要任务指导与资源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如背景资料、拓展阅读材料、多媒体资源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合理评价任务完成情况
合理的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应多元化,不仅要关注学生任务完成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等。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四、总结
任务驱动视角下的高中散文化小说教学模式创新,为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困境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设置情境化任务、设计分层任务和布置合作任务等创新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元需求,培养协作能力。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紧扣教学目标设计任务,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合理评价任务完成情况,确保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让学生深度参与散文化小说学习,提升高中语文散文化小说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章荣梅 . 怎样指导学生阅读散文化小说 [J]. 语数外学习 ( 高中版中旬 ),2024,(08):27-28.
[2] 许凡之 . 散文化小说文体越界的教学策略探究——以《边城》为例[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08):114-118.
[3] 吴锡 . 审美鉴赏与创造视域下高中散文化小说教学策略研究 [D]. 洛阳师范学院 ,2024.